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药同源对防治慢性代谢性疾病的作用及功能农业解决方案
随着现代社会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的饮食习惯也在悄然发生着变化。高油、高糖、高盐等不良饮食习惯,正悄悄威胁着我们的健康,成为慢性代谢性疾病的主要诱因。然而,传统的中医理念提供了一种更加温和有效的解决方案——食药同源。通过食疗与食补的方式,借助食物本身的药用价值,不仅能预防和治疗慢性疾病,还能减少药物带来的副作用。更值得关注的是,功能农业作为推动这一理念的重要力量,正助力地方经济发展与乡村振兴,构建起健康、可持续的产业链。
在《食药同源对防治慢性代谢性疾病的作用及功能农业解决方案》一文中,作者陈天琦、屈墨涵、张春红等深入探讨了食药同源理念在防治慢性代谢性疾病中的潜力,并提出了通过功能农业的创新解决方案,助力慢性病防控与乡村振兴的双重目标。
国民健康状况及慢病形成因素
高脂血症
不良饮食习惯如高油饮食、微量元素摄入不足以及果糖摄入过量等都可能导致高脂血症。过往研究表明,脂肪摄入会抑制肉毒碱棕榈酰基转移酶1A甲基化,从而增加患代谢疾病的风险。果糖摄入也是导致高脂血症的危险因素,果糖的消耗导致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α和肉毒碱棕榈酰基转移酶1A基因启动子区域的DNA甲基化增加,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α基因的表达减弱可能诱导高脂血症的发生。不仅如此,高脂血症还可能与微量元素摄入不足有关。
高尿酸血症
高尿酸血症是一种因嘌呤代谢紊乱和尿酸形成与分泌失衡导致的代谢性疾病。高尿酸血症的发生与膳食摄入及生活方式高度关联,长期高嘌呤食物、大量高果糖饮料的摄入是使尿酸升高的危险因素。高嘌呤饮食会使外周血中黄嘌呤氧化酶表达水平升高,催化次黄嘌呤氧化为黄嘌呤,导致氧化生成的尿酸增多。
糖尿病
糖尿病是在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长期共同作用下,由于胰岛功能减退、胰岛素抵抗等因素形成的代谢性疾病,高碳水饮食、高脂饮食、维生素与微量元素摄入不足等都是诱发糖尿病发病的危险因素。高脂与高碳水饮食会引起敏感个体出现胰岛素抵抗,使胰岛B细胞代偿性分泌产生更多胰岛素,以维持正常的糖代谢。长期摄入此类膳食会导致胰岛B细胞功能严重受损,胰岛素分泌显著下降,血糖无法恢复至正常水平,机体发生代谢紊乱,最后引发糖尿病。
高血压
高血压是最常见的心血管疾病,受遗传和环境因素的共同影响,饮食被认为是最重要的环境因素之一。高盐饮食、高脂肪饮食、钙摄入量不足等不良饮食模式是高血压发病的重要因素。高盐饮食会通过组织炎症和自身免疫途径使血压升高,增加食盐的摄入量会促进人体中IL-6、IL-23等促炎因子的含量升高,从而引发高血压。高脂肪饮食可能会引起肠道中f-脱硫弧菌的富集,从而引起血清脂多糖的合成增加,破坏肠上皮,增大肠通透性,导致炎症因子IL-1β、IL-6、TNF-α水平升高,并导致血压升高。中国膳食钙普遍摄入量较低(<400 mg/d),钙的摄入与高血压呈负相关。
健康优化举措及路径
优化膳食结构
人民群众对健康生活的不断追求,对膳食结构改善的需求,产品市场的需求,产业对附加效益的需求,正推动着功能农业的发展。功能农业除了能提高人体健康水平外,在农业方面还能推进农产品多样化发展,促进农民增收和提升农产品的国际竞争力。功能性农业通过生产出含有特定功效和人体必需微量元素的农作物来满足不同群体的营养需求,如富硒茶、富硒核桃、富锌马铃薯、富铁大米等富含微量元素的作物。功能性农产品市场潜力巨大,合理发展相关产业对我国居民微量营养素补充强化有推动作用。如今,老年人对于膳食营养均衡与搭配更加重视,年轻消费者对传统养生表现出一定兴趣。健康重视程度高和对传统文化自信的消费者为功能性农产品支付溢价的意愿更高,功能农业的发展前景可见一斑。
发展食药同源产业
食药同源物质是人类在长期生产生活实践中发现的可以果腹并调节机体状态、预防疾病的物质。食药同源物质主要由黄酮类、生物碱等次生代谢产物发挥功效,此类次生代谢产物含量低、作用平缓,长期食用副作用较少,相比药物治疗安全性更高。食药同源物质大多有“补益”的属性,可以调节肠道菌群。根据食品“好看、好吃、好用”的原则,以传统养生理念为基础,通过打造智能化个性营养食品满足个性化的营养需求,开发免疫零食、功能饮料等一系列的功能性食药同源类食品,可扩大消费者群体范围,同时起到预防疾病、保健的效果。
营养导向型功能农业的发展前景
食药同源是健康中国建设和健康产业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产业发展的根基为农业,目前几乎所有的食药同源物质都实现了人工种植。功能性农业涉及多种学科领域,功能农业的提出者赵其国院士认为,营养和保健功能食品的科技将成为农业科技发展的新方向。功能性农业是在农业稳产、绿色、安全的基础上,通过生物强化等手段,优化农产品中与健康相关成分的含量。国家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政策的实施将推动功能性农业的发展,加快建设农业强国。功能农业将承接农业产业升级换代的重任,助力“高技术”从“过程导向”转向“结果导向”,生产出符合市场需求的高价值产品,实现创新与产出的正向循环,成为乡村振兴的好推手,实现“人民增寿、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愿景。利用合作社等组织促进农户与市场的衔接,对农民开展种植技术培训,全方位强化中药材产业链从作物种植到精深加工的各个环节,延伸产业链,促进食药同源产业的良性发展。
信息时代,互联网和数字经济对功能农业的发展将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互联网有连接产业、商业及消费者的作用,把互联网技术渗透到功能性农业产业链的各个环节,将推动农业供给侧改革,实现乡村振兴。大数据把生产、运输与储存、销售联系在一起,实现信息共享,在生产过程中可实现智能灌溉、精准施肥等功能;在运输与储存过程中可减少流通环节,实现降本增效,数字经济的发展将有力推动食药同源物质的推广和销售。互联网赋能功能农业,提升农产品质量和效益,为乡村振兴提供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