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企业做新媒体大多都失败?
今年,农资企业做新媒体是越来越难,平台规则越来越严,各种各样的问题让大家困惑不已,这新媒体到底要不要做?
其实,现在要想做好新媒体,真正需要的是思维的转变,要找对方法,从账号搭建到流量获取,从问题破解到线上线下协同,每一步都需要专业与坚持。
所有的账号想要做起来,不能像以前一样,单纯依赖短视频增强曝光量和获客,“发视频”与“干直播”是缺一不可的两大支柱。
在内容输出上,频次是关键,我们尽量保持日更或三天两更,这基本等于一个24小时在线的业务员,让农户随时能感受到你的专业,有问题自己会找你。
直播则是增粉与提升用户粘性的“加速器”,最低需保证每周一次,条件允许时最好天天播,通过实时互动拉近与农户的距离。
当然,做好这两点需具备三大前提:信念、时间和专业。信念就是相信自己能够做好并心无旁骛坚持,愿意花时间去打磨学习,同时具备专业的知识和技术,三者缺一不可。
1.定位不清。生活和工作混为一谈,标签模糊,导致平台无法把内容推给精准用户,解决方法在于聚焦农资,突出自己优势,比如产品好、技术强、农资店铺经营多年口碑好。这些都突出你的优势和解决问题能力,标签准确,获客也会准确。
2.封面混乱。产品、作物、人物都有。你又不是媒体,不需要做信息的堆积和捕捉。建议咱们找固定人出境,统一封面,统一标题,不要太随意截取视频一帧当封面。
3.营销过度。很多农资企业是用做广告的思维做账号,发的都是产品好,企业实力强等,这些自吹自擂的作为只会把账号快速做死,既起不到宣传作用,也很难获客。
因为现在任何一个新媒体平台,都不允许你没交保护费就发广告的,用户刷短视频,是来获取有用信息、寻找情绪共鸣的,而不是天天看广告的。
4.容易断更。账号断更是很多人没有策划好内容,咱们成立一个小团队,发布之前做好选题,半个月做一次选题策划,拒绝“一天多更、多天不更” 的无序状态。
另外,视频结构不对、场景单一等问题也需针对性解决:采用“亮点前置+问题说明+解决方案”的内容结构,在门店、田间、活动现场等多元场景中拍摄,避免用户审美疲劳。
想让农资短视频从同类内容中脱颖而出,需掌握“定位、内容、表现力、拍摄剪辑、运营”五大核心要素。
定位是根基,做账号前要明确“为农户解决什么问题、如何让用户买单”的商业逻辑,聚焦主力客群的需求,设计多元内容体系,打造差异化人设—— 要知道,“别人认为你是谁”比“你是谁”更重要。
账号搭建时,头图需展示工作场景、头像用真人出镜、昵称体现行业与定位、简介突出优势,封面风格统一,这些细节是涨粉的第一步。
内容是吸引用户的核心,可围绕如下四大方向展开:
表现力方面,镜头前要保持松弛感,经常练习都可以改善。
拍摄剪辑同样不可忽视,设备无需专业,手机即可,重点是真实再现场景。
运营环节需紧盯数据,通过完播率、点赞数、转发数调整内容,同时积极回复评论、引导互动,让流量转化为有效客户。
做好农资新媒体,并非一味追求技巧。账号想要做起来,做长久,脚踏实地才是最重要的。
对于从业者,有六条实战建议需牢记:
一是“先干起来”,空想不如实操,只有动手拍摄、发布,才能找到适合自己的方向;
二是聚焦内容本质,短视频的核心是信息量与价值,坚持日更、不怕试错;
三是发挥优势而非补短板,擅长技术就多讲种植技巧,熟悉产品就深耕产品解析,每天进步一点点;
四是逐步搭建小团队,分工负责拍摄、剪辑、运营,提升效率;
五是理性判断适配性,若不适合做新媒体,深耕线下业务同样能实现价值;
六是坚守真诚与热爱,技巧再多也抵不过对农资行业的热忱,真诚的内容才能真正打动农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