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农药行业的十大总结及2023年展望!
中农纵横对2022年植保市场的主要总结,供参考交流,概况如下:
1。稳链补链强链控链, 夯实工业“压舱石”,支持龙头企业做大做强,带动产业链上下游、大中小企业协同发展。
2。原药价格下行,“背靠背”的操作痛并快乐着。
3。农药产业转移产能逐渐释放,同时农药工程建设再次出现小高峰。
2022年1-11月,我国农药产量229.6万吨,累计同比下降1.8%。我国化学农药原药产量排名前三的省市分别为江苏省、山东省、四川省。湖北、内蒙、宁夏及甘肃等省份产能转移产量正在释放,农药工程建设处于相对峰值。
4。我国农药行业高质量发展,不是口号更要早行动,近2年,中农纵横参与国内农药大省关于”农药大省高质量发展的课题”,以山东省为例。
5。全球农业种植结构的调整,对植保市场产生深远的影响。
6。2023年将是植保市场的寒冬腊月(石油和粮食价格下行,植保市场高景气度难以为继)
数据来源:FAO
7。研发一批、储备一批和生产一批体系化的供应模式,是规模企业必备的核心竞争力。
基于农药产业创新层面、供给端和需求端整体提高,标志着行业开始进入更高质量发展阶段。重点表现在企业更加注重环保安全的投入,更加理性投资热点产品,更加注重产品工艺优化,降低了能耗、物耗以及“三废”处理费用,也更注重产品的创新,逐步进入生产一批、储备一批、研发一批的良性发展轨道。行业发展也进入换挡提质阶段,老旧产能重复建设降低,更多中小企业退出,企业集中度将明显提高。
8。欧洲能源危机使得部分植保产品高景气度得以维持。
9。我国创制产品走向海外甚至进入高端市场,是企业品牌国际化必须要翻越的高山。
加大农药研发的资金投入。在项目设计和创新研发方面加大政策倾斜。国家应该对农药新药给予补助,将其作为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增强农药科技的支撑能力。其次,改革农药研发人员和工作者的评价体系,用强有力的措施鼓励科研人员从事新药研发,迅速增强我国农药行业自主创新能力,争取尽快研制新药。在确保新农药安全、绿色、高效的前提下,对新农药的登记开展绿色通道、简化登记要求。再次,对于新农药要积极的申请国家或国际专利,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和国家品牌的建立,相信不短的未来,国际农业田间地头四处可见中国的品牌。
10。好产品可以穿越周期,相信2023年,仍有一部分企业能在寒冬里脱颖而出并光茫四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