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曲病防控已到“破局时刻”—— 专访黑龙江省植检植保站首席专家林正平
盛夏七月,黑龙江省广袤的水稻田即将迎来关键的抽穗扬花期。然而,这片看似生机盎然的“绿色海洋”背后,正悄然酝酿着一场与时间的赛跑的稻曲病防控攻坚战。作为黑龙江省水稻三大病害之一,稻曲病近年来呈周期性爆发态势,2019年、2024年两次大流行导致部分产区水稻产量遭受重创,损失惨重。
“农户对于稻曲病的防治意识不够强烈,每隔几年便要大发生,一定要提高警惕。”黑龙江省植检植保站防治与药械首席专家林正平在接受本报专访时直言,“稻曲病的防治,核心要点就在于一个’防’字,预防工作做得好,才能将损失降到最低。”
与时间赛跑!破口前7天是防控“黄金窗口期”
稻曲病由稻绿核菌引发,这种病菌十分狡猾,以菌核的形式潜伏于土壤之中,伺机而动。在高温高湿的适宜条件下,病菌借助气流与雨水迅速传播,重点侵染水稻穗部,导致稻穗上形成墨绿色的霉坨,严重影响水稻的外观品质。更为严重的是,这种病害不仅会直接降低稻谷的千粒重和商品率,其产生的毒素还可能对粮食安全构成潜在威胁,给农业生产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
林正平分析指出,黑龙江省土壤中稻曲病菌的菌源量十分充足,为病害的发生提供了充足的“源头”。近年来,黑龙江省气候异常现象频发,气温波动较大,降水时空分布不均,为病菌的繁殖创造了极为有利的“温床”。然而,更严峻的问题在于,农户对稻曲病的认知仍停留在“偶发灾害”的层面,缺乏系统的防治知识和科学的防控意识,导致防治措施不到位,病害得以反复肆虐,给水稻生产带来极大的困扰。
以五常市为例,作为“稻花香”品种的核心产区,这里不仅是黑龙江优质稻米的代表,孕育出了闻名遐迩的五常大米,但同时也是稻曲病的高感品种种植区域。据了解,2024 年五常部分田块因稻曲病的侵袭,减产幅度高达 40%。
林正平着重强调,稻曲病的防治窗口期极为关键,破口前一周是实施药剂防控的黄金节点。在这个时期,水稻穗部尚未完全暴露,药剂能够在穗部表面形成一层有效的保护膜,阻断病菌的侵染途径。然而,这一关键时期比稻瘟病的防治时间还要早一周,许多农民由于缺乏相关知识,没有意识到这一时期的重要性,或者无法准确把握施药时机,导致防治效果不佳,病害得以趁虚而入。
新药破局!氯氟醚菌唑开启“防病增产”新时代
传统上,稻曲病的防治主要依赖戊唑醇、井冈霉素等药剂,这些药剂在过去的防治工作中发挥了一定的作用。但随着长期大量使用,病菌逐渐产生了抗药性,如今防效已大不如前。更令人担忧的是,目前黑龙江省 60%以上的稻田仍依赖单一的戊唑醇防治方案,这种单一的用药模式不仅无法有效控制病害的发生,还为病害的大规模爆发埋下了巨大的隐患。一旦病菌产生抗药性,现有的防治手段将陷入困境。
林正平进一步介绍说,在当前农业绿色发展的背景下,植物健康型农药越来越受到关注和推崇。所谓植物健康型农药,就是在有效防治病害的同时,能够对作物的代谢过程产生积极的促进作用,提高作物的抗逆性和生长质量。在众多药剂中,氟环唑防治稻曲病的效果相对较好,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控制病害的发展。
随后,林正平又提到,当下农业生产中比较提倡“一喷多防”的防治策略,即在一次施药过程中,同时防治多种病害。对于水稻来说,既要防治稻曲病,又要防治稻瘟病,那么一个较好的药剂配方便是“吡唑醚菌酯 + 氟环唑”。这种配方能够充分发挥两种药剂的协同作用,提高防治效果,减少施药次数,降低生产成本。
在抗性治理的巨大压力下,氯氟醚菌唑的出现为稻曲病防控带来了新的希望,成为破解当前防治困境的“关键利器”。据林正平详细描述,氯氟醚菌唑属于新一代植保健康类农药,具有独特的作用机制和优异的防治性能。去年,黑龙江省专门安排了 100 个示范区,对“氯氟醚菌唑 + 吡唑醚菌酯”这一防控方案进行了大规模的试验和推广。试验结果显示,该方案对稻曲病的防控效果非常显著,防效达到了较高水平。
“防病,从本质上看就是为了提高单产。考核防治效果的最终指标就是增产效果。”林正平对氯氟醚菌唑的防病增产效果给予了充分肯定。他解释说,氯氟醚菌唑不仅能够有效防治稻曲病,减少病害对水稻生长的影响,而且对于水稻延缓衰老、促进灌浆具有明显的效果。这就是大家口中常说的“防病增产”。
更令林正平关注的是氯氟醚菌唑的持效性。据他介绍,稻曲病和稻瘟病的预防时间相差一周左右,而氯氟醚菌唑具有较长的持效期,能够在这段时间内持续发挥防治作用。这使得通过一次施药就能同时防控两种病害成为可能,大大减少了人工投入和成本支出,提高了防治效率和经济效益。
此外,林正平还提到,纹枯病也是农户在水稻种植过程中容易忽视的一种病害。实际上,纹枯病一旦发生,会导致水稻叶片早衰、植株倒伏,严重影响水稻的正常生长和产量形成,给水稻生产带来极大的损失。而且,防治纹枯病的时间相对更早一些,需要农户提前做好防治准备。
那么,是否存在一种药剂能够同时应对稻瘟病、稻曲病和纹枯病这三种常见病害呢?林正平表示,“氯氟醚菌唑 + 吡唑醚菌酯”这一配方就是比较适合的选择。例如,在以稻曲病为主的五常地区,农户一定要严格按照稻曲病的防治时间为节点,充分利用氯氟醚菌唑持效期长的优点,科学合理地安排施药时间和次数,就可以实现“一药三防”的目标,有效控制多种病害的发生。
对于稻曲病的防控工作,林正平深有感触地说:“稻曲病可能在你不注意的时候,狠狠给你来一下。”为此,他希望广大农户一定要加强稻曲病的预防意识,不能存有侥幸心理,充分认识到预防工作的重要性。只有从“被动治灾”转变为“主动预防”,才能让稻曲病无处遁形,推动防治理念再次升级,切实守住黑龙江稻米的品质与产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