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植保领域,生物制剂已经成为热点。我们都知道,全球农业已经面临严峻挑战:虫害抗性加强、农药防效下降、农药残留、食品安全、环境污染、土壤退化等。与此同时,极端天气频发也对作物抵抗逆境的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些传统农药无法有效解决,各国监管部门和企业开始寻求对环境影响小的植物保护产品。此外,随着消费者对安全、健康、有机农产品需求的上升,农业的种植模式开始崇尚自然,以绿色、健康、环保为主旨的生物制剂成
我们都知道,全球农业已经面临严峻挑战:虫害抗性加强、农药防效下降、农药残留、食品安全、环境污染、土壤退化等。与此同时,极端天气频发也对作物抵抗逆境的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些传统农药无法有效解决,各国监管部门和企业开始寻求对环境影响小的植物保护产品。此外,随着消费者对安全、健康、有机农产品需求的上升,农业的种植模式开始崇尚自然,以绿色、健康、环保为主旨的生物制剂成为重要的转变方向,成为农业种植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事实上,目前,生物制剂市场已经开始增速,生物制剂将成为作物保护市场增长最快的品类,行业预期该品类产品2035年将占整个市场25%。目前,中国生物制剂市场规模已由 2015 年的 1 亿美元增长到2020年超过 3 亿美元,至 2025 年市场规模将突破7亿美元。那么,到底什么是生物制剂?它在国内外市场应用情况如何?企业想做生物制剂的运营思路是什么?未来生物制剂在国内将会如何?本期专题,我们聚焦生物制剂这一话题,从现状分析、企业并购、市场应用、未来趋势等方面进行解析,为大家更全面,深入地了解生物制剂并为发展生物制剂的企业提供思路和借鉴。全新赛道,生物制剂时代已来!
五大痛点制约生物制剂发展
整合并购升级,生物制剂市场加速扩张
大势所趋,生物制剂前景无限
生物制剂逐渐走进人们的视野,成为企业产品方向的全新赛道!与传统农药相比,生物制剂利用大自然的防御能力来帮助作物免受虫害危害,预防疾病,提升抗逆性,提高产量和品质。综合评比对作物、环境、人体风险较低,有助于改善土壤健康,促进生物多样性,促进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所以受到大家的热捧。相比前几年,生物制剂已经变得越来越“有名有实”,越来越“立体形象”,应用场景也越来越多。不可否认,生物制剂已经成为种植者作物产量最大化、品质优良的最佳选择。目前,在巴斯夫、陶氏化学、先正达、瓦拉格罗等跨国巨头的带领下,越来越多创新型企业摩拳擦掌,纷纷加入进来,生物制剂大发展时代到来!我们所熟知的生物制剂一般是指农用生物制剂,是从自然界存在的微生物、植物提取物、昆虫、其他有机物中得到的微生物或生物化学物质,与化学合成作物保护剂组合,作为综合管理解决方案使用。1.气候变化、土壤问题、生态保护的环境需求。
2.终端消费者对食品安全、产品品质的需求。
3.化学农药抗性强,研发周期长。
4.新的肥料标签标准实施,监管更严格。
5.化肥农药零增长政策的推动,生物农药利好政策。
6.有利的注册条件,强劲的国内创新。
在农业应用上,我们常见的生物制剂包括生物农药、生物肥料和生物刺激素三类。生物农药。生物制剂中,生物农药的应用最广泛,国家也鼓励支持。2022年《“十四五”全国农药产业发展规划》颁布,明确表示大力发展生物农药,优先发展微生物农药、农用抗生物素,生物化学农药,RNA农药及小肽类生物农药。全球生物农药市值2018年50亿美元,预计2025年增长到95亿美元,年复合增长率15%——18%。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截至目前,全国生物农药生产企业约260家,占整个农药生产企业15%,年产量14万吨左右,年产值约 30 亿元,占整个农药总产值的 10% 左右。不过从全球市场来讲,生物农药市场份额只占作物保护市场5%,上升空间大。其中井冈霉素、赤霉酸、阿维菌素、苏云金芽孢杆菌四个品种的年产值均超过 1 亿元,更多的是以一种小众、配药或者领先概念的形式存在于市场。目前生物农药年使用量8 万吨左右,防治面积约4 亿亩,同时有一定量的出口。生物肥料。传统的氮磷钾大量元素存量大,但内卷严重,渠道利润受上游原料市场行情影响很大。2023年很多提前拿货的渠道商损失惨重,各厂家在含量上卷不动后开始在概念上做文章,试图通过强化差异化去做产品营销,生物制剂凭借与有机质、大量元素结合的优势成为企业的关注对象。慕恩(广州)生物科技有限公司高级市场总监段栌钦告诉我们,土壤经过多年的抽水式利用已经精疲力竭,只施肥不加有机质和其他土壤必须元素导致各种问题层出不穷。目前,“底肥必须加有机质”的观念已经在市场深入人心。微生物在土壤中能天然的大量存活,除了活化各种元素外,更多的促生、提肥、抗逆、防病等差异化研发和推广方向,给了渠道更多的选择。微生物+有机质+大量元素的组合是市场的重要需求以及未来研发趋势,只是技术壁垒的存在,导致能融合特别好的企业不多。目前,生物肥料市场容量巨大,预计达到500亿以上规模。内蒙古紫牛、北京金必来、武汉科诺、南京轩凯、河北根力多、慕恩生物等是其中比较有代表性的企业。生物刺激素。作为目前最热赛道,生物刺激素至少30亿的规模,预计到2026年生物刺激素产品全球市值将达到50.4亿美元,未来将会以11.71%的复合增长率继续扩大。生物刺激素的各种产品和组合层出不穷,也是行业会议中的热点话题,究其原因主要包含以下几点:首先,市场对品质农产品的需求旺盛。需求反推到种植端,需要更多不同的生物刺激素产品以满足不同作物生长的不同需求。这些需求包括口感、风味、颜色、大小、转色、挂果、抗逆、防病、促生等方方面面。这给不同企业的不同生物刺激素产品带来非常大的策划空间。其次,生物刺激素非常安全。生物刺激素产品的渠道利润普遍高于一般农资产品,但它相对于农药又非常安全环保,所以对终端来说,做好推广和定位,找到产品的独特价值去推广,就能树立很高的门槛去获得利润,并且不用过多担心安全问题。第三,生物刺激素产品好推广。生物刺激素的产品包括微生物菌剂、海藻、鱼蛋白、腐殖酸、多肽氨基酸、中微量元素肥等,对渠道来说都是营养为基础其他功能靠推广的产品。营养的基础决定这类产品很好做田间观摩和示范试验,另外产品的主要元素并不复杂,对农户来说比较好记好理解,不像化学药剂的复杂成分名称主动隔离了使用者对产品的正面了解,这也为渠道推广生物刺激素带来非常好的群众基础。目前,全球多地的生物制剂市场已经远高于化学制剂,2021-2028年中国生物制剂市场复合年增长率为10%,高于化学农药2倍。在生物制剂创新技术和利好政策的驱动下,生物制剂市场正在加速发展。
2021年—2028年中国生物制剂预期份额(单位:美元)
我们在走访中获悉,随着农用生物技术的发展,生物制剂从原来的“冷门”逐渐发展到现在的火热,特别是在利好的政策和消费者对健康食物需求的增长带动下迎来了发展的大好时机,也吸引了众多投资者对生物制剂的关注,为后期的研发创新提供了资金支持。更重要的是,全球农业一直面临极端气候异常频发;土壤酸化、盐碱化、肥力丧失问题严重以及生物多样性的失调,病虫草害猖獗发生等问题,这一切给农业生产发展带来极大的阻力,倒逼作物的管理发生改变,生物制剂正好迎合了这种需求,成为企业利润上量的新抓手,市场增长迅速。中国作为全球最重要的农业市场之一,也被认为是未来生物制剂快速发展的区域,很多创新型公司比如美国世多乐,意大利瓦拉格罗,德国康朴等等,已经在中国耕耘多年,取得不错的成绩。当下,生物制剂已经成为未来农业发展的新方向,成为全球生态可持续发展的必经之路,相信在国内外企业的共同努力之下,生物制剂领域必定能取得长足发展。毫无疑问,生物制剂正在成为下一个热点品类,然而,存在的问题也同样不容忽视,比如需求慢,市场乱,价格贵,需求增长慢等。与此同时,配方成本和生产成本昂贵、储存稳定性差、易受环境条件影响以及药效等也制约生物制剂行业发展。慕恩(广州)生物科技有限公司高级市场总监段栌钦认为,目前生物制剂发展缺系统研究,更多体现在根据使用效果的结果,去推导产品的作用方式和使用办法。根据作物的生育节点去卖产品,有效果就使劲推动宣传,没效果就换个方向继续来。这种方式以实用为主,好处就是效果看得见,销量也看得见,问题是没有系统的解决方案。作物是一个整体,它需要的是系统的从种到收去给予关爱和保护,只针对一个点或者一个面的生物制剂,很难有更长远的发展,走到最后的结果就是每种生物制剂的类别和方向,都会很卷,卷含量,卷纯度,卷来源,卷异构体等。

对此,慕恩生物针对性开发别人没有慕恩独家的功能菌株产品,以解决作物更细分领域的痛点,比如伯克氏菌防线虫,扭托甲基杆菌的叶部喷施花果期保花保果和根部定殖冲施抗逆增产以及拜赖青霉在种子处理上的应用等,系统研究作物需求,达到最终问题的解决。虽然生物制剂的初衷是保持与化学药剂同等效果,但不可否认的是,生物制剂在实际应用中见效慢,很难起到立竿见影的效果。再者,国内农业基础设施缺乏,导致生物制剂使用率低,而且部分产品的使用技术性强,施用复杂。同时,中国以散户为主,农户认知水平普遍较低,生物制剂作为新兴领域,市场教育有待完善。
凯立生物用户推广和教育培训福建凯立生物制品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苏高阳表示,生物制剂在运用过程主要的难点主要是进行市场培育和市场教育工作,有了化学药剂速效,立竿见影的效果呈现后,广大用户较难培育起治未病的防控思路,化学药剂的过量使用对环境对土壤都是巨大伤害,但是在环境保护及可持续性方面,广大农户未能提起这方面的意识及认知。生物制剂企业应该坚持不懈地进行用户推广及教育培训工作,共同形成生物制剂治未病的防控理念,同时在政府政策层面也应该出于可持续发展考虑,在一定程度上支持生物制剂发展,控制部分环境影响较大的产品的投放及使用。生物制剂的防控更有效的方法在于前期防控,需要全流程科学防控,病害严重时其实很难用生物制剂直接解决问题。何况,我国在生物防控上仍有很多不足,先进的生防产品进入国内比较困难,特别是活体生物和微生物。而且生防产品研发特别是推广应用体系很薄弱。所以在市场认知培育及用药方法的培养上,生物制剂的推广还需要相关部门花费人力、物力和精力去培育和指导。目前全球生物制剂市场处于相对分散的竞争状态, 前13大生物制剂公司占总份额的30%,他们代表了生物制剂的前沿技术和方向。另外70%则被数量众多的小公司占据。在国内生物制剂企业中,单纯做生物制剂的企业总数达上千家,规模大小不一,每家企业都非常有特色,都在擅长的领域各精一技。据了解,目前生物制剂企业主要包括慕恩生物、德强生物、武汉科诺、南京轩凯、山东蔚蓝生物、江西新瑞丰生化、上海大井生物、远大控股并购的福建凯立生物和陕西麦可罗、成都新朝阳等企业。从市场表现来说,福建凯立以中生菌素为核心产品打出了品牌;麦可罗以春雷霉素的原药供应获得了一定市场地位。山东蔚蓝生物是上市公司,在动物保健和水产养殖方面的微生物应用具有很强的优势地位;武汉科诺在微生物产品领域耕耘比较久,科研实力强,公司的枯草和解淀粉芽孢杆菌的市场运用方面得到了市场认可;西安的麦克斯是在国外销量较大,其水溶性腐植酸、海藻提取物、氨基酸等国际新型有机生物刺激素已经连续多年在出口量上排名前列。
慕恩生物微生物菌种库
慕恩生物通过领先的微生物分离、培养和筛选技术,发现、保存、鉴定天然的具有促生长和抗病虫害的活性微生物及其代谢产物。目前建立的全球最大的微生物菌种库已经保藏了22万株菌株。南京轩凯的聚谷氨酸产品是国内销量最大,应用探索最广,商业运作最成功的科研型企业,为未来在微生物代谢产物的挖掘和应用树立了非常好的商业标杆。在过去十年,生物制剂从品类形成、快速发展到相对成熟,这些企业的推动功不可没。但不可否如,这些企业目前规模相对较小,不过我们有理由相信,随着企业在各自细分领域创新和积极布局,企业实力和规模将会逐渐扩大,他们将共同推动生物制剂成为继矿质营养肥料和化学植保产品的又一重要成员。生物制剂的推广任重道远,很难“复制”。生物制剂的效果与农田小气候,作物生长情况、土壤环境都有很大关系,在专业度要求上比化学制剂的推广更明显。目前,不管是做生物制剂还是传统的农药化肥,推广基本上仍旧采用传统“三板斧”:试验观摩、会销和驻店促销。但是生物制剂的推广更需要技术指导,要技术先行。德强生物企划总监王君表示,生物制剂更多的要求专业性高,要求从业者有更多的耐心和时间的投入。为此,德强生物提出“服务创享价值”以及“盯作物、深耕田、筑堡垒”的内容延伸,充分挖掘产品卖点、结合当地作物做好精准切入,以及用具体而精要的应用场景深入人心,从而打造专注度、专业性、精准化和持久性。科迪华生物制剂产品线品牌经理陈云云也表示,区别于传统农药的精准靶标和传统化肥的“缺啥补啥”,生物制剂在推广上更依赖于应用技术的开发,如何在最佳的生理时期正确地使用生物制剂,同时帮助农户感受到产品所带来的具体的即时和长期价值,将是关键所在。所以说,生物制剂的推广,需要更强大的综合知识,要对植物播种、出芽、开花、结果、膨果、收果、直到采收后的管理,都需要有系统的了解,再根据你推广的生物制剂产品本身的特点,结合植物生育期的重要节点去定位推广,这些将极大考验着企业的实力和专业。生物制剂应用成本高,目前在高价值水果和蔬菜上应用比较广泛。未来,随着生产和应用技术的提高,生物制剂将会在大田作物比如玉米、小麦、水稻等通过种子处理或田间喷施方式使用。据悉,先正达、拜耳等企业都在生物制剂领域探索并取得不错的成就,但中国生物制剂领域缺少核心的技术,产品品种较少,行业生产工艺落后和生产效率低,导致了生物制剂生产的成本较高,也加大了推广和应用的难度。毋庸置疑,生物制剂面临的困难还很多,但随着创新技术、市场需求、政策便利、资金支持等方面的支持,生物制剂迎来了广阔的市场机遇。对企业来讲,抓住机遇迎难而上,找准产品的技术定位和市场定位,才能占据市场份额,赶上这一波红利。生物制剂行业已成为可持续农业高质高效发展的“风向标”,各大中小型农化公司也纷纷开始布局投资。对于生物制剂企业而言,并购是入局生物制剂领域最佳选择。近十年来,在政策及资本市场的推动下,行业的并购日趋活跃,传统农化企业正在通过并购完成资源整合,大型药企也在积极参与海内外的并购来完成战略转型。据了解,生物制剂的整合并购多存在跨国公司之间,他们通过并购整合优化资源配置,以集约化、规模化的局面应对未来竞争,市场份额不断提升。目前国外的企业并购比较多,集中在生物农药、微生物种子处理、微生物代谢产物的商业应用挖掘、采后保鲜等领域。慕恩(广州)生物科技有限公司高级市场总监段栌钦表示,这些领域的并购反映了外企对生物制剂研发的不断投入,在获得一系列科学进展后又获得商业投资机构的青睐,资本进而不断地推动相关领域的兼并和重组,核心目的是提高研发效率,占据未来先进产业的至高点。未来将利用全球认可的专利保护机制加速全球布局,新一轮的商业竞争由此而起。科迪华生物制剂产品线品牌经理陈云云表示,近些年在生物制剂领域相继发生了数起全球范围内的重要并购,这是生物制剂作为一个新兴板块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合理事件,并购案的两端都终将受益,收购方有机会快速获得生物制剂领域的影响力,同时利用自生的诸多优势,助力被购方完成进一步的突破和成长,而这也势必将会加速整体行业的进一步发展和成熟。先正达收购瓦拉格罗是生物制剂领域最值得关注并购案例。2020年10月6日,先正达集团宣布由旗下的先正达植保业务单元收购领先的生物制剂公司瓦拉格罗。此次收购,先正达投资20亿美元,瓦拉格罗在生物刺激物与特种肥料方面的产品组合将与先正达植保当前的生物激活剂与生物防治业务及其未来的生物剂解决方案形成优势互补,双方共同塑造农业生物制剂市场的未来。据了解,这项投资确立了先正达植保在快速增长的生物制剂市场中的全球领导者地位,而这一市场的规模将在未来五年近乎翻倍。瓦拉格罗作为先正达植保业务的组成部分,将继续在市场中作为独立品牌运营。可以说,此次战略性收购先正达可以凭借瓦拉格罗拥有无可比拟的商业与生产优势以及行业领先的技术与研发能力跻身全球一流的生物制剂公司。近日,科迪华完成了对兴播和世多乐的收购,从而在快速扩张的生物制剂市场进一步巩固了全球领导者的地位。科迪华农业科技大中华区总裁郑子勤表示,融合科迪华在基因组和微生物优化方面的专长,兴播在微生物工程技术方面的能力,世多乐在植物生理学和生物制品销售方面的领导地位,科迪华将有能力创建全球最有价值的生物制剂业务。通过将科迪华、世多乐和兴播原有的互补性生物制品资源和能力整合为一体,科迪华致力在作物保护业务下打造市场领先的生物制品业务,跻身成为快速扩张的生物制剂市场中的最强者之一。在众多并购当中,Biobest拟收购美国拜沃也值得关注,这场收购也是双方加速战略扩张生物农药领域的典范。2023年5月,作为生物防治和授粉领域的全球领导者Biobest收购美国纽约州维克多的生物农药制造商及营销商拜沃。Biobest将利用拜沃在病虫害防治方面创新的生物农药产品组合及其在产品开发、营销和物流方面的专业知识,加速在生物农药领域的扩张。

2022年6月29日,富美实(FMC)公司收购总部位于丹麦的信息素研究和生产公司BioPhero ApS。根据富美实首席执行官Mark Douglas所述,富美实收购BioPhero ApS 的动力来自于他们高效的酵母发酵工艺,并可于 富美实现有的产品形成投资组合;把BioPhero ApS的信息素添加到富美实生物制剂产品线后,富美实预计在未来三到五年内推出五种新的信息素产品,而且这类生物制剂的机会远远超过控制病害的范畴。可以说,此次收购进一步扩大了富美实在生物领域的领导地位。凭借FMC广泛的市场准入、在高价值杀虫剂市场的领先地位、配方知识和应用专业知识,我们将把具有可持续优势的信息素技术带到世界各地更多的农业市场。除此之外,2023年国际并购事件层出不穷。3月份,领先的科学和材料公司索尔维(Solvay)宣布与Ginkgo Bioworks开展战略合作,利用合成生物学开发生物聚合物;同一时期,日本的Nichino Europe宣布收购Interagro (英国)的全部股份,共同研发新产品以支持全球农业。4月份,采后保鲜领导者AgroFresh与传感器开发商Strella达成合作,扩大保鲜创新技术的应用范围;也是在4月份,硫磺生产商AFEPASA与开发和销售害虫综合防治产品的Ao Midori Biocontrol签署协议,通过具有特定引诱剂的Massive捕获技术来进行生物防治;也是4月份,构建细胞编程和生物安全平台的Ginkgo Bioworks公司宣布与先正达种子公司建立研究合作伙伴关系,重点筛选用于发现新性状的靶向基因库;各大跨国公司纷纷通过大手笔并购、战略合作让强者恒强,弱者退场的局面,加速推进在生物制剂领域的布局。相比国际形势,作为生物制剂最活跃的市场,国内生物制剂企业除了远大收购武汉科诺,中化收购北京航天恒丰,先正达收购瓦拉格罗等影响较大外,并购的现象不多。原因在于国内缺乏具有重大影响力的生物制剂企业,也缺乏重大的资本进入进行兼并重组的技术基础。一些企业间的战略合作和大学院校及科研机构的生物制剂技术转化,更多反映出商业上力求寻找突破点,宣传上有卖点而言。当然,这与国内企业在生物制剂领域的研发耕耘时间较短,目前还处在布局和初始阶段有关。实际上,生物制剂企业的并购有利于小而美的公司专注于各自领域的深度研发,只要在一个点上不断突破,并在商业上走出一小步验证其逻辑的正确性,就可以在目前的融资环境或行业竞争中占据独特位点赢得商业地位。总的来说,生物制剂企业的兼并会带来较好的影响:一是企业研发效率的提升,进而诞生更多符合市场预期的优秀产品;二是商业兼并的成功还会带动更多其他产业的商业投资进入农业领域;引领农业赛道不断升级,会让更多优秀的创业者进入此赛道,提升从业人员的待遇、地位以及技术水平。作为国内生物制剂的代表企业,德强生物企划副总监王君对当下并购现象表示,生物制剂在国内的发展“抱团取暖”是共识。并购可以资源整合和共享,但是要求每个细分领域的企业更细分、更专注,更专业。练好内功在先,敞开胸怀在后,融入其中,互利共赢。有投资人认为,中国的并购体系尚未建成,并购潮远未到来。但随着生物制剂行业的飞速发展,有创新企业加入赛道、融资上市,也有传统企业成功实现转型。在未来的发展中,国内生物制剂企业一定会进行激烈的资源整合,并购也将成为资源整合的重要手段之一。从调唱的高,货卖的少到大势所趋,生物制剂在农业领域已经不可或缺,成为作物保护技术有效的补充手段。同时,在应对气候变化和粮食安全方面,生物制剂表现优异,前景广阔。据统计,在开发和使用技术不断突破和市场需求增加的情况下,全球生物制剂以10%的年复合增长率增长。根据《2022 年全球农用生物制剂市场分析报告》,全球农业生物制剂的市场规模从2021年的89.7亿美元以复合年均增长率(CAGR)15.88%增长,2022年达到103.9亿美元,预计2026年将达到173.8亿美元。未来十年将是生物制剂进一步发展,乃至完成行业头部参与者的筛选及形成的重要十年,复合年增长率常年保持10%以上,到2040年,生物制剂将占据全球植保市场40%的份额,市场空间巨大。

中国是生物技术研究最为活跃的国家,过去10年间,中国的生物技术底层技术专利发明数量全球领先。中国也具有生物原料生产的规模优势,其微生物菌剂和腐殖酸产量为全球第一,游离氨基酸产量占全球70%,海藻提取物占全球60%。我国在“十四五”规划中明确将生物技术作为九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农业农村部把生物肥料列为农业科技突破的重要任务,倡导研究和推广农业生物制品。在市场需求和国家政策的驱动和支持下,生物制剂将迎来迅猛发展的黄金时期。调研中,科迪华生物制剂产品线品牌经理陈云云告诉笔者,生物制剂在很长一段时间曾被误解为“万金油”产品,“佐料类”产品。然而,随着极端天气频发,土壤和种植压力不断加强,生物制剂正在逐渐成为一种刚需,也实打实地在种植实践中帮助越来越多的农民解决了常规手段解决不了的挑战。凯立生物副总经理苏高阳表示,生物制剂产品是未来农业的发展方向,是全球生态可持续发展的必经之路,会有越来越多的市场份额从传统农药化肥转至生物制剂。拥有生物制剂产品的企业应该重视产品的研发,在产品性能效果提升、运用方法改良上不断投入,力求在市场运用端能够充分符合市场需求,服务于市场。从行业角度来看,笔者期待更多的生物制剂企业参与进来,深挖产品内核,重视应用技术开发,将产品交给作物,让作物表现传播产品,最终促进行业的健康发展。伴随着农业生物领域的发展正在步入快车道,相关产业政策正在完善,监管更加科学合理。比如,欧盟于2022年7月就开始实施新肥料法规。欧洲生物刺激剂行业委员会(EBIC)在推动欧洲监管体系的完善方面做出了贡献。一些服务机构像EFCI Register、Joy Consulting、国农博创、瑞欧、Staphyt等为生物制剂供应商提供登记咨询服务,能够协助企业更便捷,更快速地将产品推入市场。在日本,对生物农药的申请登记的指导意见,微生物制剂和益虫产品的数据要求,登记步骤,豁免最大残留限量的可能性,登记进程时间表等内容都给予极大的支持。在美国,生物农药的登记费用和登记周期也被简化。这方面,中国和美国一样。据悉,国内化学农药的登记成本千万元,登记周期在5年左右;而生物化学农药,根据具体产品特点,登记成本在几十万到上百万不等,登记周期在3-4年左右;微生物农药和植物源农药登记成本在百万级别,登记周期4年左右。与此同时,国内实行严格的生物农药市场监管。维护公平的市场秩序,避免“劣币驱逐良币”。总而言之,利好的政策和消费者对健康食物需求的增长,极大促进了生物制剂市场的扩大。生物制剂成本比较高,目前主要集中应用在高附加值果蔬上,一些企业开始在产品功能和应用场景方面加大开发力度。福建凯立生物副总经理苏高阳告诉我们,凯立生物的中生菌素系列产品主要针对的是经济作物,在柑橘溃疡病、黄瓜细菌性角斑病、苹果轮纹病斑点落叶病、番茄青枯病、烟草青枯病、香梨火疫病等众多作物病害靶标上有明确防效。德强生物的产品主要以宁南霉素、枯草芽孢杆菌为主线的生物杀菌剂,在推广过程中,不管是产品本身还是叠加的应用技术,从不设限,不设置区域不设置作物,只针对“根”与“土”,通过样板市场打造等进行引爆,以作物来进行串联,在区域内提高认知,共享成果。如今,随着生产和应用技术以及市场教育的普及,生物制剂的价格由“贵族”飞入寻常百姓家。农户需要高性价比的、能够解决常规肥药无法解决的生产问题的产品,渠道商需要生物制剂类产品来帮助其扩充利润空间。两端都有需求让生物制剂在大田市场前景广阔。科迪华农业科技一直非常重视中国市场的发展,继杰伴之后,创新生物固氮菌产品即将在中国登陆,使数十万中国大田作物种植户受益。
慕恩生物PPFM发酵罐
慕恩生物菌株平板展示
作为国内生物制剂的代表企业,慕恩生物目前在土传病害、线虫防治、解磷抗逆增产、保花保果以及叶部病害的预防方面都有相应产品推出,公司高级市场总监段栌钦表示,慕恩生物大力研究微生物+其他品类产品的策略,包含微生物+化药、+微量元素、+氨基酸等,不断在保证活菌数,保证溶解性,综合增效等方面精进技术,扩大产品功能。按照目前的数据和市场影响来看,生物制剂领域还缺乏具有全国影响力的功能产品出现,所以对一个刚刚在农资市场站稳脚跟,但整体相对分散的生物制剂的情况来说,一、未来将会在微生物菌剂、微生物菌肥、微生物代谢产物、生物农药等各个领域诞生销量优势企业。这些企业依托技术、原材料、营销、策划等形成销量占比超过20%。再通过销量优势逐渐兼并整合其他同一类型的企业,形成滚雪球模式,销量做得越大,采购生产成本越低,行业门槛就越高,最终形成原材料+研发+盈利相互正向刺激的头部企业,掌握定价权和话语权。二、传统的农化优势企业会进入生物制剂市场,形成新的竞争格局。传统农化企业会依托自身在科研、渠道、资金上的优势,投入巨大人力物力通过兼并、研发、引进等不同方式进入生物制剂市场,加快推动生物制剂市场不断变革和优化。三、未来生物制剂很多种,但核心可能是微生物。在市场竞争到一定程度后,依托源头的微生物菌株的发现和创新将更加重要。微生物不同菌株的不同功能如何在作物中得到不同定位?微生物代谢产物的研究是否能诞生下一个阿维菌素?微生物如何与传统农药、生物刺激素深度融合成解决方案等?这些都是将来非常重要的研究和演化方向,这都指向一个核心。微生物菌种的发现、筛选、改造和应用将是未来生物制剂最大的竞争点,同时也是门槛最高,与国外差距最大的地方。对现在、未来准备进入或者已经进入生物制剂这个领域的企业来说,目前的市场不缺高级营销手段,也不缺高大上的概念和想法,缺的是以作物需求为核心,认认真真研究作物,并以此为依据针对性出品产品的企业。作物千千万,作物的需求也是千千万,生物制剂产品终归只能满足某一方面的作物需求。生物制剂领域企业能做的是既要在一个点做深度满足作物一个面的需求,也要跳出来以宏观视野看作物整体,同时结合其他领域优秀的产品去推出有效的解决方案,并以始(产品、品质、环保等)为终地去研究、出品、推广,才能在生物制剂领域成为领导者和核心企业。随着创新生物技术越来越多从实验室走向市场,生物制剂正在成为一个全新的赛道并高速发展。
机遇与挑战共存,当然,谁抓住机会,解决了发展的瓶颈,谁就意味着引领行业。
值得欣慰的是,随着国家政策的扶持以及使用者对生物制剂的认知加深,越来越多的企业愿意加入进来,从科技力量、专业角度让生物制剂更具性价比,更贴近市场。
目前,我国正处于生物制剂爬坡期,想要赶上国外巨头,就需要在研发和技术创新上下功夫,同时在商业模式上突破,不断地将应用场景具体化。更重要的是,面对竞争和诱惑,企业要坚守初心,各自把擅长领域的产品都做到极致。以“专业化”和“科技实力”来进行细分市场领域的资源整合。只有这样,生物制剂才能走上良性发展道路,才能在农业生产中大有用武之地。
特别感谢:慕恩(广州)生物科技有限公司高级市场总监段栌钦、科迪华生物制剂产品线品牌经理陈云云、德强生物股份有限公司企划副总监王君、福建凯立生物制品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苏高阳对本专题的大力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