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诚发问,农资经销商就不能是“弱势群体”么?
说起农资经销商,行业里很多都会说“经销商好啊,能赚到大钱”“你看那谁,做经销商一做就是好几年,肯定利润不少”。
是所有农资经销商都好做么?
其实大家也都知道,不一定。
做农资经销生意,说白了就是既要跟农资企业“礼尚往来”,又要跟种植户“斗智斗勇”。既要把企业的货卖出去,又要帮农民把地种好。
卖货不比以前轻松
笔者在接触过不少经销商之后,发现经销商才是最不好做的。
有不少经销商表示,生意是越来越难做了,不像以前倒腾倒腾货,把货卖出去就行了。现在不仅得学肥料农药的研发知识,还要从种到收的给农民把关。
稍有不慎,就落个骂名。不是被说不负责任,就是被说赚昧良心的钱。
这个时候,问心无愧,脚踏实地的经销商就不愿意了,正好好做生意呢锅就甩头上了?
笔者前段时间跟一个经销商交流的时候,这位经销商就表示,做农资生意肯定是想赚钱的,但是赚钱的前提是得赚干净的钱,赚种植户心服口服的钱。一方面要懂产品,知道哪个牌子的肥料适合本地土壤,哪款农药能精准治住地里的病虫害;另一方面要懂市场,了解今年种子哪个品种好卖,什么时候该囤货,什么时候该促销。不然什么都不懂,怎么做经销商?
企业、种植户两方夹击
结合市场现在的情况,经销商是两头忙。
上对企业:农资企业推广产品难,压力就给到经销商,经销商就开启了又得卖货又得普及知识的职业生涯。
合作中也不可避免矛盾。比如企业想保价,经销商想薄利多销冲销量;企业要求按区域销售,经销商想拓展周边市场。这时候就得主动沟通,把市场情况摆出来,争取更灵活的政策。
下对种植户:种植户操作水平低,对各类产品认知差,经销商就得又得给种植户测土配肥又得手把手教大家科学用药。
服务过程中也要配合种植户需求的多样化。送货上门、赊销服务、农机服务、定期回访都是要做的工作。
意料之外的麻烦
不过,经销商看得很开,毕竟是跟着市场变化往前走,其实这些都能接受。
最离谱、最心累的其实是时不时的无妄之灾。
比如,卖出去药品之后,种植户操作不当导致作物受害,就要找来让经销商负责;比如,两块种植不同作物的地块挨着,种植户操作时为了不把药打到旁边作物上就会绕过去,没打到药的地方杂草长得多,也要让经销商负责。
部分种植户甚至开启“讹人”模式,我买了你的药出问题了那你就得赔我点钱。
对于这种情况,有不少经销商诉苦,如果卖的是假药、三无产品,用完出问题了那我必须得负责,这无话可说,但是卖的是证件齐全的正规产品,操作不当引起的问题,药都没打的地方长杂草,这些为什么也要让经销商负责?
久而久之,经销商的脾气也都给磨没了。
这几年,农资市场变化太快,电商冲击、环保政策收紧、种植结构调整......农资经销商也在不断提升适应能力,努力把好的产品好的服务带给更多种植户,满足市场的新需求。但是好的市场环境需要大家将心比心,共同努力,让农资生意越做越有奔头,让农资行业发展越来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