杀虫剂中主流复配产品——联苯菊酯·噻虫嗪,一文读懂它!

作者:农药那点事儿 农业小生 2023/8/26 14:24:23
要问当前杀虫剂中主流复配产品,那么联苯菊酯·噻虫嗪一定占据一席,其结合了拟除虫菊酯类的广谱速效性与新烟碱类的高效持效性,对小麦蚜虫、柑橘花蕾蛆果实蝇、葡萄盲蝽蟓等刺吸类小虫防效很好。分类机制       根据杀虫剂抗性行动委员会IRAC的分类机制:联苯菊酯类属于钠离子通道调节剂3A类。噻虫嗪属于烟碱型乙酰胆碱受体(nAChR)激动剂4A类。作用机理
图片

要问当前杀虫剂中主流复配产品,那么联苯菊酯·噻虫嗪一定占据一席,其结合了拟除虫菊酯类的广谱速效性与新烟碱类的高效持效性,对小麦蚜虫、柑橘花蕾蛆果实蝇、葡萄盲蝽蟓等刺吸类小虫防效很好。


图片
图片

分类机制


       根据杀虫剂抗性行动委员会IRAC的分类机制:

联苯菊酯类属于钠离子通道调节剂3A类

图片

噻虫嗪属于烟碱型乙酰胆碱受体(nAChR)激动剂4A类

图片

作用机理


        噻虫嗪主要作用于昆虫神经接合后膜,通过与乙酰胆碱受体结合,干扰昆虫神经系统正常传导,引起神经通道的阻塞,造成乙酰胆碱的大量积累,从而使昆虫异常兴奋,全身痉挛,麻痹而死


        离子进出受离子通道控制,联苯菊酯这类拟除虫菊酯类农药就是破坏轴突离子通道而影响神经功能的的神经毒剂

图片

登记信息


        联苯菊酯·噻虫嗪当前登记证件共有22个,含一个卫生杀虫剂,登记各剂型如下:

图片

产品特点


图片

1.共毒系数高 协同增效明显

图片

       根据新烟碱类与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对蚜虫的联合作用研究一文知:

图片

       利用等效线法可以看出联苯菊酯与噻虫嗪的配比在1:5时候垂直距离最长,代表其协同增效作用最强,高于1:3和1:1配比。

图片

       由共毒系数可以看出,噻虫嗪与联苯菊酯配比1:1时候共毒系数显著高于同类型配比,这也是当前主要是1:1配比的主要原因,是3:1时候近一倍,5:1时候配比的共毒系数也非常高。

2.配方新竞品少 安全性能好

图片

       本品为联苯和噻虫嗪混配,共毒系数高、杀虫谱广、持效期长,对常见的鳞翅目幼虫及刺吸式口器害虫效果显著,作用迅速击倒力强,可使害虫快速麻痹并致死,强劲的触杀胃毒及内吸传导作用,极佳的内吸性保障药效可达3周以上。其有效成分还可激活植物抗逆性蛋白的活性,使茎杆和根系更加健壮,促进植株健康生长壮苗增产

       优良的悬浮剂型,可减少有机溶剂的环境污染,药效更高,显著减少药剂引起的瘙痒问题,对红蜘蛛、吸浆虫、木虱等效果甚佳。

       而同类型高效氯氟氰菊酯与噻虫嗪复配证件高达50个,市场价格战更趋激烈。

图片

3. 作用速度快  触杀胃毒内吸

图片

       当喷施药剂后,联苯菊酯在叶片内吸性比较差,而噻虫嗪却有优良的内吸传导性,可以进入叶片内部导,二者都有触杀活性。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由此可以看出噻虫嗪对蚕豆蚜的触杀活性最高,位列新烟碱类杀虫剂第一名,而在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中,联苯菊酯对蚕豆蚜的触杀活性最小。

4.靶标对象广  杀虫兼治螨

图片
图片
图片

       基本上我们常见的害虫都可以防治,当然水稻作物上是不能用的。所以我们推广的主要方向为:

图片
图片

使用方法


       以10%联苯菊酯·噻虫嗪为例,小麦上防治蚜虫使用推荐25-30克每亩,一般都是25克袋装,一袋一桶水,也就是600倍液。

       柑橘上防治常见害虫建议1000倍液使用,1500倍液效果会差很多,柑橘黑蚜比较难打,1000倍液效果不是很明显。

       当前小麦等大田作物亩防治成本已经降低到3元即可搞定。

对比信息


图片

       与主要竞品高氯氟复配相比,联苯菊酯瘙痒程度很弱,对皮肤和眼睛刺激性小,使用不烧脸更安全,土中半衰期时间更长。

图片

       常见联苯菊酯复配都是悬浮剂,可以快速起到触杀效果,开门见山,而功夫类因为降低致敏性需要做成微囊剂型,不但生产成本增加,且在害虫爆发期不能直接发挥出功夫菊酯的速效性,缓慢释放出有效成分,将会使药效大打折扣。

图片

        联苯菊酯与噻虫嗪的复配配比不同差别很大,1:1配比只是中等效果,要想强化防治效果,噻虫嗪量还要加大。

图片

       在北方冬小麦区,因为政府采购防治本区域病虫害,所以每年在招标防治小麦蚜虫上联苯菊酯·噻虫嗪类量比较大,建议重点关注下。同时该配方也是小麦套餐方案的黄金组成之一,不但能防治小麦蚜虫,对小麦红蜘蛛、麦瘿蚊、吸浆虫效果也不错,一药多用。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