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 贵州:关注特色农业和生态农业机会
贵州素有“八山一水一分田”之说,全省92.5%的面积为山地和丘陵。
其实,贵州的粮食作物特别是经济作物,发展得非常迅速:遵义的辣椒,安顺的番茄、山药,余庆的太子参、蜂糖李……
贵州12个特色优势产业中,茶园面积700万亩,辣椒面积545万亩,李子面积263.5万亩,刺梨面积200万亩,蓝莓面积19.3万亩,规模均居全国第一;猕猴桃、薏仁、太子参等产业规模进入全国前三(2019年全省猕猴桃种植面积已达67.3万亩,产量约22万吨;贵州省黔西南州薏仁米种植面积60万亩,总产量达18万吨,薏仁米原料总产值达到4.8亿元;2020年贵州太子参种植面积32.54万亩,产量10.36万吨、产值23.33亿元);蔬菜、食用菌、火龙果等产业规模进入全国第一梯队。
与特色农业相对应的是,是农资的供应以及投入。
如何为农业增值?
我们可以看出,化肥用量明显减少,产品品质明显提高,土壤质量(有机质含量)明显提升。和农产品的增量相对应的是化肥、农药的减量,这和茶、果、菜有机肥替代有关,也和特肥增加有关。
如何为农业增值?如何给种植者带来价值?这是很多企业在思考的。
贵州能源丰富,很多企业都在这里扎根。除了好的产品,还要有洞察消费需求的眼睛。因为,各个阶段农户的需求不同,所以贵州的农资圈淘汰速度比较快。
有很多企业及服务商在此地耕耘,不断用科技去更新认知,不断用服务去赋能增产增收。
科学施肥,用作物拉动农资经营。贵州卓豪农科技有限公司在贵州农业圈甚至国内农资圈都名声响亮。贵州卓豪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左祥文介绍,在贵州,农资的机会可能在于特色作物解决方案的打造。用作物的双延伸,来撬动农资的销售。
如今贵州卓豪已成为行业里的龙头企业,成为集农作物品种繁育、引进、生产与推广,新型农药、肥料、农膜、农用机械、特色农产品销售、农技综合服务为一体的全产业链公司。
业务模式上,始终紧紧抓住市场变化,抓住需求。每个年代农民的需求都不一样,贵州的山地农业情况也和其他地方不同,是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来指定业务模式。
打造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卓豪把劣势做成了优势,紧紧围绕山地农业来打造核心竞争力。
譬如围绕山地农业去做水稻、辣椒的育种,这些是有独特性、排他性的。以前是卖产品,现在是卖方案。不管农户种植什么作物,卓豪都能研制出病虫害防治、营养方面的方案,真正情景式地解决问题。
左祥文认为,贵州山地丘陵占比较大,要做好贵州农业,不仅要在品种选育上下功夫,配套的栽培技术也十分重要。卓豪就根据贵州田块小的实际情况,探索提炼出一套适合山地水稻的机插秧技术,实现机械化、轻简化栽培,提高了效率。
贵州卓豪在基地实施探索山地绿色高产高效栽培、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山地植保无人机飞防、山地水肥一体化、“稻+”生态综合种养、化肥农药减量等技术模式,发挥基地引领农业高质量发展的示范带动作用,用科技助推产业发展。
围绕一个作物,把产业链形成闭环,从种苗到农业投入品,到种植技术,再到收购。倒推过来之后发现种植方案也很重要,弱化了农业投入品的价格上的敏感度。
从种子到农药化肥,到社会化服务,到技术培训,到后端的产销对接拉动,最近三五年,卓豪重点在后端拉动前端上做了很多工作,拉动种子、农资。做产业链对销售帮助挺大,譬如现在卓豪围绕辣椒做深加工。用卓豪的种苗、投入品、方案,卓豪就会提供技术服务,回收辣椒。通过这个模式,迅速将卓豪的农产品投入品在这个圈里传播开来。
围绕作物打造了卓豪的一个产业链体系,逐步形成了一个闭环。
贵州的农资机会在哪里?
左祥文表示,贵州农业在特色和生态上比较有机会,贵州的大农业无法和北方相比,但是贵州独特的气候和生态优势,适合做一些小而精的特色农产品。比如茶叶,适合在这个气候生长,品质也很好。
农资未来还是要聚焦作物,根据贵州作物本身的特点,将之作为方案来销售,卖农资的时代在贵州可能比其他地方退得还要快、还要早。渠道的集约化使淘汰速度更快,以作物为靶标的或者说技术需求的迫切性会更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