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丹东大零售"反套路":严控SKU、不盯销量、死磕单一作物,凭啥成新样本?

作者:《农资与市场》传媒 赵丹 2025/7/8 9:32:02
在传统农资渠道深陷价格战、库存压力、服务同质化的困境时,大零售模式崛起了。很多大零售商都在看似分散的种植市场中开辟出一条全新的赛道。让我们看到了行业破局的希望,更看到了未来发展的无限可能。我们也一直在坚持寻找目前做得比较好的案例给大家。今天给大家分享的是辽宁丹东的一种大零售模式——严控SKU、不做大店、不考核销量,只聚焦单一作物需求。丹东东港谷玛特平台农资连锁技术负责人周航人物:周航服

在传统农资渠道深陷价格战、库存压力、服务同质化的困境时,大零售模式崛起了。

很多大零售商都在看似分散的种植市场中开辟出一条全新的赛道。让我们看到了行业破局的希望,更看到了未来发展的无限可能。

我们也一直在坚持寻找目前做得比较好的案例给大家。

今天给大家分享的是辽宁丹东的一种大零售模式——严控SKU、不做大店、不考核销量,只聚焦单一作物需求。

图片

丹东东港谷玛特平台农资连锁技术负责人周航

人物:周航 


服务区域:东港市马家店镇浆果技术服务商

服务作物:谷玛特平台小浆果

做大零售时间:2020年开始做大零售

服务范围:保护地的几万个种植户


丹东大零售的核心模式:

颠覆传统农资逻辑

图片

周航表示,他是个老农资了,从1999年开始做农资,2020年转做大零售。做大零售期间,每年的销售额增长在20%—50%。

他认为,大零售的本质是去中间化,通过平台直接服务终端农户,打破传统农资渠道的多级分销模式。

周航做大零售的核心在于:

1.严控SKU,只卖“刚需+高效”产品

传统农资店往往追求“大而全”,陈列数百个SKU,但实际动销率低,库存压力大。

周航仅精选20—30个核心产品,每个SKU都经过严格验证,确保能真正解决作物痛点。

2. 不做大店,200㎡小店扎根种植区

没有做大“农资超市”,而是在草莓、蓝莓主产区开设200㎡左右的小店,确保“15公里服务圈”覆盖核心客户。门店选址紧邻大棚基地,多台农服配送车全境直达,提升复购率,降低农户采购成本。

图片

3. 不考核销量,只考核“客户满意度”

传统农资店业务员靠“提成”驱动,容易推销高毛利但低效产品。

周航说,他们不销量考核,而是以“技术方案解决率”“农户回头率”等指标为考核基准,确保团队真正帮农户增产增收。

店长、技术员等员工无需考虑产品暴利、微利等问题,只需通过产品搭配的技术方案,为农户解决实际问题,以提高客户满意度。

4. 聚焦单一作物,做深做透

丹东草莓、蓝莓产业发达,他们只服务浆果类作物,核心工厂+自有实体门店+特效方案+服务车+配送服务车+私域运营门店布局在种植密集区,技术团队扎根田间地头。根据病虫害发生规律,发布痛点问题解决方案,帮助农户更花更少钱解决实际问题同时提升品质

周航表示,他不太了解其他大零售的模式,但是就他而言,他们没有做大单店面积,而是保持了200平方米上下的直营店,聚焦单一作物需求,仅陈列SKU少而精的差异化产品,配合技术方案,服务数万种植户,实现口碑与规模双赢。

模式成功的关键:

技术驱动+解决方案

图片

技术驱动,而非价格驱动

传统农资靠“降价促销”抢市场,而周航靠土壤改良方案、病虫害防治日历等增值服务留住客户。通过技术+服务构建壁垒,避免低效竞争。

供应链优势,自有工厂+直采降本。

该模式背后有自有肥料厂,确保核心产品性价比,同时联合上游厂商直采进口特肥,减少中间加价。

数字化赋能,精准匹配需求。

通过微信社群、小程序收集农户种植数据,动态调整产品组合,避免无效库存。

图片

经销商转型大零售的四大关键点

图片

笔者问周航,如果其他经销商想转型,有什么需要注意和借鉴的地方吗?

周航表示,需要注意四个关键。

1.技术积淀:从“卖货商”蜕变为“作物专家”。必须具备作物种植技术和问题解决能力,而非依赖“华丽包装”或暴利产品。

2. 利润重构:放弃暴利,用规模与服务增值。放弃高毛利思维,通过规模化和服务增值获取和转变,合理利润。

3. 定位转变:离开酒桌,扎根土地。地点转移,从农资店、酒桌谈判转向田间地头实战指导。

4. 段位升级:从“利润分配”转向“亩成本优化”,帮助农户降本增效。

大零售的本质是用专业服务替代渠道差价。成功者必是“作物专家”,而非“货架管理员”。

大零售=技术积淀*供应链效率* 用户思维

缺乏技术服务能力、仅靠杀价竞争的渠道商难以存活。

图片

行业启示:

大零售的未来是“专业化服务”

图片

周航给笔者的启示是,农资行业的未来不是“拼价格、拼规模”,而是:

作物专家> 销售员(技术团队比业务员更重要)

解决方案> 单一农资产品(农户要的是增产,不是肥料)

客户黏性> 短期销量(复购率才是核心竞争力)

目前,周航已在辽宁服务数万种植户,立足辽南,辐射辽宁,并逐步向全国产区复制。它的成功,或许正是农资渠道破局的最佳答案。

图片

长期主义:依然看好小浆果赛道机遇

图片

周航认为,目前草莓、蓝莓等小浆果种植要想收益高,需要精细化运营。

草莓:亩投入约3000元,高产可达10万元,但病虫害管理频繁。

蓝莓:前期投入高但省工省力,丹东地区大棚改种蓝莓趋势明显。

技术红利:随着种植方案成熟(如辽南地区),农户对生物刺激素、土壤改良等长效产品的需求激增。

周航未来想做的事情就是,小生意,大平台。整合种植端与消费端,推动农户与合作伙伴实现双赢。而他本人和他的企业,只在农资这方面取利。

大零售不是简单的渠道变革,而是农资行业从“销售驱动”到“价值驱动”的跃迁。

未来的赢家,必属于那些离土地最近、离作物最近、服务更频的人。

可能大零售的模式有千百种形式,我们了解到的永远只是屈指可数的那些。


如果你想了解更多大零售模式,可以联系笔者,也可以参加2025年7月26—27日,在辽宁·丹东举办的2025浆果产业绿色发展大会,亲自和周航聊一聊大零售的事儿,聊聊浆果那些事儿,找到“优品优价·科学种植”的路径! 


图片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