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素掺混纳米氢氧化镁对冬小麦增产效果和土壤硝态氮含量的影响
试验设计
试验共设置5个处理,各处理的氮肥和纳米氢氧化镁施用量不同,磷肥均为过磷酸钙折P2O5 120 kg/hm2,钾肥为氯化钾折K2O 45 kg/hm2(习惯施肥为氯化钾折K2O 90 kg/hm2)。
CK:常规施肥,普通尿素折N 270 kg/hm2。
T1:普通尿素折N 240 kg/hm2。
T2:普通尿素折N 240 kg/hm2,添加0.3%(质量分数,下同)纳米氢氧化镁。
T3:普通尿素折N 240 kg/hm2,添加0.4%纳米氢氧化镁。
T4:普通尿素折N 192 kg/hm2,添加0.3%纳米氢氧化镁。
结果与分析
不同施肥处理对冬小麦产量的影响
不同施肥处理的冬小麦产量见表1。
不同施肥处理对冬小麦经济性状的影响
不同施肥处理的冬小麦经济性状见表2。
由表2可知:不同施肥处理的冬小麦最大分蘖数基本一致,差异不大;在氮肥施用量相同时,尿素掺混纳米氢氧化镁处理的冬小麦穗数、穗粒数变化不大,但千粒质量优于单施化肥处理的。
不同施肥处理对土壤中硝态氮含量的影响
不同施肥处理的土壤中硝态氮含量见图1。
由图1可知:不同施肥处理的土壤硝态氮主要集中在深度0~80 cm的土壤中,且随着土壤深度的增加,硝态氮含量逐渐降低;在冬小麦收获后,与CK处理相比,其他施肥处理的0~100 cm土壤中硝态氮含量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尿素掺混纳米氢氧化镁各处理与CK、T1处理相比,均不同程度地降低了土壤中硝态氮含量,且尿素掺混不同量纳米氢氧化镁处理的变化趋势基本一致。
结语
尿素添加不同量纳米氢氧化镁的各处理均能显著提高冬小麦产量,特别是在施肥量相同的条件下,增产效果更明显,说明纳米氢氧化镁在冬小麦增产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纳米氢氧化镁的增产机理可能是其活化了土壤中固定态的养分元素,减少了氨的挥发和氮的流失,促进了氮肥利用率的提高;另一方面改善了土壤结构,增加了土壤阴、阳离子代换量,增强了土壤的保肥能力。
尿素添加纳米氢氧化镁能显著提高冬小麦产量。在尿素施用量相同的条件下,添加0.3%纳米氢氧化镁的T2处理比单施化肥的T1处理增产595.6 kg/hm2,增产率为7.3%;添加0.4%纳米氢氧化镁的T3处理比单施化肥的T1处理增产623.6 kg/hm2,增产率为7.6%。在纳米氢氧化镁添加量均为0.3%的条件下,冬小麦产量随尿素施用量的增加而增加,T2处理比T4处理增产532.0 kg/hm2,增产率为6.5%,差异达到极显著水平。在尿素施用量相同时,冬小麦产量未随纳米氢氧化镁添加量的增加而增加,说明本地区添加0.3%纳米氢氧化镁是适宜的。在尿素施用量减少20%的条件下,添加0.3%纳米氢氧化镁的T4处理比单施化肥的T1处理增产63.6 kg/hm2,增产率为0.8%,产量差异不显著,说明添加纳米氢氧化镁后,适当减少氮肥施用量,不会造成冬小麦减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