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资企业转型新营销踩过的六个坑

作者:农药市场信息新媒界 李科成 2022/11/23 11:11:11
自2020年初开始,以新媒体为载体的新营销运动在农资行业逐渐兴起,很多农资企业受新冠疫情影响导致线下业务受阻,纷纷通过微信、短视频、直播、电商等平台进行转型试水,一场行业集体转型的大幕就此拉开……时光荏苒,一晃整个农资行业的转型之路已经走了三年。那么,时至今日转型成果如何呢?答案是成功者寥寥,但失败者甚多。笔者本身就是农资新营销的先行者与实践者,在过去近三年的时间里先后操盘了树荣作物和施莱宝生物刺

2020年初开始,以新媒体为载体的新营销运动在农资行业逐渐兴起,很多农资企业受新冠疫情影响导致线下业务受阻,纷纷通过微信、短视频、直播、电商等平台进行转型试水,一场行业集体转型的大幕就此拉开……

时光荏苒,一晃整个农资行业的转型之路已经走了三年。那么,时至今日转型成果如何呢?答案是成功者寥寥,但失败者甚多

笔者本身就是农资新营销的先行者与实践者,在过去近三年的时间里先后操盘了树荣作物和施莱宝生物刺激素两个项目,并在此期间先后与50多位业内同仁做过交流,最后总结出农资企业转型新营销踩过的六个坑。

图片

战略模糊坑


事实上,有相当多的农资企业走上转型之路不是因为自身的实际需要,而是盲目跟风。当短视频、直播成为时代风口的时候,貌似企业不发几条短视频、不做几场直播就OUT了。于是,他们在没有想明白的情况下,就贸然采取行动——招人建团队、装修直播间、购买摄影设备等等,忙得不亦乐乎。结果呢?人没少招,钱没少花,却没什么效果。这是典型的战略模糊。

所以说,农资企业在正式入场新营销之前,一定要想明白做这件事的目的是什么?是现在的业务日趋艰难,不转型就没有活路;还是想开辟新的业绩增长赛道?是把新营销作为一个短期的战术行为,还是长期的战略行为?战略目标不同,企业投入的资源就不同,结果自然也就不同。

图片

新旧混杂坑


很多农资企业只是把新营销当作传统营销的一个补充,希望通过短视频或直播来提升品牌的知名度,增加一个和客户连接的渠道而已。因此,他们习惯于把新营销部门设在营销中心或营销公司旗下。

由于营销中心或营销公司的负责人基本上都是不懂新营销的传统营销人,他们出于多年养成的职业习惯,甚至对其存在抵触心理。这种“外行管内行”的现象,带来的结果要么是内行屈服于外行,成为外行的傀儡;要么是内行因为受不了外行的胡乱指挥而愤然离职。

图片

技术迷恋坑


不少传统农资人把新营销简单地理解为新媒体,认为做新营销就是录短视频、做直播。相对于新营销的核心——内容本身而言,他们往往更看重的是技术。

他们或者从外部招聘懂运营的人,或者在团队内部挖潜;他们愿意在硬件上大手笔投入,购买“高精尖”直播设备,打造高大上的直播间;他们重金招聘形象好、气质佳的美女帅哥做主播;他们舍得砸钱引流……然而,推广费花了不少,礼品送了很多,直播间依然“冷冷清清”“凄凄惨惨”。

传统企业转型新营销,技术固然重要,但内容才是王道。没有优质内容的支撑,新营销不过是“换汤不换药”的假把式。

图片

老板越位坑


大多数传统农资老板都是大权独揽式的管理风格:事无巨细、一管到底。虽说这种管理模式已经落伍,但毕竟他们实战经验丰富,维系企业的基本生存和发展还是没有太大问题的。

但是这种管理方式用在新营销团队上就有些格格不入了,因为相当多的农资老板都是新营销的门外汉,他们平时连个朋友圈都很少发,更不要说短视频和直播了。

尽管不懂,但这丝毫不影响他们插手指挥的兴趣。一些企业的新营销负责人反映,有时候老板给的建议让他们啼笑皆非,但为了维护老板面子,又不得不曲意迎合。大家想这样的作品怎么能指望它出彩呢?

图片

急功近利坑


有的企业刚一行动就喊出了宏大无比而又遥不可及的口号。在某些老板眼里,李佳琦、罗永浩一晚上能卖几个亿,咱卖他个零头几万、几十万总不难吧?再说他们连自己的产品都没有,咱们呢?有产品优势、成本优势、供应链优势等等。

有的企业一上来就对标大丰收农资、飞翔农资、耕耘农资,觉得这些贸易型农资公司一年都能卖三五个亿,我们一个有品牌有技术有证件的实体企业,超越他们还不是很轻松的事?

但是他们不知道的是,任何一个头部网红或网店都是经过长时间的沉淀积累后才爆火,李佳琦、董宇辉、小杨哥如是,大丰收、飞翔、耕耘亦是如此。

这种不切实际、过于急功近利的思想,让不少传统农资企业在转型的路上走了很多弯路、交了很多学费。

图片

外部托管坑


还有一些企业图省事直接将项目外包给第三方公司,这种做法在一些像快消品、服装等成熟行业或许可以,但在农资这个技术门槛相对较高的行业则很难行得通。

因为大部分新媒体外包公司或许懂技术、懂运营,但他们不懂农资。对于这类公司,让他们花很多时间和精力沉下心来研究农资行业或产品几乎是不太现实的事情。

当然了,农资行业内也有一些类似的服务外包公司,让他们拍个专题片、录个短视频、做个测产直播都没什么问题,但他们显然无法只为你一家企业提供服务,最后的品质如何,也就可想而知了。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