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素掺混纳米氢氧化镁对冬小麦增产效果和土壤硝态氮含量的影响

作者:肥料与健康 内容团队 2025/8/18 10:00:24
随着全球对农业可持续发展和土壤健康的关注不断加深,提高氮肥利用率成为关键问题。氮肥是提高作物产量的主要农资之一,我国目前的氮肥利用率普遍偏低,约在30%-40%之间,这不仅加重了农民的经济负担,还导致了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特别是土壤硝态氮的过量积累,严重影响水源质量和生态平衡。因此,提升氮肥利用率不仅能够提高粮食生产效率,还能有效降低环境负担。提高氮肥利用率的途径主要包括选择适合的作物品种、改良土

随着全球对农业可持续发展和土壤健康的关注不断加深,提高氮肥利用率成为关键问题。氮肥是提高作物产量的主要农资之一,我国目前的氮肥利用率普遍偏低,约在30%-40%之间,这不仅加重了农民的经济负担,还导致了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特别是土壤硝态氮的过量积累,严重影响水源质量和生态平衡。因此,提升氮肥利用率不仅能够提高粮食生产效率,还能有效降低环境负担。


提高氮肥利用率的途径主要包括选择适合的作物品种、改良土壤和实施平衡施肥技术。通过应用新型肥料,比如掺混纳米氢氧化镁等增效剂,可以显著提高氮肥的利用率,从而实现更高的粮食产量和更好的生态效益。


近日,孙克刚,和爱玲,杜君等研究者在论文《尿素掺混纳米氢氧化镁对冬小麦增产效果和土壤硝态氮含量的影响》中,探讨了将纳米氢氧化镁与普通尿素掺混对冬小麦产量及土壤硝态氮含量的双重影响。本研究为新型肥料的应用提供了重要的科学依据,旨在推动高效、可持续的农业实践,最终实现农业生产与环境保护的双赢局面。




试验设计

试验共设置5个处理,各处理的氮肥和纳米氢氧化镁施用量不同,磷肥均为过磷酸钙折P2O5 120 kg/hm2,钾肥为氯化钾折K2O 45 kg/hm2(习惯施肥为氯化钾折K2O 90 kg/hm2)。

CK:常规施肥,普通尿素折N 270 kg/hm2

T1:普通尿素折N 240 kg/hm2

T2:普通尿素折N 240 kg/hm2,添加0.3%(质量分数,下同)纳米氢氧化镁。

T3:普通尿素折N 240 kg/hm2,添加0.4%纳米氢氧化镁。

T4:普通尿素折N 192 kg/hm2,添加0.3%纳米氢氧化镁。



结果与分析

不同施肥处理对冬小麦产量的影响

不同施肥处理的冬小麦产量见表1。


图片


不同施肥处理对冬小麦经济性状的影响

不同施肥处理的冬小麦经济性状见表2。


图片


由表2可知:不同施肥处理的冬小麦最大分蘖数基本一致,差异不大;在氮肥施用量相同时,尿素掺混纳米氢氧化镁处理的冬小麦穗数、穗粒数变化不大,但千粒质量优于单施化肥处理的。


不同施肥处理对土壤中硝态氮含量的影响

不同施肥处理的土壤中硝态氮含量见图1。


图片


由图1可知:不同施肥处理的土壤硝态氮主要集中在深度0~80 cm的土壤中,且随着土壤深度的增加,硝态氮含量逐渐降低;在冬小麦收获后,与CK处理相比,其他施肥处理的0~100 cm土壤中硝态氮含量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尿素掺混纳米氢氧化镁各处理与CK、T1处理相比,均不同程度地降低了土壤中硝态氮含量,且尿素掺混不同量纳米氢氧化镁处理的变化趋势基本一致。



结语

尿素添加不同量纳米氢氧化镁的各处理均能显著提高冬小麦产量,特别是在施肥量相同的条件下,增产效果更明显,说明纳米氢氧化镁在冬小麦增产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纳米氢氧化镁的增产机理可能是其活化了土壤中固定态的养分元素,减少了氨的挥发和氮的流失,促进了氮肥利用率的提高;另一方面改善了土壤结构,增加了土壤阴、阳离子代换量,增强了土壤的保肥能力。


尿素添加纳米氢氧化镁能显著提高冬小麦产量。在尿素施用量相同的条件下,添加0.3%纳米氢氧化镁的T2处理比单施化肥的T1处理增产595.6 kg/hm2,增产率为7.3%;添加0.4%纳米氢氧化镁的T3处理比单施化肥的T1处理增产623.6 kg/hm2,增产率为7.6%。在纳米氢氧化镁添加量均为0.3%的条件下,冬小麦产量随尿素施用量的增加而增加,T2处理比T4处理增产532.0 kg/hm2增产率为6.5%,差异达到极显著水平。在尿素施用量相同时,冬小麦产量未随纳米氢氧化镁添加量的增加而增加,说明本地区添加0.3%纳米氢氧化镁是适宜的。在尿素施用量减少20%的条件下,添加0.3%纳米氢氧化镁的T4处理比单施化肥的T1处理增产63.6 kg/hm2,增产率为0.8%,产量差异不显著,说明添加纳米氢氧化镁后,适当减少氮肥施用量,不会造成冬小麦减产。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