钾肥:中国钾肥供应新格局的形成
中国钾肥储量居于全球第五位,但中国钾肥的产量在国际上属于相对偏低的水平,在国内钾肥消费量持续较高的水平下,中国形成了特有的钾肥供应形势,即国产+进口+老挝反哺的局面。
国产氯化钾的产量处于持续下降的走势
中国钾肥的生产主要集中在青海地区,虽然中国的钾资源含量位列全球第五名,然而中国的可溶性钾资源相对有限,因此在国内可开采的钾资源有限的情况下,国产氯化钾的产量呈现了逐渐递减的状态。
图1 2021-2025年中国氯化钾年度产量走势图(万吨;右轴:%) |
数据来源:隆众资讯 |
由图1所示,在近五年期间,2022年国产氯化钾的年度产量达到了五年的最高,随之开始逐年递减,且在2025年预估国产氯化钾的总产量或将仅在600万吨左右的水平,总供应量仍处于偏低的状态,且不排除2025年的国产氯化钾产量将成为近五年的最低年度,因此国产氯化钾的供应情况成为国内市场的关注点。
图2 2025年1-8月份中国氯化钾月度产量走势图(元/吨;右轴:万吨) |
数据来源:隆众资讯 |
中国氯化钾的装置生产有相对明显的季节化,在上半年初,1-2月份的国产氯化钾产量处于较低的水平,但下半年从八九月份开始,国产氯化钾厂家装置则进入产量增幅期,故而往往下半年的氯化钾产量将略高于上半年的氯化钾生产产量。由图2所示,中国氯化钾的产量同比减少3.83%,1-8月份中国氯化钾的总产量仅在361万吨。
国内氯化钾的市场价格与氯化钾的供应量息息相关,在国内氯化钾供应整体相对紧张的状态下,氯化钾的市场价格呈现了持续高位的走势。由图2所示,在2025年的3月份,国内氯化钾月度平均价格呈现了大幅的拉涨,随着国家政策的出台,国储钾肥货源进行持续的拍卖,一定程度稳定了春耕旺季市场氯化钾的市场价格。随着旺季市场的逐渐转淡,氯化钾的市场价格亦小幅回调。但在7月份,进口氯化钾货源供应不足,而国产氯化钾的货源进一步减少,因此氯化钾市场价格再度出现了涨幅,甚至高端价格已经突破上半年的市场高位。随着氯化钾市场价格的不断拉涨,骨干钾肥企业再次倡导,让利放货,维护国内氯化钾保供稳价的政策,市场价格再次趋于平稳,但价格双轨制的局面显现。
中国氯化钾进口量亦出现明显减少的趋势
表1 2021-2025年中国氯化钾月度进口量(万吨)
数据来源:海关官署、隆众资讯
如表1所示,近五年的氯化钾进口数据,在2021-2022年国际形势并不稳定的影响下,中国氯化钾的月度进口量均处于较低的水平,甚至在2021年,最低的月度进口量甚至只有29.04万吨。但随着进口量的不断恢复,在2023-2024年平均月度进口量均在100-110万吨左右,甚至创造了2024年12月份进口量141.47万吨的历史高位。
然而,在2025年,尤其是在下半年,中国氯化钾的进口量持续较低,从5月份开始氯化钾的进口量不断下降,持续至6月以及7月。虽然中国新年度大合同在6月份顺利谈成,但在保税区无货源,新货发运略显缓慢的情况下,在8月才陆续有部分新合同的货源抵达国内市场,也就造成了国内氯化钾整体货源供应不足的局面。
国产+进口+老挝反哺中国的新局面形成
图3 2025年1-7月份中国进口氯化钾分国别占比图(%) |
数据来源:海关官署、隆众资讯 |
由图3所示,在2025年1-7月份,中国进口氯化钾来源国最多的仍是俄罗斯,进口总量达到了247.90万吨,占比达到了36.39%;进口第二名的是白俄罗斯,进口总量达到142.79万吨,占比达到了20.96%;老挝的氯化钾进口量已经超过了加拿大的进口量,达到了第三名,总进口量在110.43万吨,占比达到了16.21%。
目前老挝氯化钾的生产商均为中国企业,在老挝开矿虽然困难重重,但在国内矿产资源不足的情况下,海外找矿之路势在必行,老挝率先实现了反哺国内的目标。随着老挝钾肥企业的不断扩产,老挝钾在国际以及在中国的地位越来越重要,较大程度上补充了国内氯化钾供应量持续减少的缺口。
海外寻钾势在必行
随着老挝钾的反哺国内,补充了国内氯化钾的货源紧缺局面,使中国在国际氯化钾市场谈判中占据了主要的地位。中国作为全球重要的钾肥需求国,年度钾肥大合同的谈判备受国际及国内市场的关注,通过钾肥大合同谈判,打破了国际钾肥市场的寡头垄断格局,推动中国参与国际钾肥规则制定,大合同价格成为国际市场走势标杆性的作用。为此,中国持续海外寻钾,寻求更多的钾肥反哺国内市场,增强了中国谈判小组在国际钾肥市场的话语权,为农业生产的钾肥保供稳价提供有力支持。另外,大合同谈判争取到较低的钾肥进口价格,能够直接降低农民的用肥成本,提高农民种粮积极性,对于维护粮食安全具有重要作用,因此海外寻钾势在必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