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难赚、货难卖……”2025农资经销商至暗时刻,如何才能破局?
各位农资圈朋友们,最近几年是不是总愁“钱难赚、货难卖”?肥料堆店里,农户进门就问“能不能再便宜”,急得慌?现在农资早不是“随便进货就赚钱”的年代了——信息透明,你卖的肥隔壁也有,价格还能压更低;加上天气、行情、小厂肥冲击,销量一年比一年难涨。
但难归难,总有人能把生意做稳、做好。今天老赵就拆拆广西象州经销商曾总的一线实招,全是真经验,照着干准没错!
一提“内卷”就想到“打价格战”?你降50,我降80,最后肥卖了,利润薄得像纸,连送肥油钱都不够。其实内卷的根儿是“没差异”——你卖的肥、做的服务跟别人一样,可不只能拼低价?想跳出怪圈,得“向上卷”:卷的不是谁更便宜,是谁更“值”。
卷服务:别“一卖了之”!农户买肥时多问句“种啥?长势咋样?”,有空去田间搭把手,给点追肥、防病虫害的建议,比送小礼品管用;
卷品质:别贪便宜进小厂肥,选大厂货——农户用着放心,咱卖着踏实;
卷专业:做“种植专家”!农户问“甘蔗咋施肥能高产”,你能说清“4-5月用啥、7-8月补啥”,而不是只说“我这肥好”,农户信你,生意自然来。
信息透明时代,“低价”留不住人,“靠谱”才是长久计。
不少老伙计觉得“产品多=选择多=生意好”,货架堆十几个品牌,从几十到几百块都有。结果呢?农户问“哪个好”,你自己都含糊;每个品牌销量上不去,厂家不给政策、不支持活动,最后店成了“杂货店”,没一个能扛事的“主打款”。
老赵说实话:农资生意“精”比“多”重要。挑1-2个 “质量硬、有特色、厂家靠谱”的品牌,集中力气做透。别贪多求全,把一个好品牌做精,让农户一提“买肥”就想到你,这才是立店的根儿。
以前卖肥是“我有啥你买啥”,现在不行了——农户不缺肥,缺的是“咋用肥多赚钱”。老赵常去田间转,见不少农户愁:“肥没少撒,产量上不去,钱也没少花”。这时候你只说“我这肥好”没用,递上一套方案才管用:“你这地先测土,播种用啥肥当基肥,长半米高补啥肥,病虫害咋防”,农户能不认可你?
从“卖产品”到“做服务”,这才是新出路,重点记3点:
1.卖“方案”不卖“肥”:跟农户说清“用这肥能解决啥问题、多收多少斤”,比说“肥含量高”管用;
2.促销先换位思考:咱觉得“划算”再推给农户,别搞花里胡哨的;
3.多开农民会:聚农户讲技术、做示范,比挨个上门推销快多了。
农户要的是“能帮他赚钱的人”,不是 “只卖他肥的人”——想通这点,生意就顺了。
“赊不赊?”咱每天都犯难:不赊怕客户走,赊了怕钱收不回、周转难。老赵见过不少老伙计,因为“心软”赊出去不少,最后要不回来,自己还欠厂家钱,陷入恶性循环。诚信经营不是只对客户诚信,咱自己也要守底线。
3个建议记好:
能不赊就不赊,坚持“现款现货”——不是不近人情,赊销坑太大:赊1个月还有利,3个月白忙活,1年以上基本赔本;
专款专用:别把肥料款拿去买车买房,更别进小厂肥,钱花在刀刃上,比如囤好品牌货、低价时多进点;
老客户实在要赊,额度控制在当年利润里,别让赊销拖垮自己。
咱跑市场总觉得“把肥卖出去就行”,其实不然。农户买肥不像买衣服,是“有需求才来,买完就走”,想让他们常来,得“走心”。
老赵认识个老伙计,没事就去田间跟农户唠,谁家玉米该追肥、甘蔗有虫,他门儿清;农户家有事,还主动搭把手。时间长了,农户不把他当“卖肥的”,当朋友——新农户来买肥,老客户主动推荐,生意能不好?
咱做农资,做的就是“人情生意”。平时多聊、多帮,农闲一起吃个饭,融入他们的圈子。你对农户真心,农户也对你实意——这些朋友,才是生意最稳的“靠山”。
最后说句掏心窝子的话:农资行业赚不了快钱。老赵干这行几十年,见过不少人“捞一笔就走”——进便宜小厂肥,赚点钱就转行,最后名声烂了;也见过德丰农资这样的,踏实做40年,靠靠谱品牌、实在服务,越做越稳。
咱农资人得有“长期主义”:一点一点积累客户、打磨服务、建口碑。别嫌慢、别急躁,把“卖肥”当“做事业”,坚持不卖假肥、不坑农户,日子久了,口碑有了,生意自然长久。
要知道,咱最大的资产不是赚了多少钱,是农户的信任 ——信任在,生意就在。
农资生意难不难?难!但有出路没?有!今天唠的6条,不是啥高深招,都是身边老行家的实经验:向上卷、聚焦好品牌、做方案、少赊销、跟农户做朋友、坚持长期主义。
咱农资人不怕苦、不怕累,就怕找不对方向。只要找对路、踏实干,背靠大品牌,一定能扛过难关,把生意做稳、做好、做长久!
最后老赵想听听大家:你们平时做业务,最头疼的是啥?赊销还是找客户?评论区聊聊,咱一起想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