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方谷农多注意!清除田间病穗,严防谷子线虫病
8月27日,河北省农林科学院谷子研究所在内蒙古赤峰市召开“谷子绿色高效生产技术观摩培训会”。在培训会上,国家谷子高粱产业技术体系谷子病虫害防控岗位科学家董志平研究员对谷子种传病害及其防控关键技术进行培训。
谷子线虫病又称紫穗病,该病是谷子上的重要种传病害,号称是作物上的“癌症”。在田间表现为病穗瘦小,直立不下垂,向阳面多为紫色,背阳面绿色。该病以种子传播为主,田间病秕粒携带的线虫也能危害。
谷子播种时,种子上越冬的线虫遇湿复苏,侵入幼芽,在生长点外活动危害并少量繁殖。拔节后线虫逐步转移到鞘部,并在鞘内部繁殖,幼穗形成后线虫迅速转移到幼穗并大量繁殖,破坏子房,使谷穗不能结实,或仅有少部分粒结实,严重影响产量。在田间发生严重时病穗率可达50%以上,甚至绝产,是影响谷子产业健康发展的重要病害。
谷子线虫病一直是长城以南河北中南部、河南、山东等夏谷区的主要病害,近年来随着张杂谷春夏谷混合制繁种,以及适应性强的夏谷常规种在春谷区推广,将线虫病带入春谷区,2017年首次在承德、张家口、吉林等春谷区发现线虫病。
2018年收集部分在春谷区推广的风险较大的品种进行检测,发现33%的种子携带病原线虫,2020年检测种子携带线虫达到93.3%。目前在春谷主要产区几乎都能发现线虫病,多数地区零星发生,在个别品种、个别地块,呈点片状分布。
长春试验站站长介绍,当地线虫病呈点片状发生,地头发病明显,病穗率高的可达0.1%。一般呈现零星病穗,或一小片病穗率较高。他们高度重视,建议农户及时清除病穗烧毁,有线虫病发生的地块2-3年不再种植谷子,改种豆类等双子叶作物,杀死第二年自生谷子苗,防止线虫继续繁衍。
吉林试验站站长介绍,当地线虫病主要呈现点片状发生,但是,谷子重茬地块线虫病发生重,2021年个别地块病穗率达到50%,最重的达到70%,造成很大的生产损失。
黑龙江试验站站长从当地生产品种上采集疑似病穗,经鉴定有大量线虫。由此可见,谷子线虫病已经在春谷区定植扩散,并成为当地的一种新病害。
农民看到田间不结粒的谷穗,不认为是病害,使病秕粒落入田间,土壤携带病原线虫,污染田块,导致来年线虫病在田间扩散,严重发病,给生产造成严重产量损失。为此,控制该病在春谷区继续快速扩散危害成为谷子产业健康发展的当务之急。
一、谷子线虫病的特点 1、产量损失重。谷子线虫病直接侵害穗部,发病植株不结实或极少籽粒结实,基本没有产量,号称作物的“癌症”。穗期雨量大,田间湿度大容易发病,田间严重发生地块病穗率可达50%以上,甚至绝收,是严重影响谷子产量的一种病害。
2、扩展速度快。谷子线虫病随种子远程传播,其发病地块田间扩展速度快。目前谷子基本实现了机械收获,谷子线虫病穗随收获全部变为病秕粒能够随收获机抛洒到田间很大的范围,病原线虫在田间能够存活3年以上,来年种植谷子就能引起严重发病。为此,及时清除田间病穗非常重要。
3、控制难度大。一是有效防治的药剂毒性大,过去曾用砒霜、呋喃丹等剧毒农药进行控制;二是因为病原线虫在种子内处于休眠状态,需要湿拌并闷种4小时以上,首先让线虫在湿润条件下复苏,才能有效杀死。
这一要求对处理大批量种子来说,对芽率影响风险太大,种子公司难以实施,这也是该病传入春谷区并快速扩散危害而难以控制的重要原因。
二、谷子线虫病的田间诊断与识别
由于该病在春谷区是新病害,首先要正确诊断和识别。
谷子线虫病只有穗部表现症状,穗小、不结实或籽粒很少,穗直立或半直立,向阳面红褐色,背阳面绿色。
在田间与红叶病的区别主要是,红叶病上部叶片呈红色或黄色;与花期高温导致的花粉灼伤造成的不结实谷穗的区别是,花粉灼伤是整块田的谷子穗全部不结实,而线虫病是部分穗不结实,不得病的谷穗正常结实并弯曲下垂;与谷子不育穗的区别是,不育穗是未有效授粉造成的,也有少数部分授粉结实的籽粒,与谷子线虫病类似,但是不育穗有圆形籽粒状外壳,内部是空的,多为绿色,而谷子线虫病穗上的籽粒呈尖状,多呈褐色。
为了更加准确的确诊,采集病穗可以寄给我们进行诊断,也可以送当地植保站等相关部门进行鉴定。
具体方法是:取半个病穗,取下病秕粒用单层纱布包裹,留一条线或细绳,放在烧杯或水杯中,将线或细绳固定在容器外壁,将包有病秕粒的包裹浸入水中,静置3-4个小时,线虫则会从病秕粒中游动到水中,沉落到盛水容器的最底处,用吸管吸取最低层的水,在显微镜下观察,就能看到线状、来回蠕动的寄生性病原线虫,有条件的可以进一步鉴定,该病原线虫有清晰的口针,如图所示。
三、谷子线虫病的高效绿色防控技术
谷子线虫病是典型的种传病害,曾被例入检疫性病害。随着绿色植保、农药减量和零增长要求,长期使用不携带病原线虫的无病种子结合田间清洁生产,就能够实现不用农药控制该病的最终目的。
由于病原线虫能够在土壤中存活3年以上,为此,为了彻底解决谷子线虫的危害,需要谷子种业公司、种植大户和农户共同配合,经过3-5年就能达到一定的控制效果。
1、目前,号召谷子种植者立即行动起来,彻底清除田间病穗深埋或烧毁,杜绝病原污染自家田块。
由于谷子线虫病刚刚传入春谷区,目前还是零星发生阶段,彻底清除田间病穗深埋或烧毁非常容易。
目前谷子正处于灌浆期,谷子线虫病在田间正在呈现,要求农户在田间仔细查看是否有线虫病穗,也就是以上描述的,在田间非常容易辨认,一旦发现要彻底清除,收集在一起拿到田外集中烧毁。
2、未彻底清除谷子线虫病病穗的发病地块,需要3年以上轮作倒茬,不能种植谷子。
对于谷子线虫病新侵入的春谷区,避免病害扩散至关重要。建议发病地块与双子叶作物轮作3年以上。
3、号召谷子种业公司,严格生产不携带病原线虫的无病种子。
谷子线虫病作为种传病害,长期使用无病种子就能控制该病的危害,必须引起谷子种业公司的高度重视。由于大批量种子处理防治谷子线虫病难度很大,从原原种繁育开始严防种子带病非常重要。由于种子量少,种子处理非常方便和高效。具体技术如下:
(1)选用3年以上没有种植谷子的田块进行繁制种。
(2)严格进行种子处理。可以选用温汤浸种:用55- 56℃温水浸种10分钟,然后用清水漂洗,去除秕粒,晾干后播种。也可以选用种子处理:可用50%辛硫磷乳油按种子量的0.3%拌种,避光闷种4小时,晾干后播种。
(3)谷子灌浆期检查,发病地块不易留作种用。
制种田要求不能有谷子线虫病病穗,若有个别病穗,要求将病穗周围1米范围内的谷穗剪除。因为谷子线虫病可以通过风雨、穗间接触传播,使病原线虫传染附近的健穗,导致种子携带病原线虫。
同时,为了避免谷子线虫病在春谷区继续扩散,建议夏谷区品种和试验材料向春谷区提供时,采用温汤浸种或种子处理技术,消杀种子携带的病原线虫。
而春谷区引种和使用者,谷子灌浆期严格检查,及时清除田间的病穗和周边的健穗,严防进一步扩散。
具体防控技术也可参考技术规程:《粮食作物种传病害控制技术规程》第2部分:谷子线虫病(DB13-T 5371.2-2021)。
(作者系董志平研究员,国家谷子高粱产业技术体系谷子病虫害防控岗位科学家,河北省农林科学院谷子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