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农业大学张丽红教授揭秘“磁聚智能水凝胶肥料”新成果
8月19-21日,中国磷复肥工业协会主办的“2025全国复合肥与肥料助剂产业创新发展论坛”即将在河南洛阳盛大召开。作为行业年度盛会,本届会议将共享前沿实用技术与优秀实践成果,系统讨论行业现存问题及解决方案,搭建企业与科研单位协同合作平台。其中,安徽农业大学张丽红教授将在8月21日上午的“产品创新与肥料助剂”板块,专题报告“磁聚智能水凝胶肥料开发与应用”实践成果,全面展示其团队在绿色智能肥料领域的突破性成果。
当前,我国农业正面临化肥利用率低、土壤退化、面源污染、极端天气多发等多重挑战。随着农业绿色发展需求升级,化肥控肥增效与环境友好成为行业转型关键。作为“十四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巢湖流域农业面源污染全程防治与智能管控技术集成及应用,项目编号:2023YFD1702100)的核心成果,安徽农业大学张丽红教授团队和安徽朴茂农科技术团队共同研发的磁聚智能水凝胶技术,为破解这些难题提供了解决方案。该技术创造性地将磁性纳米粒子与天然生物基桥接粒子相结合,通过界面配位自组装构建具有环境响应能力的三维水凝胶体系,实现智能响应土壤环境变化、灵活精准释放养分,确保作物在各生长阶段得到持续、精准的养分供应。
磁聚智能肥料助剂微观形貌
磁聚智能水凝胶作用机理简图
“磁聚智能水凝胶”三大核心技术突破:
1.磁吸养分,精准释放。通过磁性纳米粒子与生物基桥接粒子聚合技术,肥料养分像磁铁一样吸附于作物根系,减少淋溶损失。在2025年5月安徽庐江稻茬麦示范田的实测数据中,磁聚智能水凝胶肥料一次性基施(50公斤/亩)的肥料产投比高达1:8.39,分次施用(40kg基施+10kg追施)更实现亩产490.8公斤,较常规施肥增产3.4%,同时减少肥料用量23公斤/亩,综合效益提升近百元。
2.聚力土壤,激活生态。重构土壤团粒结构,打造“根际生命共同体”,唤醒土壤微生物群落,改善土壤微生态,有效缓解土壤贫瘠或养分短缺,提升土壤肥力。田间试验结果表明,与传统施肥模式相比,该技术使氮、磷排放量降低约20%,可以有效缓解农业面源污染压力。
3.智控营养,按需供给。磁聚智能水凝胶肥料可根据土壤pH值、温湿度等环境因子动态调节养分释放节奏,实现“智能响应、根肥互馈”。常规田麦穗一排只有2个籽粒,而示范田麦穗一排有3个籽粒,且籽粒十分饱满,表明磁聚智能水凝胶肥料供肥充足且养分配比科学,为高产打下坚实基础。
张丽红教授团队与安徽朴茂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开展合作,已将磁聚智能水凝胶技术进行产业化,物化产品“磁聚智能水凝胶肥料”。该产品在巢湖流域的稻茬麦、水稻、玉米等作物上广泛应用,不仅实现每亩近百元的综合效益提升,更形成“智能肥料研发—精准施用—污染拦截”的全链条解决方案。2025年6月的最新测产数据显示,示范田小麦亩产达490.8公斤,肥料产投比跃升至1:9.81,远超常规施肥水平。其核心助剂“磁聚智能水凝胶”在第32届磷复肥行业年会上一经亮相,便以“物化阻控、持久供肥、智能响应、精准释放”的特性引发行业轰动,被评价为“解决传统肥料易流失、提升作物抗逆防病的创新性方案”。
本次论坛还邀请了中国农业科学院土壤肥料研究所研究员赵秉强教授、中国海洋大学王鹏教授、中国科学院青岛生物能源与过程研究所苏航博士等专家,围绕化肥产品创新与产业绿色转型升级、合成生物学应用等前沿领域展开分享。
同期举办的技术展览将集中展示“磁聚智能水凝胶及其绿色智能肥料”等国内外新型肥料与助剂的最新产品,为企业提供市场拓展与技术合作的黄金机遇,携手开创农业绿色新未来!
智能水凝胶肥料技术创领者
打造绿色智能肥料技术应用急先锋
朴茂农科持续为客户创造差异化价值
技术服务热线
李 彬:13966784711
王元晨:13965060577
倪元昊:15955620074
夏 强:18109690975
廖 宇:15056905755
张凤云:138666687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