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码分享
警惕!农资零售商这类农药千万别乱卖,不然一不小心就赔个底朝天!近日刚看到新疆一个农资经销商,因为卖给种植户超范围用药导致药害,赔偿30万元的案件!案件详情:新疆一位种植户的百亩甜瓜出现了叶片黄化的问题,到当地农资店买农药,选购过程中种植户向店老板详细说明了甜瓜种植情况及需求,希望购买一款适用于甜瓜、能防治叶片黄化的农药,店老板给种植户推荐了一款标签适用范围用于苹果树的农药,并承诺能解决
每天农资 2025/9/5 11:07:40
近几年农资行业内卷严重,价格战更是家常便饭,前几天看到一位老农资人留言说:镇上去年刚开了一家农资店儿,抢了他们这些老农资店很多生意,因为对方的经营理念就是但凡附近同行有的他全部都低价卖,甚至低到一半儿,还有的1/3的价格卖,他是真纳闷儿了怎么能卖这么低?不赔钱吗?后来观察了半年时间才知道,原来人家不知道从哪弄来很多过期货,改了日期再上架,对方拿的1折的价格卖5折都有的赚,把同行都干废了,人家还赚的
《农资与市场》传媒 2025/9/2 11:31:38
如果一个零售商遇到的问题是:自己卖的贵的东西和人家卖的便宜东西效果差不多,零售商应该如何选择?1、也选择去卖便宜的东西。2、选择把价格贵的东西效果做出来,或者找价格贵但是效果突出的产品。这两个选择哪一个对零售商最有利?毫无疑问,第一个选择最容易,最轻松,甚至短时间内也是可以看到效果的,但那会让自己陷入万劫不复的深渊,自己的未来会越来越难,因为做价格是最容易的事情,所有人都在做,因此那个赛道就很拥挤
每天农资 2025/9/2 11:30:10
当前,农资大零售正以迅猛之势席卷而来,3000—5000平大卖场在全国10省涌现出30余家,对传统复肥营销渠道产生深远影响,这是网红现象昙花一现还是农资销售模式变革与创新?传统复合肥依托“厂家-区域代理商-传统零售店-农户”多级分销模式,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而头部品牌企业无疑站在了这场变革的风口浪尖,如何应对将决定其市场份额剧变。机遇:重塑行业格局的利刃农资大零售不在于卖场有多大,产品有多齐全
《农资与市场》传媒 2025/9/2 9:59:07
时序入秋,大地铺金,本是丰收回馈的时节。然而在农资行业,丰收的光晕之下,却翻涌着一片无声的红海。一年将尽,农资人仍在“春耕夏种,秋收冬藏”的循环中奔走,脚下的路,却似乎越走越窄、越走越沉。农资,作为农业生产的血液,理应是朝阳产业、一片蓝海。可现实却充斥着价格的刀光剑影:“价格血战”“赊销成瘾”“产能过剩”“需求疲软”……行业正陷入前所未有的内卷与焦虑。今年秋收,两大顽疾愈发凸显:一是没有尽头的价格
泽本农科 2025/8/29 11:23:04
做农资生意避免不了要赊销,但是提醒大家今年最好不要大额赊销尤其是和大户合作。前两天刷视频的时候,看到有网友留言说当地的种地大户今年亏损的承受不住了,地租都给不起了,好多都退租了,还有一些网友说照这形式发展下去,不出意外的话今年会倒闭一批种植大户。1、极端天气导致作物减产近年来全球气候变暖,极端天气也出现的越来越频繁,干旱、洪涝、台风、暴雨等自然灾害的发生严重影响了作物的产量
每天农资 2025/8/29 11:17:06
每天农资 2025/8/29 11:15:33
农资产业链,包含上游、中游和下游企业。上游包括农药板块的原药、中间体、助剂生产与供应企业,制剂生产企业。肥料板块包括有机、无机原料、各种增效剂添加剂企业,生物刺激剂企业,复合肥特肥加工企业等。中游是流通企业,包括国家级总代理、省平台和市县镇级批发商。也有把零售店作为产业链下游的,但笔者认为零售店依然属于流通商,应归为中游。下游是应用端,农资产品的应用群体,也就是种植户群体,这个群体我们通常把它归到
菜头农业说 2025/8/28 9:57:32
近日,不少农民朋友反映,他们在网上遇到了一批假冒的农技专家。这些主播账号的主页介绍中,几乎每人都写着“农业大学”“从事农业行业十年甚至几十年”“免费提供农业指导,助力三农”的内容。但记者实地走访发现,他们的身份都是假的——这些伪专家在视频平台讲解农业知识,销售农资产品,通过造人设、博流量、演剧本、狂带货等手段,上演坑农骗局。(8月11日央广网)“农业专家”的头衔被异化为直播间里的流量符号,“助农情
南方农村报 2025/8/26 11:52:20
8月,伏尽秋来,天高气爽。然而秋意清凉并未吹散面粉人心中的暑气——消费疲软、低价内卷、产能过剩、利润微薄,这四座高墙横亘在面粉行业发展路上,让无数从业者夜不能寐、压力陡增。如何在当下激烈的竞争棋局中先人一步?如何实现蝶变破局?这是每一家面粉企业亟待破解的现实课题。识局:面粉行业三条主要竞争路径的困局与博弈当前面粉行业的竞争已进入“多维博弈”阶段,企业的路径选择直接决定生存质量。从行业实践来看,主要
中华粮网 2025/8/26 9:28:38
今天听云南的朋友说,曾经一个年销售在1000万的农资老店,经过两年的行业内卷,今年预计只做到300万了,他说造成行业内卷的原因看起来有很多,但总结起来就只有一个,那就是产能过剩。1.农资店和工厂数量越来越多这位云南的朋友说,他今年参加老同事聚会,一桌八个人,去年大家都还是同事,今年就变成同行了,每个人都开了一家农资店,为什么每个人都能这么随意开农资店?因为做农资
每天农资 2025/8/22 14:30:03
前几天看到有批发商和农资厂家发生争吵,原因是厂家直接绕开了批发商把自己代理的产品私自发给了竞争对手,而且给的价格比他的还低,批发商生气怒吼这产品不推了,爱给谁给谁!其实生气抱怨并没有什么用,因为类似情况近几年没少发生。如果农资经销商不想再这么被厂家坑,就要明白2点:1、行业竞争激烈,厂家为求生存已顾不上经销商近年来农资行业竞争
每天农资 2025/8/22 14:28:00
很多刚出道的销售员通常都有一个误区,以为销售就是要能说会道,而事实并非如此。对销售人员来说,销售技巧是必须掌握的,没有销售知识和技巧作为根基的销售,只能视为投机,无法真正体会销售的妙趣。比如,许多顾客在购买时,非常犹豫不决,其实已经对产品动心了,而在此时你就要把握顾客的心理,在不知道能否达成购买的情况下,顾客会在判断上略有迟疑。此时,你就要把主动权掌握在自己手里,让成交易如反掌。要想成为一名出色的
农药市场信息 2025/8/21 10:39:39
从开年就一直在给大家说,如果你觉得今年生意很好在往上发展,那你持续保持你的动作就行;如果你觉得今年有压力,那么就要调整今年的预期,设置好自己的经营底线。什么叫设置好自己的经营底线?就是这个线不能破,这个线之上也不想,无所谓,只要保住这个线就行。直白点说就是别想着挣钱了,想一下如何让自己活下去。农资经销商在这种动荡环境下要保住的两个底线:1、客户不能流失,并且还要想办法让客户变多;2、卖出去的产品种
每天农资 2025/8/21 10:36:11
盘点中国农资营销20年的进化史,就是要深度洞察农资营销的变化,探索农资营销的模式,从而更好地拥抱新的时代,新的变化。从最早的芭田营销工程师和营养工程师的双轨制营销的模式,到金正大集团多品牌运作/在重点县建立踞点营销县级工作站的营销模式,史丹利的高空广告轰炸倒逼经销商渠道的寄生模式,再到如今的新洋丰专业的农技服务专家团队+农资野战飞虎队+新型肥料研发突破的饱和攻击立体化作战模式,再到很多企业提出的精
《农资与市场》传媒 2025/8/21 10:22:44
在农资这个“内卷”的行业,多少老板被现金流卡脖子?与其被账期拖垮,不如把这5条”铁律“刻进骨子里,让你的农资店活得更久,赚得更稳!01现金流,就是农资店的“命根子"!垫资赊账,看似做了"大生意”,实则自断财路!想进好货、想门店升级、想发员工工资?没有现金寸步难行。拒绝“账上百万,手里没钱”的尴尬!现金为王,才能让每一分钱都活起来,不断为店里创造收益。02彻底和”坏账”"说拜拜!赊账就像埋雷,天灾、
化肥农药助手 2025/8/20 9:10:09
最近关于种地的事情在网上引起了热议很多人说:"今年干啥都别包地,特别是超过200亩以上的,每亩1000元以上,亏不死都不正常。"这句话虽然扎心,却道出了当前农业种植的残酷现实。以前大规模包地种植被视为"暴富捷径",不少人一出手就是上千亩,年赚百万似乎轻轻松松。但如今,这样的"黄金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地租上涨、农资成本飙升、粮价波动、极端天气频发……种地早已变成了"高风险行业"。&nb
每天农资 2025/8/18 11:39:14
开农资大零售,以为找个大店面、搞点低价促销就稳了?不是这样的,要小心这5大深坑,踩中一个,满盘皆输!1第一大深坑:盲目低价要知道,引流不等于留客!盲目低价引流,最后“赔本赚吆喝”!千万别让自己陷入低价陷阱!引流的逻辑从来不是“赔本”,而是“让农户看到价值”!用增值服务锁客,比单纯降价靠谱 10 倍!2第二大深坑:以次充好!商业的本质的信任!不能以次充好,去糊弄农户,砸了招牌就再也挽回不了了!记住:
《农资与市场》传媒 2025/8/18 10:07:54
在广袤的华北平原,种粮大户王大伯站在田埂上,望着绿油油的麦苗,脸上却没有太多轻松。他掰着指头算:“播种机、收割机要租,病虫害防治要找专业队,今年的化肥价格又涨了,粮食卖去哪里价格好?” 隔壁李婶家情况更棘手——儿子儿媳外出务工,家里几亩地全靠她和老伴操持,体力实在跟不上繁重的农活,又舍不得土地撂荒。这些困境,正是千千万万中国小农户面临的真实写照:想多种地、种好地、卖好价,却常常受困于人手不足、技术
赵广笔记 2025/8/18 10:07:49
一价格战——“谁低价谁称王”的修罗场头部企业凭借规模化生产与技术优势,将农资产品价格压至 “地板价”,使得整个市场陷入低价竞争的漩涡。小老板们无奈之下,只能硬着头皮贴钱跟风,美其名曰 “抢市场”,实则是“自杀式促销”,最终导致门店利润殆尽,血本无归。二赊销——“不赊等死,赊了找死”的魔咒农资赊销在2025年早已背离了“江湖救急”的初衷。客户拿货时热情似火,称兄道弟,可到了要账时却态度大变,以 “今
快乐农人 2025/8/18 10:0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