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万罚单敲响警钟:农药出口,诚信比利润更重要

作者:农资导报 岚晞 2025/11/11 10:48:16
近日,上海海关官网信息公开发布一则处罚信息:某企业因申报出口信息是1种农药,而实际货物却是6种不同的农药,被处罚款11万元。可见,部分企业存在逃避进出口贸易规则的侥幸心理。从事件细节来看,企业申报与实际货物不符的行为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法》第八十六条第三项“进出口货物向海关申报不实”,是典型的违法行为。而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行政处罚实施条例》第十五条第三项规定,进出口货物的品名、税则号列
近日,上海海关官网信息公开发布一则处罚信息:某企业因申报出口信息是1种农药,而实际货物却是6种不同的农药,被处罚款11万元。可见,部分企业存在逃避进出口贸易规则的侥幸心理。
从事件细节来看,企业申报与实际货物不符的行为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法》第八十六条第三项“进出口货物向海关申报不实”,是典型的违法行为。而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行政处罚实施条例》第十五条第三项规定,进出口货物的品名、税则号列、数量、规格、价格、贸易方式、原产地、启运地、运抵地、最终目的地或者其他应当申报的项目未申报或者申报不实的,应依照规定予以处罚,并没收违法所得。事件的处罚有理有据。
报关单上未写明真实产品的剂型和危险品类别,若真实产品均为悬浮剂,大概率可推测为液体9类危险品。这种模糊申报、隐瞒关键信息的做法,不仅增加了海关监管难度,更给物流运输、仓储等环节带来潜在安全隐患。一旦在运输途中因货物性质不明引发安全事故,后果不堪设想。
在国际贸易中,农药作为特殊商品受到各国严格监管,有严格的登记和准入要求,以保障农业生产安全、生态环境安全及消费者健康。准确申报农药成分、类别等信息,是确保合规出口的基本前提,也是企业应尽的社会责任。此次涉事企业的违规操作,不仅破坏了海关监管秩序,更可能影响我国农药产品在国际市场的声誉,甚至引发国际贸易纠纷,损害整个行业的利益。
然而,这并非个例。近年来,类似因申报不实、违规出口农药而受处罚的事件时有发生。部分企业为追求短期利益,心存侥幸,忽视合规管理。然而,随着全球贸易监管日益严格,海关查验技术不断升级,任何违规行为都难以遁形。
2025年以来,农药监管从“一证一品”到严厉打击“反内卷”,再到如今海关凭借大数据对违规出口行为进行高频次、高透明度的通报与处罚表明,国家对于农药的全生命周期管理,已经从源头生产延伸至出口通关的每一个环节,监管之网正越收越紧。对于国内农药企业来说,曾经的“侥幸”与“变通”空间已基本被封死,在全球化竞争与国内国际“一盘棋”的监管格局下,企业唯有坚守合规底线,强化内部管控,提升诚信经营意识,才能在国际贸易的浪潮中稳健前行,实现可持续发展。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