磷肥行业“十五五”定调:七大路径打造高效、绿色、数智产业新生态

作者:农资导报 陈然 2025/11/11 10:45:35
磷肥行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基础产业,关乎国家粮食安全、能源安全与环境安全的战略全局,具有不可替代的支撑作用。“十五五”是我国石化行业由大变强的关键时期,磷肥行业“十五五”应该怎样干?在11月4日于第二十五届磷复肥产销会上召开的肥料创新发展论坛上,中国磷复肥工业协会副秘书长王臣系统总结了磷肥行业“十四五”的发展成就,并对磷肥行业“十五五”的发展思路进行了介绍。01磷肥行业“十四五”:结构优化,绿色发展

磷肥行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基础产业,关乎国家粮食安全、能源安全与环境安全的战略全局,具有不可替代的支撑作用。“十五五”是我国石化行业由大变强的关键时期,磷肥行业“十五五”应该怎样干?在114日于第二十五届磷复肥产销会上召开的肥料创新发展论坛上,中国磷复肥工业协会副秘书长王臣系统总结了磷肥行业“十四五”的发展成就,并对磷肥行业“十五五”的发展思路进行了介绍。

01
磷肥行业“十四五”:

结构优化,绿色发展

王臣介绍,“十四五”期间,磷肥行业积极顺应趋势,推动产业变革与绿色转型,在结构调整与可持续发展方面取得显著成效。

从供需格局看,“十四五”期间,为满足新形势下国内磷肥与磷系新材料需求,磷肥行业积极推动产能优化与结构调整,至“十四五”末,磷肥产能、产量、表观消费量预计比“十三五”末分别增长4%7%1%,产能利用率达到80%左右,迈入合理经济运行区间,行业景气度明显提升,供需格局实现稳中向好。

从产业布局看,经过“十三五”和“十四五”期间持续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三磷”专项治理、“关改搬转”等一系列举措,产业布局持续优化,集中度稳中有升。

“‘三磷’治理、磷系新材料发展、磷氟协同与资源综合利用等多重因素共同推动了磷肥行业原料、产品和组织结构的持续优化,行业整体竞争力与产业协同效应显著增强。”王臣表示,原料端,高浓度磷肥原料结构有明显变化,低浓度磷肥生产原料则呈现多元化发展态势;产品端,磷肥产品结构性矛盾进一步缓解,农用聚磷酸铵、水溶性磷酸一铵、磷酸二氢钾、磷酸脲等新型高效肥料规模持续扩大。

王臣指出,创新已成为推动行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力量。“十四五”期间,企业创新投入持续提高,不仅选矿工艺技术进一步提升,绿色工艺应用规模也在持续扩大。特别是肥料产品的创新取得积极进展。新型高效、环境友好型磷肥产品体系加速构建,聚磷酸铵、磷酸脲、渣酸制磷酸铵镁等高效磷源产品实现规模化生产,磷素利用效率显著提高。同时,磷石膏无害化处理和综合利用技术也取得重大突破与进展,为其资源化综合利用及安全规范贮存奠定了坚实基础。磷石膏综合利用场景的不断拓展,为完成“十四五”磷石膏综合利用目标提供了坚实保障。

此外,在绿色发展方面,行业取得的成效也很突出。王臣介绍,“十四五”期间,行业积极践行绿色发展理念,磷石膏无害化处理得到普及,综合利用规模稳步扩大,行业综合能耗持续下降,规模以上磷肥企业基本实现废水零排放,废气全部达标排放,部分企业实现超低排放,并有多家企业获工业和信息化部“绿色工厂”称号。

02
直面资源环境挑战:

攻坚结构性矛盾

“‘十四五’以来,磷肥行业顺势而为,积极推动结构调整和绿色发展,在‘保供稳价、资源约束、结构优化、绿色发展’新背景下,告别规模扩张旧周期,着力打造‘粮食安全保障者、新能源材料供应者、循环经济践行者’三重角色,重塑竞争力。”王臣肯定了磷肥行业“十四五”的发展成就,但也指出,当前我国磷肥行业发展仍面临一些挑战。

从国内磷肥行业现状看,资源环境压力逐年加大。我国磷资源量仅占世界的5%,且资源禀赋较差,过度开采与优质磷资源储备不足的矛盾加剧,优质资源供给保障压力持续加大;我国磷化工产业布局呈现高度集聚态势,约90%的产能集中生态环境敏感的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压力巨大。与此同时,产品结构性矛盾依然存在,磷肥产品与现代农业差异化需求仍有较大差距,同质化竞争问题突出;结构调整仍需深化,传统产业升级改造滞后,造成资源浪费;资源高效利用问题尚未从根本上解决,磷及共伴生元素定向分离与可控转化技术仍未全面突破。

从国际形势看,地缘政治冲突持续影响全球贸易格局,各国对粮食安全担忧加剧,全球化肥原料供应、生产与贸易不确定性增强。同时,磷资源富集国家持续扩大磷肥产能,对我国磷肥产业带来较大竞争压力。

03
七大路径勾勒“十五五”蓝图:

打造高效绿色数智新生态

“十五五”规划期间,磷肥行业应该如何发展?王臣表示,“十五五”规划期间,磷肥行业将以提升磷资源利用率和产业价值链为核心,聚焦“延链、补链、强链”,围绕磷元素高效利用、共伴生资源氟硅高值利用、多元素硫钙耦合利用、副产资源循环利用四大产业链,突破关键共性技术,加快与数智技术深度融合,全面塑造行业竞争新优势。王臣介绍,具体有以下七大发展路径与措施。

一是稳定产业总规模在实现化肥稳价保供基础上,统筹量的增长和效益提升,以“控制增量、优化存量、提质增效”为主线,着力保持产能利用率处于合理经济运行区间,形成健康竞争生态。

二是深化结构调整。着眼于磷资源高效利用,聚焦“延链、补链、强链”,提升产业综合竞争能力,在保障磷肥高质量发展的同时,积极发展精细磷化工、氟化工等产业,提升非肥磷化工占比,全面提升磷资源价值。

三是强化创新发展。加强企业科技创新规划建设,加大科技创新的可持续发展投入,构建科技成果转化接力机制,为企业创新提供持续动力。需重点加快研发磷矿共伴生资源高效高值利用技术、固废源头减量技术、磷肥绿色生产工艺、磷石膏等固废综合利用低成本高质量共性技术和高效磷肥产品的研发。

四是注重绿色发展。全面实现磷石膏无害化处理,固废综合利用率实现稳步提高;磷矿共伴生资源利用率与利用质量持续提升“三废”全部达标排放,实现绿色低碳发展。

五是促进行业协作。积极开展跨行业、跨领域协作,构建多元协同的产业发展生态,提升产业综合竞争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六是加快数智化应用。推进数字智能技术在行业中的应用,实现全流程协同建模优化与柔性制造落地。提升数据标准化管理能力及数据集成质量,加快培育产业与数据复合型人才,构建行业数据大模型,逐步将数智化打造成行业核心竞争力。

七是提升行业安全水平。构建全员参与、持续改进的安全管理机制,确保员工安全技能达标率100%,推动隐患自查自改率不断提升。坚决防范遏制重特大生产安全事故,为行业高质量发展筑牢安全底线。

王臣表示,到2030年,要实现磷肥行业综合竞争力显著增强,产业链基本达到安全、健康、稳定、可控,全行业在科技创新水平、产业结构、运行质量、集约化程度、绿色化发展、产品供给质量以及国际化竞争力等方面实现大幅提升,努力构建高效化、绿色化、生态化、数智化的产业新生态。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