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半年“战场”:探尿素供应高位下的价格攻防博弈
1
供应充足 需求错配
回望2025年上半年,我国尿素供应始终处于高位,企业生产负荷整体偏高,复产与新产能释放持续补充市场,库存压力贯穿,成为压制尿素价格的主要因素之一。在保供政策和利润驱动下,国内尿素企业开工率在上半年长期维持高位,尽管春节前后部分气头尿素企业因限产停工,但节后煤头企业开工率长期居高不下,后叠加西南、内蒙古地区气头企业复产,尿素整体开工率维持高位。日产量从年初的17.46万吨逐步攀升至20万吨以上,并在6月份后稳定在20万~20.7万吨,创历史同期新高。截至6月底,全国尿素社会库存总量约300万吨,同比增加20%。
然而,上半年尿素需求却始终未能有效匹配高位供应。农需方面,受2025年春季低温、少雨天气影响,华北、华东地区冬小麦追肥时间较往年有所推迟,导致3月中上旬农业需求空档期延长。尽管6月份玉米、水稻底肥需求集中释放,但基层市场大单储备意愿低迷。工需方面,复合肥受成本压力与终端需求疲软双重挤压,开工率长期徘徊在35%~40%,较2024年同期下降10个百分点。其中,高氮肥生产因尿素价格波动频繁,企业转向氯化铵、硫酸铵等替代品,导致尿素工业需求减少。此外,胶合板、电厂等非农需求因经济增速放缓,进一步削弱需求支撑。
到了6月份,夏季用肥受气候影响时间分散,东北追肥期待值不足,中原地区耕种及用肥时间异于往年,仅能提供托底作用,农业需求高峰已过,工业复合肥厂因成本及库存压力开工不足,刚需有限。上半年尿素整体需求一直处于阶段性波动状态,未见基层大规模储销操作,经销商观望情绪浓厚。
2
出口政策调整 国际形势突变
自2024年下半年以来,我国尿素出口政策持续收紧。据统计,2025年1~6月份国内尿素出口量为31.1万吨。尽管官方出口政策保持收紧态势,但市场上关于尿素出口的传闻却层出不穷。从“法检取消”到“配额出口”,每一次传闻都能引发期货市场的剧烈波动,进而影响现货市场价格。
与去年如出一辙,今年4月底,关于尿素出口配额的消息一度引发期货市场拉涨,现货价格也随之跟涨。随着官方辟谣或政策未落地,市场情绪随着后续出口细则不及预期而迅速降温,夏季肥需求也未见规模性修复迹象,价格回落。6月上旬,尿素主产销区价格跌破1700元/吨,在追肥旺季,基层备肥量被价格一路下滑所抑制。
6月中旬,受国际局部地区冲突升级影响,国际能源价格大涨,且国际氮肥供应紧缺,加上印度招标等因素支撑,国际尿素价格持续拉涨,国内尿素价格也随之跟涨,只是调涨幅度尚可。而后,在保供政策及国内供需关系影响下,国内尿素价格逐步趋于冷静。
面对国内市场的供需矛盾,调整尿素出口政策成为市场关注的焦点。从保障国内供应角度看,继续收紧出口政策是必要的。然而,长期收紧出口政策也带来一些问题:一方面国内尿素产能过剩问题难以解决;另一方面这种“传闻—拉涨—辟谣—回落”的循环,加剧了市场波动,不利于市场稳定发展。因此,要在保障国内供应和稳定国际市场之间找到平衡点。
3
价格频繁波动 后市难以预料
2025年上半年,尿素价格基本低于2000元/吨。1月份,山东尿素出厂价跌至1490~1540元/吨,创2021年以来新低;春节前,受补库需求拉动,价格反弹至1600~1650元/吨;3月份,受印标传闻与期货拉涨推动,尿素价格冲高至1900~1950元/吨;4—5月份,春夏需求空档期叠加出口落空,尿素价格回落至1780~1850元/吨;6月份,夏季追肥需求启动,价格再度反弹至1800~1910元/吨。从6月下旬至今,尿素市场情绪反复被出口消息影响,价格窄幅波动持续。
由此可以看出,尿素行情出现多次阶段性拐点,但无论是几次冲高,都因尿素本身的供强需弱而回落持稳。在供需矛盾、出口政策以及市场情绪等多重因素交织的影响下,尿素上半年整体处于偏弱震荡、难有大幅突破的态势。
上周,局部地区尿素工厂检修增加,加之出口第二批配额消息反复,短暂提振了市场情绪,但是需求端虽有阶段性跟进,却没有形成规模性联动配合,行情上涨难以持续,尿素行情短期内依旧在区间窄幅波动,后续行情走势更需要重点关注宏观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