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绿色生态循环智慧网,根力多扛起农业碳循环发展大旗

作者:《农资与市场》传媒 魏婉新 2023/5/23 8:54:15
农业和碳循环碳循环,这个听起来似乎离我们很遥远的词,其实已经悄然落地并给农户带来了实实在在的收益。来自福建省的某农户,同时从事了三个职业:酿酒、养猪、种荔枝,而且这三个职业个个做得好、全都能赚钱,就是通过碳循环实现的。农业碳循环,肥企打头阵2020年,我国在联合国大会上提出了2060年达成碳中和的目标。根据公开数据,我国农业生产活动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占全国总量20%左右,碳排放占全国总量13%左右

农业和碳循环

碳循环,这个听起来似乎离我们很遥远的词,其实已经悄然落地并给农户带来了实实在在的收益。

来自福建省的某农户,同时从事了三个职业:酿酒、养猪、种荔枝,而且这三个职业个个做得好、全都能赚钱,就是通过碳循环实现的。

图片


农业碳循环,肥企打头阵

2020年,我国在联合国大会上提出了2060年达成碳中和的目标。根据公开数据,我国农业生产活动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占全国总量20%左右,碳排放占全国总量13%左右,相关专家表示,目前化肥是我国农业生产中最大的碳排放源,碳减排任务较重。

在此背景下,根力多一直致力于在农业领域打造“源头控制,过程减排,尾端利用”的绿色生态循环智慧网。

为搭建业内交流沟通平台,2023年5月20日,由根力多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主办的“北京多美源农业碳循环技术中心揭牌仪式暨农业碳循环技术研讨会”在河北威县成功举办。来自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河北省农业农村厅、农业科学院农业环境与可持部发展研究所、邢台市农业农村局、威县人民政府、中国农业大学、河北科技大学、福建绿洲生化有限公司、威县种养殖企业以及全国多家行业权威媒体等有关部门、研究机构和农资企业的多位领导、教授、研究员参与本次研讨会。

微信截图_20230523085321.png


碳循环技术中心获多方认可

威县县委书记崔耀鹏、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肥料质量监测处处长田有国、根力多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王淑平、河北省农业农村厅原副厅长段玲玲为揭牌仪式做开幕讲话。

图片

威县县委书记崔耀鹏

根力多作为威县的本土龙头企业,在全国生物有机肥研发中处于领先地位,这次碳循环技术中心的成立,是根力多持续强化科技创新的又一重大成果。期待根力多以此为起点和契机,在威县汇聚全国力量,与社会各界紧密合作,为绿色农业进一步发展贡献力量!

图片

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肥料质量监测处处长田有国


我国每年的畜禽养殖废弃物有接近40亿吨,为了处理其中的粪便和污水,每年都要投入大量的资金,但依然有很多废弃物得不到有效地处理和利用。作为全国有机肥领域的龙头企业,根力多看到了畜禽废弃物对农业种植的意义,也看到了目前碳循环技术发展的成果和面临的瓶颈。养殖中产生的粪污看起来很难利用,但对于种植来说,是一种放错了位置的资源,在这个领域深入研究,必将推动畜禽废弃物无害化处理和有机肥发展的革新。希望今后碳循环研究中心能够成为一个技术交流中心,让前沿碳循环技术助推有机肥企业发展,为我国碳循环、碳中和目标的实现做出更大贡献!

图片

根力多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王淑平

多美源农业碳循环技术中心的成立意义重大,其一是探索碳循环中的关键技术,使畜禽养殖中的废弃物向有机小分子碳转化,帮助土壤修复,保障粮食安全;其二是为碳循环技术的推广助力,解决畜禽废弃物处理中异味难以消除、技术不成熟等问题;其三是为提高有机肥料利用率提供解决方案。多年来,根力多一直紧跟绿色农业发展方向,致力于破解畜禽养殖中沼液还田和污染治理。多美源农业碳循环研究技术中心成立的愿景,就是为了建设洁净美好的新农村、新家园,为国家的乡村振兴贡献一份力量。

图片

河北省农业农村厅原副厅长段玲玲


河北省是农业大省,种植业和养殖业规模都名列前茅,同时也面临着严重的污染问题。如何让废弃物循环起来,和化肥减肥增产相结合,实现绿色发展,是农业面临的一个重大课题。碳循环中心的成立,是根力多企业担当,也必将得到社会各界的支持。


参会领导与嘉宾为北京多美源农业碳循环技术中心揭牌


图片
图片


农业碳循环研究成果汇报及交流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研究所研究员朱昌雄——推进县域生态循环农业建设 促进流域农业农村污染防治


图片

氮磷污染是我国农村目前面临的最为严重的水体污染,主要来源于畜禽养殖业和种植业。但对于土地来说,氮磷则是流失到水体里的资源。推进生态循环农业建设,是促进流域农业农村污染防治的主要办法。

养殖污染需要关注的瓶颈问题:地下水污染问题;气体污染问题;饮用水源污染问题;如何正确进行种养结合问题。

解决上述问题,需要立体全方位考虑;政府要重视,投资要增加;协同解决农业与环保、技术与经济、地上与地下两方面问题。

在农村,可以遵循生态学和循环经济学原理,构建起清洁流域概念。即以汇水区为基本控制单元,以单元内养分和废弃物循环利用为核心,减少养分进入水体,保障出口断面水质符合水体功能要求。

其中较为关键的,就是建立起“种养生一体”的发展模式,统筹考虑种植、养殖和农村生活污染源。

以种植举例,为农业农村污染控制开发的全新技术,使用水稻专用低磷缓混肥实现氮磷同步源头控制,可减量减排,使用机械一次性定位测深施,可减少用工,提高效率。与常规技术相比,这种新技术可提高氮肥利用率。

使用氮磷全程控减用成套技术,源头控制、过程减量、末端利用,在实验中可显著节本增效,减少肥料投入,降低污染。

福建绿洲生化有限公司董事长、中国有机碳肥创始人、碳转化技术专利发明人李瑞波——富碳农业的基础理论和主要措施


图片

传统的化学农业耕作破坏土壤基础,使农业的“碳库”功能大大缩水,为走出化学农业耕作模式的困局,富碳农业是一种可行的技术模式。

富碳农业,首先要确立碳在农业站的主体地位,应该列为植物的基本元素。碳在植物六大运行机制中都起着重要作用(光和转化机制、营养液循环机制、碳养分两通道机制、按既定比例组装机制、根菌共生机制、防病抗逆机制),缺碳会导致作物减产、品质差、易被病虫害侵扰、抗逆机能低等问题。

富碳农业的主要措施:

措施一,种养结合,使用(AOC+B)菌剂发酵技术制造优质有机肥,使用(AOC+B)分解菌剂使沼泽中的DOC转化为AOC(AOC即有效碳,是生物可利用碳);

措施二,有效的秸秆还田,如就地破碎秸秆还田、秸秆建堆简易发酵还田等;

措施三,建立城乡联动的固液有机排放物肥料化机制;

措施四,大规模高效益的盐碱地改造;

措施五,发展光碳农业。

富碳农业对肥料发展也提出了新的要求:科学的有机肥生产工艺应该是应用带AOC(有效碳)的菌剂,造出AOC含量超高的优质有机肥,尽量保碳而不是排碳。

同时,碳肥也是化肥的最佳伴侣,碳肥与化肥合用,或制成“有机碳—无机”复混肥,可显著提高化肥利用率。

交流讨论


图片

中国农业大学资环学院郭岩彬


碳肥应该聚焦在微生物上,特别是可溶性的碳,进入土壤后将微生物的效果释放出来。另一方面,有机肥投入到农业系统中,在土壤里滞留下来的成分分为可分解的和不容易分解的,不可分解的保留在土壤里,提高有机质,改良土壤结构,分解掉的成为土壤微生物的能量来源。应该平衡两者关系,作为评价有机肥的一项标准。

图片

中国农业大学资环学院杜章留


目前的有机肥评价指标很多,但是关于碳的只有一个,不能真正评价含碳有机肥的质量,无法引领行业健康发展。希望研究所能系统探索研究,提出方法体系,彰显根力多善于洞察问题、敢于直面挑战的决心。在产学研角度,各方要集中力量共同解决碳污染,加强合作,把碳污染变成碳资源,迎来碳肥产业乃至碳经济的改变。

图片

河北科技大学黄亚丽


近年来,化肥的效益越来越到低,探索碳循环和减肥增效是重要议题,在这样的背景下成立碳循环研究中心,探索怎么施碳、用什么样的碳对作物更好、碳应该怎么用、碳氮磷钾的配施、什么样的微生物对作物更有益,是研究所需要思考钻研的问题。

图片

甘肃省夏河县达哇央宗有机肥料加工销售有限责任公司代表


甘南正在探索使用有机肥全方面代替化肥,推进压力比较大,但是对生态恢复、农作物提升都有很大帮助。甘南地区养殖户较多,畜禽粪便的利用的潜在价值很大,本次研讨会受益颇多,今后可以在甘南草原上探索有机肥+碳的模式,研发新产品。

图片

广东一农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代表


本次研讨会,感受到有机肥领域的先进技术,也是未来研发的方向。

图片

亳州市立丰有机肥科技有限公司代表


提质增效是企业的发展理念,这次学习中也看到根力多多年不变的优质品质和科技升级,从大肥到有机肥再到碳肥,希望高新技术能注入到企业,注入土壤,改良土壤,提高作物品质。

图片

中仓生态农业农业有限公司代表


养殖企业面临污染物处理的困难,有机肥企业也面临提质增效问题,二者可以寻求合作。


图片

威县肉鸡养殖企业代表


以前,养殖污染物一直是困扰企业发展的因素,这次参加研讨会后认识到,污染物处理好之后能给农业带来很大的提升。


图片

 河北农业厅环保检测总站站长吴鸿斌


河北农业厅环保检测总站站长吴鸿斌为本次揭牌仪式暨研讨会做总结发言,吴鸿斌表示,种养循环和农村环保,都是现在农业发展面临的重点问题。其实农业废弃物也是资源,只是放错了地方,需要更多像根力多一样的企业站出来研究并加以利用,把农业循环工作做深做大,把理论研究变成使用技术,服务于农业,让农民接受,这是值得企业深入研究的。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