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枯病?茎基腐病?玉米“暴死病”?危害极大,9月份综合防治更重要!
入秋以后,全国各地降雨频繁。玉米进入生长后期,高温高湿情况很容易引起病虫害大幅度爆发,尤以被称作"玉米克星"的青枯病为甚。
玉米青枯病是几类玉米茎基腐病的统称,常被种植户称为“暴死病”,因为青枯病病菌会借助雨水、灌溉水进行传播,且速度极快。在黄淮海夏玉米区,青枯病发病率常年在5%~20% 左右,遇到条件适宜的年份,部分地区发病率高达 60% 以上,发病后对产量影响极大,危害性极强。农民朋友一定要在玉米生育的关键时期积极防治青枯病,确保玉米的丰产丰收。
玉米青枯病的类型 ▲玉米青枯病发病症状 玉米青枯病的症状 青枯、黄枯症状都是由于玉米根部受害引起的,在整个生育期中病菌可陆续侵染植株根系造成根腐,使地上部供水不足,出现青枯或黄枯症状。 青枯型症状表现 ▲青枯型青枯病玉米茎节表现 黄枯型症状表现 01/发病后植株叶片逐渐变黄,似早衰; ▲黄枯型青枯病玉米茎节表现 细菌型症状表现 01/发病初期植株下部叶鞘产生不明显较大片的褐色病斑,后逐渐严重; ▲细菌性青枯病玉米茎节表现 玉米青枯病的防治方法 由于尚无抗腐霉菌抗原,也无特效农药,如何高效防控玉米青枯病,一直都是植保亟待解决的问题。从现有条件来看,必须从品种防控、化学防控、农艺防控,甚至生物防控等各项措施综合运用,方可取得较为理想的效果。 选种高抗青枯病品种 合理轮作 1.做好轮作倒茬、适时深翻。调整种植结构、禾阔作物轮作倒茬; 2.种植青贮或黄贮玉米(粮饲兼用),减少秸秆还田次数; 3.隔2~3年深翻一次土壤,将病残体与病原菌集中的上土层翻下去,对防控玉米青枯病有一定效果。 ▲合理轮作 增施农家肥和钾肥 适当增施钾肥和锌肥可增强玉米抗病能力,减轻或推迟发病。 加强田间管理 结合土壤中耕,增强根系活力和田间透风透光水平。 防止涝灾渍害 玉米田长时间淹水或湿度过大,会导致土壤透气性不良,加重玉米青枯病发生。雨季要遇涝随排,防止涝灾渍害。 ▲涝灾发生后及时排涝 化学与生物防控 做好苗期病害的化学与生物防控。种子包衣防治根腐病,不能只用杀菌剂,必须也要增加杀虫剂。另外,种肥同播时,肥料中掺混木霉菌剂,对苗期根腐、茎基腐及后期茎腐也有较好防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