痼疾爆发之后, 广西香蕉产业进入沉淀发展期

作者:《农资与市场》传媒 农资与市场 2020/7/13 16:39:55
我国香蕉主要分布在南亚热带地区,其中广东、云南、海南、福建和广西是我国香蕉主要种植地区,此外贵州、四川等地也有少量种植。作为我国香蕉主产区之一的广西,种植面积曾是占全国总面积的半壁江山。但是由于无序种植、香蕉黄叶病等,造成广西香蕉产业痼疾爆发的集中体现。香蕉种植面积逐步减少是行业共识。2018年香蕉行情回暖,但是由于风灾、寒害、黄叶病等潜在威胁,以及上市集中的风险存在,广西已经不适合大面积发展香蕉

我国香蕉主要分布在南亚热带地区,其中广东、云南、海南、福建和广西是我国香蕉主要种植地区,此外贵州、四川等地也有少量种植。

作为我国香蕉主产区之一的广西,种植面积曾是占全国总面积的半壁江山。但是由于无序种植、香蕉黄叶病等,造成广西香蕉产业痼疾爆发的集中体现。香蕉种植面积逐步减少是行业共识。

2018年香蕉行情回暖,但是由于风灾、寒害、黄叶病等潜在威胁,以及上市集中的风险存在,广西已经不适合大面积发展香蕉产业了,香蕉种植面积回归到合理的规模,产业趋于稳定,进入沉淀发展期。

震荡之后,香蕉产业趋于稳定

2014年,因香蕉价格较高,国内香蕉销售迎来黄金时期。

主产区之一的广西,因其独特的气候特点可以和周边的省份错开季节来生产香蕉,2014广西香蕉收购价最高达到4.3元/斤,吸引了大量社会资本流入。广西的香蕉产业迅速发展,仅2014年到2016年间,广西香蕉种植面积较之前翻了将近一番,甚至引发蕉苗涨价热潮。至2016年时,广西蕉类种植面积总计183.5万亩,产量342.6万吨。

然而大规模无序种植,导致广西香蕉恶性竞争加剧,产量大规模增长,而这势必会对价格有所冲击。而且2015年开始,香蕉黄叶病(又称为枯萎病、巴拿马病)开始蔓延。自此,广西香蕉产业也开始步入低迷,收购价格持续下滑。

香蕉行情连续三年低迷,很多前几年种蕉的人都亏本,亏损严重的有几百万元。2017年广西香蕉上市高峰期,价格暴跌,导致了大规模的香蕉被砍,很多基地开始种上了其他的水果。

这是无序种植的结果,也是近年来广西香蕉产业痼疾爆发的集中体现。

总之,2017年之后广西的香蕉种植面积开始迅速的锐减下来。有报道称,2018年广西香蕉种植面积不足60万亩,其中规模化蕉园种植面积约50万亩。往年广西集中在10–11月上市的香蕉占总面积的50%以上,每天出货量在3–5万吨,短时间内香蕉大量上市,常常出现工人短缺、运输车辆短缺和价格低迷。但据不完全统计,2018年10月全广西香蕉上市面积不超过30万亩,仅为往年同期数量的三分之一左右。

然而,近两年香蕉行情又开始有所回温,反弹不少。2018年10–11月香蕉价格维持在6元/公斤。2019年整体香蕉价格在0.8–3.2元/公斤之间浮动,虽然没有持续2018年的火爆,下半场有些差强人意,但是上半场依然是很精彩的。2020年香蕉价格则在1.3–4.6元/公斤之间,价格不稳定,但总体向好。

然而真正赚钱的人并不多,因此想掀起新一轮扩种潮比较难。现在纵使想扩种,要找到一块合适的土地也非常难。在广西没有种植过香蕉的新地非常少,特别是连片的千亩土地,因此很难出现以前大面积扩种的情形。

当前,香蕉产业整体来说相对稳定,广西的香蕉产业逐步回归合理的种植规模,近几年种植面积几乎稳定在70万亩左右,整个行业发展态势趋于稳定的状态,没有出现前两年断崖式缩减的情况。

目前,广西香蕉种植主要集中在南宁、崇左、百色等地,其中最具优势的要数崇左。

作为广西最后一片适合种植香蕉的净土,崇左被认为最有潜力接棒南宁,成为广西香蕉标志的地方。从2014年,起短短四五年就成就了崇左的香蕉大市地位,2019年崇左种植香蕉面积超过30万亩,成为广西唯一。

但是崇左有自己的发展定位,要做广西、乃至全国的“糖都”,为此政府一方面加大种甘蔗的扶持,另一方面尽可能减少其他作物,其中就包括香蕉。今年走访市场,有些地方已经开始强制性推进减蕉增蔗,一些蕉农的香蕉被强制拔除。

1.jpg

蕉农外迁东南亚,进口香蕉冲击国内市场

国内香蕉种植面积逐步减少是行业共识。如南宁香蕉在巅峰期种植面积达90万亩,产量165万吨,香蕉面积、产量、产值占据广西半壁江山,名列广西和全国地级市第一。2018年,南宁香蕉种植面积骤减至20多万亩。

其实具体到各个主产区,种植面积都和高峰时期发生了较大变化。我国香蕉种植版图正在发生变化,国内种植面积萎缩,国内蕉农开始向缅甸、老挝、柬埔寨等东南亚市场迁移扩展,其中缅甸和老挝种植面积分别约为40万亩、30万亩。

而我国从老挝、缅甸、越南、泰国等国通过边贸进口香蕉的每年总数量约为200万吨,占海关和边贸进口总和的60-65%。这部分香蕉,基本都是由中国人投资种植的,成熟后运回中国销售。

国外自然条件优越,光热条件适宜,像柬埔寨之前很少种植香蕉,本身没有黄叶病,而且人工、地租较低,很多国内的香蕉专业种植大户出去,把市场也带过去了。力天农业蕉哥葛旭2005年开始做香蕉服务,目前服务近8万亩香蕉,其中服务国内面积在近3万亩,服务国外(越南、老挝、柬埔寨等)面积5万亩,基本上都是服务1000亩以上的大户。

有人预测,未来这种情况可能会持续下去。因为国内香蕉种植受黄叶病影响很大,很多适载区不再适合种植香蕉;而且生产成本增长过快,蕉农利润越来越低。

此外,进口香蕉对国内香蕉产业的冲击很大。近几年,我国香蕉(包括芭蕉)逐年攀升的进口量、进口金额与不断降低的价格,使得进口香蕉以一种更为稳健的姿态逐渐扩张在国内香蕉市场的占比。

我们从2020年1月1日–6月12日新发地市场批发平均价格来看,南美、菲律宾香蕉,泰国香蕉的平均价格均高于国产香蕉、皇帝蕉价格。

国产香蕉在国内市场上的竞争力难以与进口蕉相比,国际竞争力更是缺乏。

首先是品质与进口香蕉有一定差距。国内香蕉的病虫害防治、肥水管理等绿色、安全优质栽培技术的不足,极大地制约了香蕉果实内在品质的提升;而且国内香蕉采收及采后处理技术不够完善,如预冷、保鲜、催熟等环节与东盟国家有很大差距,严重影响香蕉果实的外观品质。

再者,国内香蕉深加工相对落后,产品附加值低。

最后,与东南亚国家相比,国产香蕉产量较低,生产成本则很高,价格上也没有什么优势,蕉农利润空间低。就产量来说,国内平均香蕉亩产量在6000斤,国外东南亚北部可达到7000斤左右,中部和南部可高达1万斤左右。

可种区域越来越少,控制黄叶病刻不容缓

目前,广西香蕉种植面临最棘手的问题就是病害的防控问题,尤其是香蕉黄叶病。香蕉黄叶病是国内乃至国际主要香蕉产区最严重、最具毁灭性的病害,一旦香蕉产区发现这种病害很难根除,对香蕉的产量和品质造成严重的影响,同时降低了蕉农的经济收入。

这两年,大家对于香蕉黄叶病关注似乎少了一些,但这依然是蕉农最大的痛点。

2.jpg
香蕉黄叶病

黄叶病也导致广西香蕉适栽区越来越少。崇左地区的香蕉产业发展相对较晚,因此黄叶病发生情况相对较轻,部分基地也达到了20%左右。且当地多以大基地为主,比较注重品质。更重要的是,崇左地区纬度低,温度较高,土壤土质也好一些。但就当地经销商表示,黄叶病发生依然导致了崇左很多适载区域不能再种植香蕉。此外,香蕉黄叶病也是导致蕉农外迁的根本原因。

香蕉黄叶病依然像达摩克利斯之剑一样悬在这一行业的颈口。在广西,黄叶病整体还在蔓延,具体怎么防控还没有统一的标准。

但蕉农目前可以做的有以下几点:

1.选栽抗病品种和健康脱毒苗。抗病品种,比如桂蕉9号,一代香蕉黄叶病发病率可以控制在5%以内,但是抗病品种在产量以及口感、颜色等方面一般比普通香蕉较差。此外,要尽量选择能出的无病虫、无畸变异的脱毒组织苗。

2.改变种植模式,新种蕉苗或适当轮作。一般香蕉种植第一年,黄叶病发病率在5%以内。因为在栽培上有机肥施用量极少,第二年黄叶病发病率接近20%。因此,目前一些区域实行两年一种植周期,方法是:头年蕉抽蕾后留1个吸芽作为第二年的结果株,其余全部除去;二年蕉不留芽,把所有吸芽除去。第三年反坑重新种植新蕉。为了避免第二年发病率高,影响产量、品质,很多种植户选择每年都种植新的香蕉苗。

为避免连年种植对香蕉生产造成严重影响,可以与其他作物轮作,如玉林市栽培模式为2年香蕉轮作2年果蔗,循环往复。避免第三年后因各种不利因素对香蕉生产的影响。

3.重视隔离。有一些做的比较好的农场,将农场全部围了起来,只有一个进出口,所有进出农场的工作人员都需要消毒,尽可能做到预防巴拿马病菌的的传入。

4.注重土壤养护,多施有机肥、微生物菌剂等改善土壤环境。为满足香蕉生长需求和高产的目的而大量施用化肥农药,加剧了土壤酸化、微生物群落多样性显著减少等问题。一方面,研究人员在广东、海南等香蕉黄叶病发病严重的香蕉区做了调查,土壤pH普遍都在4以下,在这样的土壤酸性环境下,黄叶病会加剧发生;另一方面,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单一不利于植物抵抗病原菌,导致香蕉黄叶病频发。

另外,由于枯萎病的早期发病是叶片变黄,一些蕉农误以为是缺肥,进而增加化肥的用量而造成更严重的土壤问题,陷入了死循环,导致香蕉枯萎病的蔓延。

因此,调理土壤也是抑制香蕉黄叶病最有效的预防措施。

5.田间发现病株,及时清理。在病株生长以及周围的地面撒石灰或者噻菌铜等杀菌剂。

进入高成本时代,如何降低成本

据相关调查显示,2008—2017年全国香蕉生产成本年均增速高达12.3%,我国香蕉生产早已步入“高成本”时代,2017年全国香蕉平均生产成本为7355元/亩。

在农资投入上,近几年广西香蕉种植平均每亩地在2500元左右,其中肥料投入在2000余元,水溶肥占比90%,施肥以滴灌为主,大多数基地有机肥的使用量较少,且多为腐熟;农药亩投入在400元左右,云南地区农药亩投入相对较高。

3.jpg

而国内所有种植业都面临着人工成本越来越高的问题。目前香蕉种植区承包户和散工,越来越难找,越来越贵;装工和挑工用工情况有所缓和,因为都是职业的,且国内香蕉种植面积缩小。

总体来说,国内香蕉产业普遍存在用工费用高、劳动力老龄化的问题,广西人工基本上在120元/天以上。相对而言,东南亚各国的人工费用少了很多,如缅甸每天每人只需要30元左右。

而香蕉产地销售价格受多种因素影响,波动较大,难以随成本同步上涨,香蕉种植户的利润下滑。

而其中人工成本、地租等均是无法控制的。因此在保证产量、品质的前提下,如何降低生产资料投入,或者通过方案减少人工使用缩减成本是一个非常值得研究的课题。通过长期的实践和经验,葛旭探索出了一套种植方案,肥料投入在1500元左右,农药亩投入300元左右,降低了生产成本,还能提升收益。

把握好卖果时机,香蕉产业大有可为

国内香蕉业内流行着这样的一句话“不怕种的差,不怕种的少,就怕种错时候。”这里的时候指的就是行情。

但这几年来,行情最低迷的阶段往往就是各产区抢上市期“撞车”的阶段,大量香蕉拥挤在市场上,造成走货不畅,产区严重滞销。其中最为典型的就属2017年广西的上市高峰期,大量香蕉被丢弃,各地陷入“不卖亏,卖更亏”的尴尬境地。

影响香蕉价格最主要的几个因素就是,香蕉的产量、需求量、质量、品种。这四个因素中产量对香蕉市场价格的影响是最大的,如果产量过多,在市场需求量没有太大变化的情况下,自然就会降价。影响香蕉产量的原因有天气、种植规模这两个最重要的因素。需求量则包括消费者需求、副食品加工行业的需求,其实最终的消费者需求还是在于人们。

随着国内种植面积越来越小,但市场需求很大,前景广阔,把握好卖果时机,尽管行情有时不尽人意,但还是大有可为。

原来整个香蕉产区上市是一个循环,海南蕉率先上市,接着是粤西蕉,广西蕉紧跟其后,然后是云南蕉,如此循环,大家尽量避免冲突。但是现在不少蕉农想抓住中秋、国庆、春节的销售高峰期,拼命往前赶或者往后延迟。

因此,建议蕉农在调整上市时间,参考其他产地的上市时间,比如在广西,你要考虑云南什么时候上市,那么就把上市时间错开,错峰上市。再者蕉农还要密切关注天气的变化,如果气温高,香蕉肯定成熟的快,那么就会导致集中上市,气温低,相应的成熟要慢,上市的时间就会比较晚。因此要关注天气的变化,然后来调整上市时间。

4.jpg

但预测毕竟还是预测,不要盲目跟随,要充分发挥自身优势,不管是种植优势或是地理优势。

跳出“过把瘾就死”的宿命,怎么种好才是关键!

国内香蕉产业的成熟度比较高,基本实现了标准化种植,也基本上都是规模化种植,小户(500亩以下)很难生存,很多做种植和农资服务的都转移其他作物了,留下来的也都是具备专业背景、技术和有财团的人。

而且香蕉行业要持续全面的走标准化道路,注重品质的提升是关键。

5.jpg

再者,近几年水果质量分化、价格分化表现突出。以受寒蕉为例,以前受寒蕉与正常蕉每箱最多相差6元,每公斤相差0.5元,如今差价已扩大到每箱20元,即每公斤相差2元。并且,同一地区不同品质的香蕉每公斤也可相差0.8元。因此,品质高才能赢得好蕉价。

而消费者购买大多也不会留意产地,而是“看品相”。因此只有提升品质才能站稳脚跟不被淘汰。

农产品产销要跳出“过把瘾就死”的宿命,一定要考虑怎么种好才科学的命题。而且对于蕉农而言,行情很难预测和控制,但是我们一定能管好品质的。

首先,在病害防治方面,一定要以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策略。

其次,在种植管理过程中,必须重视土壤健康管理。中国农业高速发展的这几十年,因大量使用化肥和农药导致土壤肥力大大降低,土壤酸化、板结,想要克服这个困难,需要从土壤开始,重视施用有机肥、土壤调理剂、微生物菌剂等特种肥料,调理土壤有机质含量与酸碱度。有机肥为土壤有益微生物提供大量食物,有益微生物促进有机肥的腐殖,可以改良疏松土壤,提高土壤的透气性、保水性,增强根系的吸收能力,提高肥料利用率,从而降低化肥的施用量,还可以增加植株抗病能力。

只有土壤健康了,农产品的品质才有了根本保障。

最后,完善采收及采后处理技术。现代农业发展的成败就在于这一公里,就是指采收、分级包装、冷链配送等。国外相对比较成熟,如厄瓜多尔的现代化香蕉种植园,已经普遍采用了香蕉的无伤索道采收系统、保鲜包装系统和无缝隙冷链匀速系统,包括香蕉此案后的落梳、修把、清洗、分级、保鲜、包装、冷链运输等内容,产后商品化处理量几乎达到100%。

总之,黄叶病得到控制,香蕉品质整体提升,各产区上市期分布均匀,各产区赚各产区的钱,整个产业就会进入一个良性循环。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