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激素类除草剂——氯氨吡啶酸

作者:农博生物、除草剂服务 2023/11/15 13:48:17
氨氯吡啶酸可被植物叶片、根和茎部吸收传导,能够快速向生长点传导,引起植物上部畸形、枯萎、脱叶、坏死,木质部导管受堵变色,最终导致死亡,可以防治大多数双子叶杂草、灌木,对根生杂草如刺儿菜、小旋花等效果突出,对十字花科杂草效果差。1963年,由陶氏益农上市,是吡啶类除草剂中第一个上市品种,至今宝刀不老。作用机理氨氯吡啶酸是一种激素型除草剂,可被植物叶片、根和茎部吸收传导,能够快速向生长点传导,抑制线粒

氨氯吡啶酸可被植物叶片、根和茎部吸收传导,能够快速向生长点传导,引起植物上部畸形、枯萎、脱叶、坏死,木质部导管受堵变色,最终导致死亡,可以防治大多数双子叶杂草、灌木,对根生杂草如刺儿菜、小旋花等效果突出,对十字花科杂草效果差。1963年,由陶氏益农上市,是吡啶类除草剂中第一个上市品种,至今宝刀不老。

图片

作用机理


氨氯吡啶酸是一种激素型除草剂,可被植物叶片、根和茎部吸收传导,能够快速向生长点传导,抑制线粒系统的呼吸作用、核酸代谢,引起植物上部畸形、枯萎、脱叶、坏死,木质部导管受堵变色,最终导致死亡。


氨氯吡啶酸是苗后茎叶处理传导型除草剂,可用于防除稻田、小麦田作物中的唐草、铁线莲、蚊子草等阔叶杂草和灌木,特别适合于造林前除草灭灌,在林区、牧场和工业区适用灌木范围较宽。


登记情况


氨氯吡啶酸在很多国家获得登记,如欧盟,美国,澳大利亚,巴西,中国等。氨氯吡啶酸与苯氧类、三嗪类和脲类除草剂的复配产品特别适用于一些小市场,防除顽固的、深根的多年生杂草,如欧洲蕨和荆棘等。


经查中国农药信息网,目前国内氨氯吡啶酸登记产品共有46个,原药共16个,单剂11个,以24%氨氯吡啶酸水剂为主,与二氯吡啶酸和2,4-滴复配。


图片


氨氯吡啶酸已在欧盟取得再登记,有效期至2023年12月31日。


图片


氨氯吡啶酸的主要市场在拉丁美洲和北美自由贸易区。2010年,氨氯吡啶酸在巴西扩作用于甘蔗。2014年,氨氯吡啶酸的全球销售额为2.90亿美元;2014年,陶氏益农氨氯吡啶酸的销售额为2.50亿美元,占全球市场的86.2%。


氯氨吡啶酸产品复配趋势


1、氯氨吡啶酸+氯氟吡氧乙酸;

2、氯氨吡啶酸+氨氯吡啶酸+二氯吡啶酸

3、硝磺草酮+氯氨吡啶酸

4、草铵膦+氯氨吡啶酸

3、草甘膦+氯氨吡啶酸

图片



总  结



氨氯吡啶酸属含氮杂环的吡啶类选择性芽后阔叶除草剂,可用于防除稻田、小麦田作物中的唐草、铁线莲、蚊子草等阔叶杂草和灌木,特别适合于造林前除草灭灌,在林区、牧场和工业区适用灌木范围较宽,对兽类、鱼类和蜜蜂的毒性很低,在土壤中的残留量小、残留期短,具有高效、低毒、低残留的特点,符合我国农药产业发展方向和产品结构调整的要求,虽然属于比较老的产品,但仍将继续发挥重要的市场价值,拥有广阔的市场空间。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