老板要销量,农户要效果,产品经理夹缝中如何破局?
引言
当前农药行业竞争加剧,市场增长放缓,企业纷纷陷入“内卷”泥潭——价格战、渠道战、促销战层出不穷;为求增量一证多品,导致产品同质化严重,利润空间被不断压缩,企业生存压力巨大。在这样的环境下,产品经理的角色应该变得尤为关键:既要应对激烈的市场竞争,又要规划差异化产品,避免被卷入低水平的同质化竞争。但事实却是相反的,很多企业纷纷弱化甚至取消市场部,或者回到“企划部”时代,或者放到销售部下面成了推广支持部门,不单是农药/农资行业如此,其他行业也有这种情况。消费萎缩的内卷时代,都在面临行业困境——卷,没未来;不卷,没机会!
9月12日《集体消失的背后:农药产品经理需要向死而生》一文引起了很多产品经理的共鸣(甚至很多老板也都发信息表示感同身受),金九银十既是翌年市场规划的关键期,也是企业寻找市场总监/产品经理最迫切的“抛橄榄枝”的时候,更是到了市场总监/产品经理寻找下家、频繁“抛媚眼”的季节。
2026年的策略如何制定?
在“一证同标”政策约束之下,产品规划出品、营销规划方案如何做?
盈利目标如何实现?
激烈的竞争怎样保障产品合理利润、渠道能够信任、用户能够信赖?
产品增长如何实现?
企业需要的是:不怕卷,但绝不跟着卷的市场总监/产品经理!
市场总监/产品经理们思考的是:卷,怎么卷?不卷,如何才能不卷?
在行业低迷、企业经营困难、市场波动、个人价值不能体现的时候,每个当事人都很躁动,都希望找到一个方向。新瓶装老酒不好使了,我们需要运用新思维、寻找新工具,掌握新技能。很多产品经理没有经历过行业重大变化、应对能力有限,加之内卷严重之后一批批的被老板们“练废”了,导致难以拿出有效应对措施。
老板们该如何做?
市场总监/产品经理们又该如何做?
笔者虽然新进加入了创业的洪流,但还是chunchun(纯纯而不是蠢蠢)的小白,没有没有话语权,各位真老板今后多支招指点。
在此,想跟大家聊聊市场总监/产品经理如何做到“不怕卷,但绝不跟着卷”?
讲大话:关键在于跳出传统思维,从用户需求、产品创新、差异化竞争等维度重构产品策略,成为行业的“破局者”而非“跟随者”。 产品经理“不怕卷”的底气,来自于对用户需求的深刻理解、差异化的产品创新能力,以及数据驱动的科学决策。
以上为笔者投喂了3个月的AI答复的开头和结论,貌似正确,但是应该如何实现呢?还是需要人脑的智慧,笔者抛转引玉,大家多提不同意见。
首先,需要认清内卷的本质:低水平重复竞争
4P是最根本的、最经典的营销逻辑,也是产品经理的“庖丁之刃”,同样的营销4P,农药行业的内卷主要体现的是:
1)产品同质化:大多数企业聚焦于相同成分、相同配比、相同剂型的产品,并进行相同的定位,缺乏差异化创新。
2)价格战:目标为王,市场占有率为先,企业为争夺市场份额获得所谓的竞争优势,不断压低价格,导致利润下降,渠道抱怨,农户也未能因此受益。
3)渠道争夺:过度依赖经销商和零售商,营销资源集中在渠道激励,而非终端用户价值创造,市场秩序混乱,激励政策在渠道那里费力不讨好。
4)推广方式雷同:如“订货会+促销政策+农民会(技术培训)”三板斧,缺乏新意,产品组合或解决方案以多卖货为目的,农户完全不买账。
其次,产品经理要清晰困境和挑战。
1)短期增长压力:企业要求快速提升销量,导致产品经理不得不依赖同质化出品、价格战和促销,而非基于市场需求的产品定位和长期产品价值建设。
2)创新受限:新产品的研发周期长、投入大、风险高,企业更倾向于“模仿”而非“原创”,产品经理的创新空间被压缩、创新能力被限制。
3)用户需求洞察不足:在国内制剂企业大多数对产品经理的要求是服务销售,有一部分是服务老板,还有的是服务研发,很少是为用户负责的。因此导致产品经理仍停留在“产品思维”、“推广思维”,而不是“用户思维”、“场景思维”,从而无法真正解决农户痛点。
讲大话:产品经理如何“不怕卷”?——强化核心竞争力,就是要回归用户需求,做“农户的代言人”。产品经理“不怕卷”的底气,来自于对用户需求的深刻理解、差异化的产品创新能力,以及数据驱动的科学决策。
以上依然是来着AI的答案,很正确。
内卷的核心问题是“产品过剩”、“同质化”,本质上就是产品经理的思维同频(僵化)、意识同步(固化),破解的关键是要“升维思考”“快人一步”,先要做到真正理解用户需求,挖掘产品应用场景。
从“卖产品”到“卖解决方案”:农户(尤其是种植大户)需要的不是单一农药,而是如何提高产量、降低成本、减少风险的综合方案,未来生化结合、药肥结合是方向。
深入田间地头,建立用户洞察体系:产品经理不能只坐在办公室里想策略(僵化的根源)、做在电脑前看数据(固化的根源),而应定期走访农户,记录他们的真实痛点,走到田间,发现他们的应用场景,并转化为产品改进方向。
运筹帷幄之中固然重要,但听到炮火才能更准确决策。
避免僵化、固化的产品经理要聚焦差异化创新的方向很多,剂型创新便是其中之一:开发更环保、更高效的剂型(如水分散粒剂、微囊悬浮剂、水乳剂等,对于纳米悬浮剂笔者有不同意见,以后再谈),提升产品竞争力。
然而,对于这个微创新现在产品经理们都懒得思考了——抛开原药自身的特性,千篇一律的悬浮剂、你做我也做的纳米剂型,真心呼吁:产品经理多看书、多学习、多思考、多动手、多下乡、多交流,少对着电脑、少对着老板、少自认为运筹帷幄。
产品是靠数据说话的,构建数据驱动的决策能力,是产品经理理论与实践结合的基础:
需求和潜力分析:通过用户洞察,发现未被满足的需求,并计算市场容量是否足够大。
市场数据分析:通过竞品分析、用户调研、销量趋势,找到未被发现的市场机会。
产品效果数据化:建立产品配方的室内生测数据库、示范田数据库,用真实数据证明产品价值,而非仅靠“经验推广”。
产品经理,要具备避免内卷的能力,更需要找到避免内卷的方法。大家可以在规划及2026年的操作中进行实践,找到适合自己的。
登记差异化产品——拥有专利的化合物,具有专利的配方/配比相对来说不容易被模仿和跟进。
打造标杆案例——选择核心市场打造“丰产示范田”,用实际效果证明产品/方案质价比,通过应用技术方案建立护城河。
建立用户直连——通过微信群、短视频、直播等方式,直接触达种植大户,减少传统渠道的信息丢失/失真。
聚焦核心作物——放弃大而全的产品规划,不再泛泛而谈“杀虫杀菌”,而是深入研究某一作物(如柑橘、葡萄、水稻、玉米)的全生长周期管理方案,这一点选择性除草剂天生需要此次,我们也会看到水稻田选择除草剂竞争更多是在技术带来的价值上上而非价格。
整合产业链资源——产品经理还需要与种子公司(种衣剂)、肥料企业(药肥结合)、生物制剂公司(生化结合)、收购商(关注农产品价格变化)合作,提升农户收益。
那些“不卷”但成功的产品案例,大家可以留言交流。
2023年以来农药行业出现了市场总监频繁更换的怪圈——一年一换,甚至一年换几个,出现了产品经理真空——找不到适合的产品经理,内部培养的人又难以承担重任,大家的印象——企业天天忙招聘,却招不到合适的人。这一现象不仅反映了行业竞争的残酷性,也说明市场总监/产品经理需要与时俱进的发展,要能够掌握行业“内卷”之下“不卷”生存法则。
在规划明年的产品和市场过程中,市场总监/产品经理要避免内卷时代,最大的认知误区:把“竞争”和“竞赛”混为一谈。
竞赛,是比着干,是只拼产品力的堆料逻辑。就农药产品而言,
你能打大虫,我大小通杀;你喷雾效果好,我地上地下都行;
你除草效果好,我能打抗性草;你增产,我比你增产更多……
这是一种线性追赶,最终只能陷入无止境内卷;
这更是一种零和博弈,不是“你死”就是“我活”;
就像是体育比赛,你赢,我就输;
而商业并非一对一或一对多的比赛,商业是可以实现双赢、共赢的。
竞争,是对着干。
你打东边,我偏打西边;你做氯虫,我偏不做;
你做大田,我上经作;他杀菌,你杀虫,我除草;
你做大虫,我聚焦小虫;你飞防,我走地下……
这是一种非对称博弈,是在现有秩序之外,找到自己的生存之道;不是你死我活,是我们都可以好好的活。
竞争,才是抢占心智的逻辑,才是品牌建设的逻辑。
市场总监/产品经理在做规划的时候,不要有“竞赛”思维,而是多一点“竞争”思维。农药行业的内卷不会消失,但产品经理可以做到:
不怕卷——通过用户洞察、差异化创新、数据驱动,建立核心竞争力,卷的是综合实力,用心策划成功的产品。
绝不跟着卷——拒绝价格战,减少渠道依赖,走近用户,聚焦作物解决方案,构建产品应用场景,打造标杆案例,提升产品力。
最终目标:不做内卷的牺牲品,而是成为行业的破局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