遭遇“倒春寒”,化肥承储企业呼吁“灵活”应对

作者:中国农资传媒 2024/4/10 9:38:58
从走访一线的反馈来看,农民整体对今年春耕期间的化肥供应表示满意,特别是价格方面,相比春耕前期和去年同期有大幅回落,没有买到“贵化肥”。在国家相关部门的关心下,今春化肥的保供稳价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果。从目前国内的产量和市场供给来看,春耕期间化肥价格仍将低位徘徊。在取得阶段性成果的背后,承担国家化肥商业储备的企业功不可没。在各地进入春耕前的关键节点,各承储企业将储备肥有序放库,保障了化肥社会供给量,硬是

从走访一线的反馈来看,农民整体对今年春耕期间的化肥供应表示满意,特别是价格方面,相比春耕前期和去年同期有大幅回落,没有买到“贵化肥”。在国家相关部门的关心下,今春化肥的保供稳价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果。从目前国内的产量和市场供给来看,春耕期间化肥价格仍将低位徘徊。


在取得阶段性成果的背后,承担国家化肥商业储备的企业功不可没。在各地进入春耕前的关键节点,各承储企业将储备肥有序放库,保障了化肥社会供给量,硬是把市场价格“打”了下来,不过令承储企业没想到的是,储备肥放库后价格下跌属于正常的市场反应,预期是稳定价格,但今年价格跌得有点猛,出现了严重倒挂。


根据企业集体反映,在去年冬季储备期间,受原材料、物流、仓库等因素的影响,再加上扎堆拿货,成本大幅上涨,而当前市场供应充足,价格下跌形成严重倒挂,特别是尿素价格每吨相差200~300元,承储企业面临严重亏损。储得越多,亏得就越多,尽管有相关政策支持,但对大型承储企业来说也只是杯水车薪。


承储企业需要执行淡储旺销的购入和出库政策,尤其是在用肥旺季,必须保证一定量的化肥投放市场,无论市场发生什么样的变化,企业都要集体守约,即便是“洪水猛兽”,也要画地为牢,严格履行储备的责任和义务,当然也要承担亏损的风险。在今年特殊的市场环境下,承储企业可以说是在咬紧牙关中坚定前行,如何保护承储企业的积极性,护航国家粮食安全,或许将成为稳固化肥商储政策的又一新课题。


有不少企业提出了针对性的建议,总体可聚焦在“灵活”二字上。


一是 灵活的储期、储量和品类;

二是 灵活的放库期、投放数量和区域;

三是 根据市场变化,实行灵活补贴;

四是 个别区域,进一步规范和明示验收标准。


针对上述声音,国家相关部门和协会正在广泛征集意见,期望能够在坚定的执行中根据市场环境变化与时俱进。


从2004年开始执行的国家化肥商业储备到今年已经走过整整20个年头,其在化肥保供稳价、调节淡旺季和供需平衡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从起初的615万吨发展至今,国储政策能够执行到今天实属不易,特别是在国内化肥产能过剩较为严重的几年,关于制度是否有必要执行的声音不绝于耳,但国家相关部门站在产业发展的角度分析新旧产能替换的种种问题,与业内有责任有担当的企业坚定地执行这一政策,用市场的角度来印证这种坚持是正确的。尽管这20年来市场遭遇过几次大的“倒春寒”,承储企业有过较大损失,但企业依然能够养伤蓄锐、重振旗鼓,遵循商业淡季储备中的“商”字精神,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愿平等的原则,凡是参与过的承储企业,都值得业内的尊敬。


中国的粮食安全需要化肥行业底层支撑,化肥行业的健康发展需要成熟稳定、有责任感的企业担当和支撑。据悉,本季储备结束后,国家相关部门将创新和完善承储制度,坚定这项利国利民的政策稳步前行。无论如何创新,都是为了更好地服务“三农”、端牢“中国饭碗”,也需要更多愿意担当、有实力担当的企业参与其中,为中国农业保驾护航。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