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甘蔗:区域稳增下暗藏的产业挑战
说起甘蔗,首先想到的一定是广西。
阳光充足、雨量充沛、土地肥沃,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为甘蔗生长提供了绝佳的环境。
作为我国甘蔗种植的核心区域,广西在全国蔗糖产业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其甘蔗种植面积与产量连续多年稳居全国首位,是保障国家食糖供应安全的关键力量。
然而,甘蔗种植也逃不过病虫害的侵扰。
随着种植面积的加速扩张,甘蔗品质问题也再次被推到了台前。如何把甘蔗种得更好?成了农资人新的思考课题。
产业数据持续平稳
广西统计年鉴数据显示,2015—2022年广西甘蔗种植面积始终稳定在 1300 万亩左右,产量稳定在 7000 万吨左右,单位面积产量徘徊在 5000—5500 公斤 / 亩。
糖 料蔗 作 为产业 主力,2023/24 榨季种植面积为 1124 万亩,同比增加 4 万亩;食糖产量超 600 万吨,同比增长 14%。2024/25 榨季种植面积达到 1135 万亩,同比增加 11 万亩;食糖产量超过 640 万吨,同比增加 28万吨。糖料蔗种植面积已连续34 个榨季位居全国第一。
从地域分布来看,崇左、来宾、南宁、柳州等地是甘蔗的主要产区,无论是种植面积还是产量都位居广西前四。2022 年,崇左、来宾、南宁、柳州的甘蔗种植面积分别为 409.23 万亩、181.41万亩、175.76 万亩、120.96 万亩,产量分别为2537.95万吨、1059.16万吨、977.39 万吨、576.83 万吨。
其中,崇左更是以甘蔗为支柱产业,全市约 120 万蔗农,蔗糖产量占广西的 1/3、全国的 1/5,连续 20 个榨季产蔗、产糖量位居全国地级市首位。2023/24 榨季,崇左糖料蔗种植面积 406.49万亩,总榨蔗量 1725.05 万吨,平均亩产量 4.24 吨。
表 现 不俗 的 还 有 来 宾 市。2023/24 榨季,来宾进厂糖料蔗902.3 万 吨, 同 比 增 长 66.3% ;2024/25 榨季,进厂糖料蔗在 950万吨以上、食糖产量在 120 万吨以上。
这些数据无一不向外传递广西甘蔗种植大省的地位,名副其实的糖罐子担当。
近年来,广西以“稳面积、提品质、降成本”为抓手夯实产业根基,通过实施糖料蔗生产保护区动态平衡机制,在保持原有面积的基础上 2022至 2024 年累计清理非蔗作物 112 万亩,恢复种蔗102 万亩。
为何甘蔗种植面积如此稳定并且在持续增加?
广西首控生化有限公司(以下简称 :广西首控)副总经理蒋华表示,广西甘蔗的种植面积稳定且逐步扩大的原因在于以下 3 点 :1. 国家政策利好,不断加大对甘蔗种植补贴力度,“国补”让蔗农尝到甜头 ;2. 糖价稳定,甘蔗的收购价格在530—560 元 / 吨,所以蔗农保持种植热情;3. 瓜果菜等农产品价格跌落,导致农户收益下降,更多农户转向种植价格更为稳定的甘蔗。
所以,综合整体情况来看,甘蔗种植面积增加是必然的,也是必要的。
甘蔗产业虽然数据平稳且向好,但是在种植过程中依然有一些顽固问题困扰。
譬如,我国农业目前属于典型的小农散户形式,所以广西的甘蔗种植也多以农户分散种植为主,规模化经营相对较低。分散的种植模式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甘蔗加工业的发展。
与此同时,机收也是甘蔗种植全程机械化的瓶颈环节。
来宾一甘蔗种植户表示,收获环节使用人工的话一吨甘蔗的成本需要 170 元,而通过机械化收获每吨仅需 90 元。一个壮劳力一天平均能砍 1吨甘蔗,联合收割机一天能收 80—100 吨,相当于可以节省 80 个劳动力。
不过,随着农业现代化进程的推进,广西部分地区已经开始出现规模化、集约化的种植趋势,机械化也在不断加强。蒋华表示,随着土地流转的速度加快,甘蔗种植大户不断崛起,种植 200—300 亩的家庭农场,以及种植 1000 亩以上的专业化公司也越来越多。
据公开数据,目前广西的综合机械化率达72%。
产业后端的副产品也都加大了资源利用力度。
以甘蔗制糖后所产生的糖蜜和蔗渣为例,前者可用于糖蜜肥的开发,后者可用于环保餐具制作、造纸等,资源利用率超 95%。
笔者了解到,目前广西以糖蜜为原料,已经生产并推广不同功效的糖蜜肥的企业有首控、田园、水微、沃瑞德、田园、新胜利、绿友农、好生宝等。广西首控营销总监邓胜表示,糖蜜因其天然、环保的特性,已经逐渐成为肥料和土壤改良的重要原料,并且这一举措也较为符合广西甘蔗加工产业的循环经济模式,对产业发展也有好处。
虫害是防控重点
随着种植面积的增加,病虫害对甘蔗的困扰也在上升。
据了解,虫害方面,甘蔗螟虫是最为严重的害虫之一,主要有条螟、二点螟、黄螟等。甘蔗苗期、萌芽期或分蘖初期等都会遭遇螟虫的攻击,并且虫伤部分还易引发赤腐病菌的侵入。病害一般以黑穗病较为普遍。
广西首控作为甘蔗主产地的药肥企业,对当地甘蔗的病虫害研究得较为透彻。
蒋华对此表示,在广西危害甘蔗的主要害虫有蔗螟(俗称钻心虫)、绵蚜、蓟马、金针虫、白蚁等 ;主要病害有梢腐病、黑穗病,不过随着抗病品种的推广和防治措施的加强,呈下降趋势。
河南远见红火药肥事业部市场部经理孔祥宇也表示,相比于病害,甘蔗上的虫害是防治的重中之重,像螟虫造成的甘蔗“断尾”,不用药肥就会非常难以控制。
除此之外,甘蔗后期的蚜虫防治也比较困难。这是由于甘蔗后期生长高度可达到 3 米,给打药工作增加了不小的难度。并且,针对蚜虫来说,常规的人工打药方法在广西高温天气下容易造成中毒,飞防打药虽然相较于人工比较省事,但是由于打不透也无法彻底消灭害虫。
药肥已是刚需
如今,随着药肥产品的不断完善,在甘蔗种植中已经成为刚需,蔗农对药肥的依赖性也比较强。
蒋华向笔者说道,蔗农大多数比较关注虫害,由于病害仅是局部发生所以不太重视。目前广西甘蔗的防虫主要通过三个方案解决,一是用土壤处理,也就是用药肥产品 ;二是苗期虫害用人工喷雾方式 ;三是甘蔗后期害虫主要用无人机喷雾,药剂主要用烟碱类、沙蚕毒素类和酰胺类药剂。
在调研过程中,笔者了解到,广西的蔗农使用药肥的频率由于种植节点的不同一年会用 2-3次,有时候做底肥,有时候做追肥。成本方面,一年下来每亩地的投入在 300-500 元区间,蔗农对此的接受度也较高。
孔祥宇表示,甘蔗是经济作物,无论是糖料蔗还是果蔗,对于药肥的需求是一样的,相比价格,蔗农对投入之后的效果更在意。譬如使用河南远见的产品蔗农一年的成本也就是 300 元左右。如果蔗农配套使用其他产品进行追肥或者巩固防虫效果的话,成本就会再高一点,但最多也不会超过500 元。
目前,河南远见 0.16% 氯虫·噻虫嗪颗粒剂已经是甘蔗市场的热门产品,在广西全区都有销售。有蔗农向孔祥宇反映,在用量足够的前提下,甘蔗长得特别好,茎秆粗壮,叶片浓绿厚实,长得也非常高。
广西首控公司近年来根据病虫害的变化,经过迭代创新,也不断推出新的药剂组合配方。原来从单剂到现在的两元复配制剂,特别是推出高效、低毒、低残留的呋虫胺 + 氯虫苯甲酰胺组合,成为绿色环保农药的发展趋势,防治效果也非常理想。
甘蔗作为糖料产业的前端作物,怎么样才能更好地生长?
是抛给药肥产品,甚至药肥企业的一个现实问题。
孔祥宇对此有深刻理解。他表示,药肥的发展除了在于防治病虫害,未来更重要的是在于对甘蔗生长的综合性影响。譬如,既然是药肥,就可以考虑添加一些功能性物质在其中,让药肥在保护作物的同时有更多的功能集成,尤其是土壤中团粒结构的改善、pH 值的调整等等,土壤健康才是作物好品质的根本。所以,药肥企业在研发产品时,不仅植物保护要做好,营养要做好,同时土壤健康也得注重。
未来,河南远见在红火系列药肥的基础上,会继续推出更多功能集成的双标药肥。
蒋华则表示,广西甘蔗种植现在面临的挑战除了药肥功能的多样,还面临着劳动力成本过高导致蔗农效益低的问题。农资企业只有通过提供高含量、高性价比的肥料,才能让种植户获得更高的产量。
在今后的发展中,厂家、渠道商将进入微利化经营;市场将从无序竞争到有序竞争,市场份额将先分散再集中;压缩中间环节,渠道进一步缩短和扁平化等趋势会逐渐显现。对于甘蔗产业的挑战会不断出现,甘蔗用肥用药也会面临更多的思考,而这些还需农资企业去着手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