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钱”是今年种姜第一要务!这两条“省钱思路”你知道吗?

作者:963种好姜 徐友海 2022/5/11 11:41:26
2022年生姜种植已经完成,但是始终低迷的姜价却成了众多生姜种植者心中的一道坎。因为这道坎,多数已经完成种植的生姜种植者在心中始终盘算这样一笔账“今年的投入和产出能成正比吗?这样的价格今年种姜会挣钱吗?”为了应对这样的顾虑,在生姜种植过程中,大家能够想到的方式就是怎样尽可能的在投入上“省钱”,因为不管怎样看,省钱是应对今年生姜种植风险的最好方式之一。那么问题来了,作为生姜种植者您真的会“省钱”吗?

图片

2022年生姜种植已经完成,但是始终低迷的姜价却成了众多生姜种植者心中的一道坎。

因为这道坎,多数已经完成种植的生姜种植者在心中始终盘算这样一笔账“今年的投入和产出能成正比吗?这样的价格今年种姜会挣钱吗?”

为了应对这样的顾虑,在生姜种植过程中,大家能够想到的方式就是怎样尽可能的在投入上“省钱”,因为不管怎样看,省钱是应对今年生姜种植风险的最好方式之一。

那么问题来了,作为生姜种植者您真的会“省钱”吗?生姜种植过程中又应该如何省钱呢?

要想明确生姜种植过程中该如何省钱,我们需要先了解生姜种植的整体投入情况。

图片

分析目前生姜种植的整体投入,大体可以分为“播种设施的投入(包括拱条、钢管、棚膜、遮阳设施等)、灌溉设施投入(包括滴灌设备、微喷设备等)、姜种投入、营养投入、植保投入、人工投入、水电投入和地租投入”8类。

8类,又可以分为三个大类。

图片


▍细分投入,精打细算

第一类是固定投入,这类投入不会因为生姜价格的变动而变动。主要包括人工投入、水电投入和地租投入一般这些投入在某个具体的区域、具体年份基本不变,是固定的也是不可省的投入。


图片

第二类是稳定投入,这类投入相对固定,但是受到行业市场因素的影响,其价格也会出现变动,主要包括播种设施的投入、灌溉设施的投入。如棚膜的价格、钢管的价格在近两年就有所波动上涨,而涉及到这些材料的投入,如播种设施的投入和灌溉设施投入都会相应的调整。尽管其相对稳定,但是作为生姜种植者而言,这些投入显然“省钱”的空间并不大,除非我们改变播种模式或者灌溉方式,由6米膜改为2米膜,由滴灌或微喷改为大水漫灌,很显然并不可行。再加上这些设备本身就具备折旧的属性,因此其变动性可以忽略不计,省钱的意义也不大。

图片

第三类是变动投入,这类投入会随着生姜市场价格的变动而变动,主要包括“姜种投入、营养投入、植保投入”。例如姜种投入,虽然姜种量变动不大,但是价格会随着生姜价格的波动而变动,同样属于不能省的投入。营养投入和植保投入则是因为种植者的固有观念在变动,这也是我们生姜种植者认为最能够“省钱”的地方。

所以你看,这样分析下来你会发现生姜种植能够“省钱”的投入,只有植保投入和营养投入。

也正是因为这样,广大希望“省钱”的生姜种植者开始大量缩减在营养和植保上的投入,以此来降低种植风险。


▍让土壤和生姜帮您“省钱”

这种一刀切的“省钱”方式,就像小孩得了“扁桃体炎症”,部分家长采取切除手术治疗的方式一样,短时间看似是对症治疗而且一劳永逸,但是长时间看就显得很不明智了。

为什么这样讲呢?因为,营养和植保投入,对于生姜的产量和品质都在一定程度上起决定性的作用。就像小孩子的扁桃体,在一定程度上它是抗细菌抗病毒的第一道防线。

一刀砍掉是“省钱、省心”了,但是对小孩子而言,就要增加其他防线的负担以便抵御细菌病毒。对生姜种植而言,就需要在其他地方弥补由缺乏营养供应、提前预防带来的后果,例如缺乏营养所降低的产量及品质、治疗病害所增加的投入及损失,而这种新的负担和弥补的成本则从另外的地方大大增加了。

图片

道理讲到这里,接下来咱们就要从营养投入和植保投入两个方面详细阐述如何“省钱”了。

省钱思路一:发挥土壤潜力,让土壤帮你“省钱”。

生姜要获得产量,就需要营养、需要养分,但是养分从哪里来呢?

一方面是通过咱们施肥加入,另一方面是通过土壤有效养分供应。

当然这里需要强调一下,总的来看土壤有效养分的含量是比较低的,必须通过人为施肥来调节,才能满足作物对养分的需要。

看到这里,有的老师可能会讲,既然要人为施肥,又怎么能谈“省钱”呢。

其实不然,人为施肥虽然是必须的,但是我们能够通过一定的方式减少施肥,这样就能省钱。

要想达成这样的目标,就需要我们先掌握土壤供应养分的基本过程,了解土壤中的养分形态。一般来讲供生姜吸收的养分,在土壤中可以分为“速效养分、缓效养分和难溶性养分”。

1. 速效养分好理解,就是那些能够被作物直接吸收利用的养分,总量是比较少的,也是让我们不得不施肥的“罪魁祸首”。

2. 缓效养分也不难理解,就是说这些养分并不能直接被作物吸收利用,但是相对而言他们经过一定的分解转化,则能够变成作物直接吸收利用的速效养分。

3. 难溶性养分就更简单了,它们是那些不容易通过分解转化被作物直接吸收利用的养分,它们需要经过长时间的转化才能被作物吸收利用。

通过了解这三种土壤养分形态,你就会发现,我们要想通过减少施肥来省钱的关键就在于如何利用土壤中的“缓效养分”。

图片

要想利用这一部分“缓效养分”其实很简单,就是增加土壤有机质、增加土壤有益微生物,通过有益微生物的分解作用,释放这类养分,具体的方法有两个:

方法一:是在作物定植前采取的方法,就是每年生姜收获后大量施用商品性有机肥或者腐熟好的农家肥,这样可以逐年提高土壤有机质,从而改良土壤理化性质,增加土壤有益微生物,从而实现“缓效养分”的转化。

方法二:是生姜定植后采取的方法,也就是通过一定的方式增加土壤中的有益微生物,从而强化“缓效养分”的转化。在这里需要补充的是,相比于直接增加有益微生物,更有效的方式是让土壤中的有益菌自我生长,这样有益微生物群体更符合土壤环境,作用也更大。

图片

省钱思路二:发挥作物潜力,让作物帮你“省钱”。

上文咱们讲到,省钱的途径是减少营养和植保的投入。

减少植保投入的方法其实很简单,就是生姜植株不生病或者不受病虫害侵染。

而要想做到这一点,最基本的是生姜植株足够健壮。要想让植物足够健壮,就需要培育健壮的根、茎、叶和根茎,具体的措施总结下来就是“上控下促、茎叶养护、养分后移”这十二个字。由于文章篇幅的原因,咱们不展开讲,但是从“应用这十二个字管理生姜种植”的具体案例来看,在植保投入这一项上,能够省下一半的钱。

减少营养投入,从土壤的角度是发挥土壤中的缓效养分,减少人为养分投入。从生姜生长的角度,就是增加“人为施入养分”的利用率。而要想做到这一点,归结下来其实就是十五个字“根系能吸收、养分可利用、茎叶功能强”。

根系能吸收,指的是生姜吸收水分和养分的主要器官——根系——始终处在“活力、发达、功能强”的状态,也就是在生姜生根的关键时期,尽早的助力它达成上述状态。

养分可利用,指的是“人为施入养分”最好是直接以水溶的形态施入土壤,这样在强大根系的基础上能够直接被吸收。

茎叶功能强,指的是吸收的养分如果要有效的被生姜利用,需要茎叶有足够强大的光合作用,才能实现养分的转化。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