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草莓产业突围要看丹东?
300万亩草莓,能实现优品优价的不多。
如何让高品质的草莓告别低价魔咒?
可以看看丹东,当大多数产区陷入“增产不增收”的困境时,丹东草莓却以高出市场均价3—5倍的价格稳居高端市场。
高产不增收的四大痛点
近年来,我国浆果产业快速发展,草莓、蓝莓等特色浆果种植规模不断扩大。根据联合国粮农组织数据显示,2023年中国草莓种植面积快速发展至234.47万亩。
有数据显示,2024年我国草莓种植面积近300万亩,产量超过400万吨。
2011—2023年我国草莓种植面积(单位:万亩)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
其中江苏、辽宁、安徽、山东、河南等地种植面积规模较大。
据介绍,平均亩收入在1万—4万元不等,其中90%为鲜食草莓,能够形成品牌价值的区域公共品牌主要有丹东东港草莓以及长丰草莓。
笔者在山东出差的时候,甚至听到有种植者说他们那儿的草莓最低价甚至跌至个位数。
笔者分析,高产不增收的四大痛点:
1.“高产陷阱”显现
全国草莓6%的面积年增长率 vs 7.1%的产量增长率,鲜食占比90%的单一产销结构,遭遇上市挤兑时价格断崖式下跌。
2.品种与管理的双重枷锁
红颜、章姬等传统品种占据80%市场,风味创新停滞。
3.分散种植
病虫害防治标准不一,仅15%果园能实现标准化分级,60%种植户仍在使用粗放式病虫害管理。
4.价格战拉低行业整体收益
都在抢早,多地草莓的集中大规模上市,多方围剿、价格踩踏在所难免,进而拉低整体收益。
丹东草莓,优品优价样本
优品优价如何实现?
以科学种植铸就优品,以价值重构实现优价。
2024年6—2025年6月全国草莓批发平均价(单位:元/公斤)
(数据来源:全国农产品批发市场价格信息系统)
相对于全国草莓的批发价,一亩田平台上,11月初丹东红颜草莓平均批发价格价格则在80—120元/公斤,12月单果30克的草莓价格也在70—96元/公斤,较普一般的草莓贵了2倍还多。
品质和稀缺是价格的支撑,科技投入是品质和稀缺的根本。
丹东莓农主动用疏花、疏果降低产量,保品质;用生物农药降低农残,增施有机肥、微生物菌剂等来提升果品品质……很多农资企业大区经理都表示,丹东莓农用肥、用药水平比较高。
丹东草莓种植成本较高,像日光温室大棚一亩地大概需要10万元的成本才能启动。也有种植户表示,他们每年冬春仅仅是用电(自动控温设备)一个棚一个月动辄好几千。
当然,高投入、高水平种植对应的是高收入、高产出。
据介绍,日光温室大棚亩产6万—8万元,高产可达10万元;早春大拱棚亩产值2.5万—3.5万元;露地种植亩产值6000—8000元。
东港椅圈镇一对种植者夫妇告诉笔者,他家种植3亩草莓,2023—2024年草莓季的收入在10万元。不能因为某一年的价格波动就全盘否定一个作物,坚守草莓种植 ,源于他们对产业未来的乐观!
当行业进入淘汰赛阶段,唯有掌握“科学种植”的农户才能赢得“优品优价”的入场券。这场大会,正是扭转草莓产业命运的关键转折点!
当大部分产区还在价格战的泥潭中挣扎时,丹东已走出一条“品质-品牌-溢价”的良性发展道路。这场汇聚全产业链智慧的会议,或将重新定义中国草莓产业的竞争规则——不是比谁种得更多,而是比谁种得更值。
在家里都是问题,出来全是答案。
2025年7月26—27日,让我们一起聊聊浆果那些事儿,找到“优品优价·科学种植”的路径,重塑浆果产业竞争力,共筑绿色未来!
立足丹东,辐射全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