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众且刚需,病毒病防控新选择

作者:《农资与市场》传媒 胡晶晶 2025/7/9 11:55:33
在农药领域,有这样一个低调却不可或缺的细分赛道——农业抗病毒制剂。它如同手机里那些鲜为人知却功能强大的宝藏APP,虽仅占农药制剂市场2%左右的份额,却是农户们守护作物健康的“救命稻草”。毕竟,植物一旦染上病毒病,就如同患上“植物癌症”。据统计,全球每年因病毒病导致的作物减产高达10%—30%,经济损失超200亿美元。尽管农业领域已构建起一套涵盖抗病育种、昆虫防控、化学干预等在内的综合防治体系,但“

在农药领域,有这样一个低调却不可或缺的细分赛道——农业抗病毒制剂。

它如同手机里那些鲜为人知却功能强大的宝藏APP,虽仅占农药制剂市场2%左右的份额,却是农户们守护作物健康的“救命稻草”。

毕竟,植物一旦染上病毒病,就如同患上“植物癌症”。

据统计,全球每年因病毒病导致的作物减产高达10%—30%,经济损失超200亿美元。

尽管农业领域已构建起一套涵盖抗病育种、昆虫防控、化学干预等在内的综合防治体系,但“重治轻防”的固有观念仍在农户中普遍存在。

再加上现有防治手段效果参差不齐,多数药剂难以达到农户的预期效果,即便投入大量成本,作物依然难逃减产的命运。

面对如此严峻的防控困局,病毒病防控难道就没有什么新选择?农业抗病毒领域能否迎来真正的破局者?

病毒病防治:为何如此之难?

图片

病毒病的防治困境,根源在于其独特的生物学特性。

病毒作为非细胞结构的专性寄生生物,具有传播途径复杂、侵染能力强的特点,一旦植物染病便终身带毒,难以根治。

尤其在高温干旱环境下,不仅病毒复制加速,传毒昆虫蚜虫、粉虱等也会大量繁殖,形成病毒增殖-昆虫传播的恶性循环。

更棘手的是,病毒种类繁多且常出现复合侵染现象,同一作物往往同时感染多种病毒,如烟草上番茄斑萎病毒、马铃薯y病毒、烟草花叶病毒等,番茄上烟草花叶病毒、番茄黄化曲叶病毒、黄瓜花叶病毒等经常混合侵害,让防治工作难上加难。

当前,农业领域针对病毒病已形成一套综合防治体系:通过选育抗病品种提升作物抗性;强化传毒媒介昆虫防控,切断病毒传播链;采用“抗病毒制剂+营养+植调剂”组合进行化学干预;加强栽培管理,及时拔除病株防止扩散。

然而,农户普遍存在“重治轻防”观念,导致病害预防措施落实不足。而且现有防治手段效果有限,大部分药剂难以达到农户预期的效果,发病后对产量影响很大,减产50%以上,甚至绝产。

抗病毒制剂市场:小而美  大有可为

图片

我国抗病毒农药制剂市场行业规模已达15亿20亿元虽然仅占农药制剂市场总量的2%左右,但需求刚性特征显著,未来增长空间可观。

譬如,山东、辽宁等地设施农业发达,叶面喷雾类抗病毒药剂需求旺盛;西北地区因特色中药材种植面积扩大,病毒病防控需求增长迅速;云南等西南地区受气候条件影响,茄果类蔬菜、烟草及瓜类作物的病毒病常年高发,拉动抗病毒药剂需求;北方一作区随着马铃薯品种更新,病毒病发生面积也呈上升趋势,药剂需求持续攀升。

作为农业生产中的刚需品类,抗病毒农药制剂在作物健康保障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行业在高速发展中也面临着诸多难题:一方面,市场同质化竞争白热化,价格体系混乱无序,企业利润空间被严重挤压;另一方面,部分产品防治效果欠佳,难以形成可持续的市场竞争力。

中国农药信息网数据显示,截至2025年6月26日,我国登记用于防治病毒病的农药产品共260个。其中,单剂登记证162个,涵盖约24个有效成分,氨基寡糖素、香菇多糖、盐酸吗啉胍三种成分登记证106个;混剂登记证98个,仅吗胍·乙酸铜单一配方就有62个。

从产品价格与效果维度观察,市场呈现明显分层:

低端产品一般2—3元/桶水,仅具备基础预防功效,陷入低价、低效、低利润的困局;

高端产品一般4—6元/桶水,以预防为主且兼具抗病毒效果,虽效能突出,但利润微薄;

此外,市场上还存在部分不合规的“肥料包”产品,扰乱市场秩序……

在这样的市场环境下,突破行业内卷、实现差异化竞争的关键,在于挖掘并整合能为用户创造实际价值的独创性资源,以创新驱动产品升级与服务优化。

破局者登场:

甾烯醇,专利植物源抗病毒新星

图片

在抗病毒剂研发的多元路径中,植物源活性物质因其“绿色、安全、高效”的特性,成为重要方向。

其中,甾烯醇(β-sitosterol) 作为新一代植物源抗病毒剂,凭借其“突破性的重作用机制和卓越性能,为破解病毒病困局提供了全新解决方案!

什么是甾烯醇?

甾烯醇是由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病毒研究领域专家吴云峰教授团队,历经对530余种生物材料的系统筛选,从天然棉花籽中成功提取的活性成分。

甾烯醇作为一种植物源病毒抑制剂,其天然属性与独特的抗病毒机制,为农作物病毒病防治开辟了绿色新路径。

图片

甾烯醇作用机理独特——“钝化病毒+抑制增殖+诱导抗性”三重防护盾。

钝化病毒:被植物吸收后,能直接作用于病毒粒子,与病毒粒子外壳蛋白相结合,破坏其结构,使其失活(钝化)。

抑制增殖:影响病毒寄主RNA转录酶活性,打断转录,抑制复制增殖,从而减少病毒粒子数量。

诱导抗性:诱导植物自身抗性,显著激活植物免疫系统!它能提高苯丙氨酸酶、超氧化物歧化酶和过氧化物酶等抗病相关保护酶的活性,并提高PR-1a和PR-5等抗病相关基因的表达量,从而增强植物抵抗病毒侵染和扩展的能力。

甾烯醇的产业化

2010年底,陕西上格之路生物科学有限公司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达成合作启动植物源抗病毒活性物质的产业化研究的协议。

2011年上格之路开始联合中国农业科学院、贵州省植物保护研究所等机构,针对番茄、辣椒、烟草等作物病毒病开展甾烯醇微乳剂田间抗病毒药效试验。

严格的活性测定与数据验证表明,甾烯醇在辣椒、烟草、番茄等多种作物病毒病防治中展现出优异效果。

图片

2015年,甾烯醇成功获得农业农村部母药与制剂登记。历经多年实践与应用拓展,截至目前,其登记防治范围已覆盖多种作物,包括小麦花叶病毒病、水稻黑条矮缩病、烟草花叶病毒病、玉米矮缩花叶病毒病、番茄花叶病毒病、辣椒花叶病毒病和马铃薯病毒病等。

图片
图片

2024年,国际标准化组织(ISO)批准其英文通用名β-sitosterol,这一认可进一步巩固了甾烯醇科研成果的国际地位,彰显了其在全球农业领域的重要价值与影响力。

甾烯醇产品的显著优势

其一,具备优异的内吸传导性,不仅适用于传统叶面喷雾,还可通过滴灌、淋根等根际施药方式发挥作用,拓宽应用场景;

其二,作为小分子化合物,相比蛋白类大分子更易被植物吸收,活性更高,作用迅速;

其三,其独特的多成分协同作用机制,不仅能有效防控病毒病,还兼具健苗壮株功效,且不易产生抗药性;

其四,甾烯醇抗病毒谱广,对蔬菜、瓜类、烟草、马铃薯、小麦等作物的多种病毒均有良好防控效果;

最后,甾烯醇混配性能优越,适配无人机飞防作业,极大提升防控效率,为农业生产提供了高效便捷的解决方案。

作为从天然植物中萃取的科技结晶,甾烯醇凭借“钝化病毒+抑制增殖+诱导抗性”的多重防护策略,以及显著的特点优势,为作物病毒病防治提供了系统性解决方案,切实帮助农户突破病毒病防控难题。


自2015年底上市以来,上格之路的甾烯醇产品在市场的表现一路高歌猛进,年复合增长率近50%,展现出强大的市场生命力。

图片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