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届植保会十大核爆点:从人潮到浪潮,谁将重构行业未来?
2025年11月21日,第三十九届中国植保双交会如约在英雄城南昌盛大开启。
本届双交会最直观、最令人振奋的爆点,莫过于远超预期的人气。展厅内摩肩接踵,通道上水泄不通,各大企业展台被围得里三层外三层,洽谈区一座难求。“今年人真多!”成为参展商和观众之间不约而同的感慨。
这种“挤爆”现场的盛况,传递出多个积极信号:首先,这反映了行业在经历波动后,强烈的交流与合作需求得到集中释放。从业者迫切需要面对面获取最新信息、探寻商机、学习技术。其次,空前的人气是市场信心的风向标,表明从业者对农业基本盘和植保市场前景保持长期乐观。再者,这也凸显了植保双交会作为行业顶级平台的不可替代性,它不仅是产品交易的集市,更是趋势发布、政策解读和人脉汇聚的核心场域。这股涌动的人潮,是整个行业强大内生动力和韧性的最生动体现。
人潮,虽说是本届植保双交会最直观的风景;但真正的行业“核爆点”,深藏于汹涌人潮之下。一证一品定格局,创制崛起显实力,方案为王、智慧赋能……从顶层政策的根本重塑,到中国创制化合物的群体突破;从智能植保的全面落地,到根际健康的前瞻布局——十大焦点,正在重新定义中国植保的未来图景。
如果说人潮是展会的“体感温度”,那么“一证一品”无疑是讨论的“沸点”。这一即将于实施的农药管理新政,成为从开幕式论坛到企业间交流的绝对热词,领导与专家在开幕式上进行的权威政策解读,吸引了最专注的聆听。
“一证一品”政策要求一个农药登记证只能对应一个产品商标,旨在严格规范农药标签管理,打击“套证”乱象,推动产品追溯体系的完善。这意味着,过去一个登记证下挂多个品牌产品的模式将终结,企业的品牌战略必须与产品研发和登记深度绑定。此举将大幅提高行业合规门槛,迫使缺乏自主登记能力的企业出清,同时鼓励实力型企业更加专注于产品品质与品牌建设,从而引领行业从营销战、价格战走向品牌战、价值战。这是行业走向规范化、高质量发展的顶层设计与关键一步。
在“一证一品”政策背景下,展台上企业的“证件墙”显得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具含金量。农药登记证、绿色认证、国际标准证书等被摆在最醒目的位置。
拥有更多、更全、更具前瞻性的证件,意味着企业在新规下掌握了先发优势,能够切入经作、出口基地等高附加值市场。这场“证件秀”实质上是企业研发实力、合规能力和长远战略定力的集中体现,它构筑了一道坚实的“绿色壁垒”,正在加速行业的洗牌与分化。
“我们不再只卖农药,我们提供作物全程健康解决方案。”这句话已成为本届展会上所有主流企业的标准口号。方案为王,企业从单点卖产品,转向系统性地“做方案”,已成为不可逆转的潮流。
无论是先正达集团、科迪华为代表的外企还是以诺普信、国光股份为代表的众多国内企业都在推出作物专项套餐,其核心逻辑已非简单的产品捆绑,而是一场深刻的战略转型,都在围绕客户需求与核心作物提升用户收益。使企业加速从单纯的“产品供应商”转变为深度绑定用户的“解决方案服务商”。
这种模式通过“产品+技术+服务”的一体化交付,直击规模化种植者对“省心、省事、保障收益”的核心需求,从而在红海市场中构建起以信任和效果为导向的差异化壁垒。
“药肥”专区依然是本届展会的人气高地,但其内涵已显著深化。
药肥的进化路径清晰可见:1.0阶段是解决“省工省力”的劳动力痛点;2.0阶段则通过技术升级,致力于成为“作物营养与健康综合管理方案”的关键一环。企业不再满足于简单的物理混配,而是追求农药成分与肥料元素在作物生理上的协同增效,将施药施肥与作物全生育期的健康管理深度绑定。这标志着药肥正从一个细分品类,升级为连接植保与营养、服务规模化种植的核心载体。
本届展会上,生物农药的阵营与声势空前壮大。慕恩生物、河北农信、钱江生化、万力华、西安展鹏、浙江世佳、惠民中联、百农思达等一批企业集中亮相,展示了包括微生物菌剂、植物源农药、生物化学农药等在内的多元化生物防控产品与综合方案。
生物农药的蓬勃发展,不仅是绿色农业的实践,更是农化行业与生物技术深度融合、迈向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标志。
本届展会最令人振奋的技术爆点,是一批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新一代创制化合物集中亮相。清原农冠的氟砜草胺等四大创制产品、泰禾股份的环丙氟虫胺等,覆盖了除草、杀虫等多个关键领域。
清原农冠无疑是这一领域的旗帜,其带来的氟砜草胺、氟草啶、氟氯氨草酯、噁唑氟虫胺四大创制产品,覆盖了水稻田抗性杂草治理、杀虫剂等多个关键领域,展示了其深厚的研发平台实力。与此同时,泰禾股份的创制杀虫剂百施佳®(10%环丙氟虫胺DC)的发布,进一步壮大了中国创制农药的阵营。这些原创成分不仅意味着中国企业开始掌握行业最顶层的话语权和定价权,更能针对中国市场的特定难题(如稗草、蓟马抗性)提供全新解决方案,这是任何仿制产品无法比拟的核心竞争力。他们的“群体突破”标志着中国农药研发实现了从“仿制”到“创制”的历史性跨越,开始掌握行业顶层话语权。
本届展会上,土壤健康成为企业布局的重点赛道。以地卫士为代表的专业服务商,直接定位为“根际健康管理专家”,而云大科技等企业则推出了“生根、健康、营养”三合一的根际健康综合方案。
行业共识已从“关注地上病虫草害”延伸至“维护地下根际生态健康”。企业布局逻辑清晰:一是问题导向,连作障碍与土传病害已成为制约经作区可持续发展的核心瓶颈;二是效果驱动,通过生物菌剂、生物刺激素等手段改善根际微环境,能从根源上提升作物抗逆性、减少后期用药,是实现“减药增效”的关键路径;三是价值升维,根际健康管理将植保服务链条前置和拉长,从“治病赚钱”转向“护航全程收费”,开创了全新的价值空间。
热门成分产品仍是技术的基石和市场的焦点。本届展会上,氯虫苯甲酰胺、丙硫菌唑、精草铵膦、氟吡菌酰胺、砜吡草唑、溴氰虫酰胺几大热门产品成分的角逐尤为激烈,清晰地展现了行业的技术风向。
这几大热门产品国产化进程的加速,引发了激烈的市场竞争和价格博弈,是观察专利后市场的典型样本。
展馆内,大疆农业、托普云农、金旺智能等企业的新品演示区人头攒动。本届展会,大疆发布了三款新型智能无人机,不仅在载荷、续航、避障等硬件上迭代,更在智能播撒、变量施药、AI识别病害等“大脑”层面实现突破。
金旺智能则带来了自己刚发布的AI语音切换·磁悬浮瓶装线与袋装线,厂长AI小助手机器狗与农化行业首台人形机器人“金智劳动者”,持续推动农化制剂生产向智能化、无人化迈进。”
托普云农则带来了农业AI智能体 “问稷”,推出了无人机低空巡检系统、田间侦察兵巡检系统、农业AR智能分析系统、地面巡查无人车等 “AI+” 新装备,构建 “天空地一体化病虫害监测防治系统”,实现从单点监测到全域覆盖的跨越式升级。也就是说智能植保、制造不再局限于飞行平台,而是贯穿于监测、诊断、决策、执行的全链条。
在不少企业展台,你都可能看到专业的灯光、摄像机和主播。企业“都在做直播”已不是新鲜事,但本届展会的直播内容明显升级。
早期的直播多是品牌宣传和促销带货,而现在的直播更侧重于深度内容。某企业负责人解读行业、顶级专家讲解技术、田间达人分享实战经验……直播成为了企业进行品牌塑造、客户教育、渠道招商和技术服务的核心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