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生现货进入传统季节性淡季,比面积更重要的是播种节奏
“物物而不物于物,念念而不念于念”。研究的意义在于提高头寸准确率,然而谁也无法保证次次准确,我们能做的是少亏多赚,提升盈亏比。
现货进入季节性淡季,旧作影响力下降
五一过后,花生现货进入传统季节性淡季,在多数年份有走弱规律,但在2022年也发生过走强现象。目前花生现货价格处于历史偏低水平,但整体仍在扩种周期,宽松幅度高于2022年,预计反季节性走强概率不高。总体而言本年度油厂收购及压榨心态相对谨慎,在需求侧亦难有亮眼表现。随着主力合约转入10,预计以旧作为主的现货影响力将下降,盘面交易重心将转入新季播种博弈。
新季扩种预期偏强,地租存下降预期
近期以玉米为代表的谷物价格走强,使得花生/玉米作物比价有所回落,但相对而言花生种植收益预期仍好于玉米。市场反馈东北部分产区玉米与花生种植比例有从7:3向6:4转变的迹象,且地租成本也在下降,总体而言指向新季花生扩种。在5月中旬前,这种扩种预期较难扭转,或对10合约上方高度形成抑制。
河南干旱&东北低温,播种节奏或受冲击
但经济收益预期并不直接决定花生播种,天气条件也存在客观约束。近期河南部分区域出现干旱风险,而东北产区部分地区有过湿现象。中央气象台指出近期黑龙江西部和南部、吉林中西部、辽宁北部降水偏多1至4倍,部分地区农田持续湿涝,春耕整地和播种进度略偏晚。播种条件可能导致种植进度偏慢,从而影响新季花生的上市节点。5月中旬开始,需要关注河南干旱的缓解程度以及东北地区的土壤墒情变化。
进口米到港节奏延后,但总量下降概率较高
与2024年不同的是本年度进口米整体供应偏少趋势较难扭转。虽然3月底塞内加尔逐步放宽了花生出口禁令,但当前进口米成本或在8100-8200元/吨左右,进口存在较大难度。目前来看具有较大潜力的是印度花生米对华出口数量,需要关注印度国内花生逐步上市后能否通过降价改善中国销区的进口利润,从而刺激中国进口商的采购意愿。当然,整体上而言2024年进口米数量下降概率较高,如果叠加9-10月新季花生上市节点延后,10合约供应或出现预期差。
10合约供应预期差仍受余货数量和油厂库存消耗进度影响
逻辑上看播种节奏和进口米减少均有利于扰动10合约供应形势,但目前花生仍处于扩种周期,旧作余货数量尚可,而油厂花生库存处于较高水平,整体上难言花生供应偏紧。因此,现在花生单边反弹的高度仍受约束,单靠播种节奏很难撼动整体供需格局,只是有利于将供应压力后置到11和12合约,从而催生出10-11或10-12的月间正套潜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