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视角下的中国农药困局,行业该如何破?

作者:中国农药工业协会 2025/7/4 14:58:40
众所周知,全球农药行业正在经历一场由“研发竞赛”与“绿色转型”双轮驱动的变革。跨国巨头持续加码研发投入——2024年,拜耳以27亿美元领跑,先正达(17.7亿美元)、科迪华(14亿美元)、巴斯夫(10.8亿美元)紧随其后,富美实亦投入2.78亿美元。而中国农药行业近20年的崛起,正是依托于品种迭代与技术创新。然而,面对全球农药评审趋严、化学农药向生物农药转型、减量使用计划三大趋势,中国农药行业正面

众所周知,全球农药行业正在经历一场由“研发竞赛”与“绿色转型”双轮驱动的变革。跨国巨头持续加码研发投入——2024年,拜耳以27亿美元领跑,先正达(17.7亿美元)、科迪华(14亿美元)、巴斯夫(10.8亿美元)紧随其后,富美实亦投入2.78亿美元。而中国农药行业近20年的崛起,正是依托于品种迭代与技术创新。然而,面对全球农药评审趋严、化学农药向生物农药转型、减量使用计划三大趋势,中国农药行业正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与机遇。

全球农药行业三大剧变:中国如何接招?

评审趋严与生物农药转型

全球农药登记门槛显著提升,欧盟、美国、亚太国家纷纷强化环境与健康风险评估。与此同时,作物保护解决方案加速向生物农药(如微生物、肽类)倾斜。跨国公司已率先布局:拜耳2024年宣布将推出首个大田作物生物杀虫剂,先正达2020年收购瓦拉格罗等。

2024年,中国批准一些新的活性成分,包括三氟吡啶胺、氟砜草胺、吡唑喹草酯、氟草啶等,创新成分填补了全球市场空白,但新成分的占比仍于低于跨国巨头。

减量和禁用计划倒逼行业升级

全球多国推出农药减量计划,例如《欧洲绿色协议》:旨在到2030 年将化学农药的使用量减少50%;加拿大作为《昆明-蒙特利尔全球生物多样性框架》的签署方,已承诺到2030 年将农药风险至少降低50%。另外,全球各国都在实施老旧农药的禁限用计划,比如欧盟已经禁用的农药品种中,中国还在产的品种高达221种;比如巴基斯坦拟禁用吡虫啉/噻虫嗪/戊唑醇/多菌灵/毒死蜱/三环唑等14种农药品种,不少都是我国在产的大宗品种。

作为非专利农药生产和出口大国,中国依赖老旧活性成分的产品面临出口受限风险,亟需通过新型成分替代来维持竞争力。

专利悬崖下的非专利市场争夺

2017-2024年,全球共登记了35个新活性成分,但这些活性成分并未在中国获得登记。这些成分专利将于2030年到期,中国若错失前期研发窗口,将陷入“专利到期即红海竞争”的被动局面。

中国农药行业正处于“十字路口”:若能抓住生物农药与AI技术两大引擎,有望在2030年专利到期潮中实现弯道超车;反之,则可能陷入“低端锁定”困局。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