氯化钾:供需失衡导致市场连续“降温”
进入5月份,气温逐渐上升,氯化钾行情却不断“降温”。以62%白钾为例,已从月初的3100-3250元/吨降至现在的2750-3050元/吨,降幅达200-350元/吨。传统需求淡季对氯化钾价格抑制作用明显。而另一方面,供应量的不断增加,给市场带来利空。
国产钾供大于求
首先,国产钾保供稳价落实到位。从目前了解的情况来看,盐湖装置正常生产,市场传闻的大厂减产消息暂未落实,日产量仍旧在1.5万吨。当前企业结算价尚未出台,而传闻在2750-2800元/吨的价格着实较高,毕竟老挝钾低端已降至2450元/吨,国产钾价格优势渐失,出货相对缓慢,库存压力逐渐增加,供大于求格局短期难以改善。
进口量稳步增长
其次,港存量不断增加且释放缓慢。当前港口库存维持在240-250万吨,近日更是到货不断,下游采购情绪很难被刺激。2023年1-4月份总进口量已达351.24万吨,同比增长20.56%。而在海运受到影响情况下,进口量又为何居高不下,有以下原因:
一、中欧班列持续到货,各站点到货量不断增加,货源补充到位。
二、边贸进口量保持稳步发展态势,2023年1-4月份累计进口46.72万吨。而当前6月份订单又已签订,且价格偏低。
三、老挝钾供应不断。在老挝矿藏丰富、开采成本低及政局较为稳定等因素影响下,我国钾肥进口保供新格局被打开。从进口方面来看,2023年仅1-4月份进口量就达44.54万吨,同比增加106.68%。境外找钾不断增长的业务合作空间及宽松的营商环境使寻钾优势扩大,后期不断反哺国内市场必是常态化。
供需失衡短期难以改善
当前大厂库存高企,心态偏弱。如6月份盐湖、藏格真有减产可能,那么可以相对缓解市场压力。而进口钾方面,货源集中度较高,流通性较差,需求难以跟进。供需失衡现状短期难以改善,氯化钾市场后期行情仍不乐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