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合肥成本供需博弈深化
近期,国内复合肥市场延续成本与需求深度博弈态势,区域间价差进一步扩大至近三月高位。行业监测数据显示,45%氯基复合肥主流出厂报价2420~2510元/吨(周环比窄幅松动20~30元/吨),45%硫基复合肥2850~2920元/吨;华北、华东区域清库力度加大,部分氯基产品让利空间达80~100元/吨,实际成交中45%硫基肥普遍存在40~60元/吨优惠。高端品类价格维持坚挺,57%硫基肥出厂4000~4050元/吨,进口品牌报价持稳于4550~4650元/吨。市场交投氛围持续清淡,终端采购仍以刚性补货为主。
供应格局:
大厂稳产与小厂去库分化加剧
供应端呈现显著结构性分化,行业整体开工率微降至41.8%(环比下降0.5个百分点)。华北地区大型装置维持65%~70%高负荷运行,主要生产基地正加速秋季高氮小麦肥生产;华东、华中等区域中型企业受库存压力驱动,周出货量环比提升15%~18%,部分企业通过"吨价优惠+运费补贴"组合策略加速去库。需求侧疲软态势延续,终端网点周均出货量同比缩减35%,东北地区表现尤为突出,40%高氮玉米肥渠道库存周转周期延长至50天,较去年同期延长15天。深层因素在于夏粮收购价同比下跌8%~12%,压制农户投入意愿,叠加流通环节对价格回调的担忧,市场普遍采取小单周转策略。
成本传导:
磷钾领涨施压,氮肥托底乏力
原料成本呈现"磷钾强、氮肥弱"的分化格局:磷铵方面受硫磺价格周环比上涨6%推动(长江港口颗粒硫磺报1120元/吨),华中地区55%粉状一铵出厂价攀升至3230~3280元/吨(周环比涨50元/吨),磷酸一铵企业库存同比降12%至26万吨;钾肥因资源供应紧张,国产60%氯化钾到站价2950元/吨(周环比涨50元/吨),云南地区50%粉状硫酸钾出厂价涨至3150~3200元/吨(周环比涨100元/吨),港口氯化钾库存维持42万吨历史低位;氮原料支撑薄弱,山东尿素小颗粒出厂价持稳1630~1690元/吨,北方固定床装置复产致日产增至16.8万吨。硫基复合肥成本周环比增加约80元/吨。
区域动态:
天气扰动与清库压力交织
区域市场运行差异显著:华北地区部分企业45%高氮小麦肥试探报价2580元/吨,实际成交多有让利;河北42%高磷果树肥出厂2480~2580元/吨,老客户订单占比突出;华中地区企业提涨尝试遇阻,预收订单增量有限;南方市场受极端天气制约,西南地区持续高温导致旱地作物施肥推迟,华南地区因台风残余环流影响,强降水延误水稻用肥10~15天。同配方45%氯基肥区域价差扩大至150~200元/吨,主要产销区价差创年内新高。
综合来看,短期复合肥市场仍将维持成本刚性支撑与需求疲软的双重压力格局。秋季肥行情核心走向取决于两大关键因素:一是原料供应紧俏程度,磷酸一铵企业库存持续低位,氯化钾进口到港延迟,原料偏紧态势短期难缓解;二是终端备肥节奏,北方玉米追肥需求将于8月上旬启动,当前经销商库存低于常年水平,南方双季稻区备肥进度滞后。建议流通企业重点建立磷钾原料到港预警机制,按产区天气风险分级管控库存,并针对价差显著区域开展跨区调剂,保障秋粮用肥供应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