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两会”,重视合成氨未来发展

作者:金联创 2023/3/17 9:50:22
对2013年发生的两起涉氨责任事故,全国政协委员、北京首农食品集团知联会会长唐俊杰至今记忆犹新。“其实,根据国务院安委办通报的事故调查报告,当年这两起事故都不是氨制冷技术本身的问题。但是,由于对涉氨制冷的误解,使得冷链行业用户和地方政府及其监管部门普遍‘谈氨色变’。”唐俊杰说,冷链行业是贯通一二三产业、保障食品安全、衔接乡村振兴、促进消费升级的重要民生行业。当前,我国冷链行业已进入高速增长期,预计

2013年发生的两起涉氨责任事故,全国政协委员、北京首农食品集团知联会会长唐俊杰至今记忆犹新。“其实,根据国务院安委办通报的事故调查报告,当年这两起事故都不是氨制冷技术本身的问题。但是,由于对涉氨制冷的误解,使得冷链行业用户和地方政府及其监管部门普遍‘谈氨色变’。”唐俊杰说,冷链行业是贯通一二三产业、保障食品安全、衔接乡村振兴、促进消费升级的重要民生行业。当前,我国冷链行业已进入高速增长期,预计到2030年,我国冷库库容将翻一番,达到1.5亿吨左右。但是“谈氨色变”非理性限制氨制冷剂后,原本作为冷链行业主流选择的氨制冷剂被氟利昂制冷剂大量取代。 

“我们知道,氟利昂制冷剂不仅消耗臭氧层,同时还是强温室气体,在制冷系统运行过程中极易泄漏。”唐俊杰介绍,中国制冷学会曾做过测算,按照2030年全国冷库总容量1.5亿吨估算,全部采用第三代氟利昂R507A的制冷系统与全部采用氨/二氧化碳复合的制冷系统比较,每年将增加二氧化碳排放当量约4000万吨,这显然与绿色低碳发展目标相背。 

氨是使用最为广泛的一种中压中温制冷剂,也是极具优越性的一种制冷剂。同样作为制冷剂的氨生产工艺更为成熟,且制作容易,不破坏臭氧层,不会产生温室效应。氨制冷在工业领域处于主导地位已长达150年之久,由于其独特的制冷特性和高能效,氨一直是大型工业制冷的主流制冷剂。近年来,随着化学、材料科学、制冷技术、制造技术在工业领域的不断发展以及我国绿色低碳发展目标的推进,氨开始逐渐应用于小型制冷系统中,在当前我国新发展格局加速构建的大背景下,需政府助力推动氨制冷剂在冷链行业的安全应用。 

当前我国合成氨年产能已突破6500万吨,虽下游己内酰胺、丙烯腈等工业下游产能同样在稳步扩增,但据不完全统计2023-2025年国内仍有1000万吨左右新增产能等待释放,终端需求量远不及新增量,我国合成氨产能将再次面临产能过剩局面。未来如何改善这一局面呢?首先依旧是对现有合成氨装置技术结构及企业结构进行改造,降低能耗,减少能量消耗,做好节能减排工作,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继续淘汰能耗利用率低、污染严重的落后产能;其次在优化产品结构上面,进一步优化行业准入制度,提高行业门槛与产能利用率,控制新增产能的投产;另外,从需求层次来看,未来除了下游氮肥支撑,继续增加工业面的利用率,拓展应用渠道,以此来最大程度匹配新增产能的释放。虽2022年下半年我国合成氨出口取得了一定成绩,但进入2023年以来国际氨价格的明显回落再次打击了国内出口,是否昙花一现未来仍有待关注出口量发开情况,未来出口依旧困难重重。 

目前来看在国内合成氨新增产能不断释放背景下,2023年合成氨行业发展将面临严峻挑战,下游磷复肥产能过剩以及前期备货充裕,使得后市宽松的供需局面对当前主流价格走势影响利空明显。再加上前期疫情运输管控、国际氨价格走高以及合成氨装置开工低等支撑价格走高的因素逐步消失殆尽,当前合成氨市场高位岌岌可危,长线来看2023年国内主流价格将理性回落整理为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