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利他再利己! 农资商的经营之道,藏在马云的智慧里
前段时间听武汉大学革的某位教授讲课,他说“当你全心全意为他人创造价值,财富便不再是刻意追逐的目标,而是价值传递过程中,命运给予的珍贵馈赠。”
这句话让我想起一个关于马云的视频片段,马云说 “我不爱钱……”,大家听完哄堂大笑,连站在旁边的撒贝宁都忍俊不禁。乍一听像是玩笑,但细想阿里巴巴的发展历程,你会发现,这几个字中隐藏的深意。
阿里巴巴的创立初衷,是想通过互联网帮中国的小企业做国外的生意,后来又为了解决出口转内销的难题,淘宝应运而生;再后来为了让买卖双方交易更放心、更顺畅,又开发了支付宝。每一次业务拓展、财富突破,背后靠的都是这种 “利他思维”。
为什么要给大家讲这样一个故事,是因为我走访市场时发现一个现象,农资商给种植户朋友留下的印象大致可分成两类。一类农资商,种植户一见到他们首先想到是“他是来挣我钱的”;另一类农资商,种植户一见到首先想到的是“他是来帮我解决问题的”。
别看就这点印象差别,背后反映的是农资商完全不同的经营方式。
那些被种植户认为“赚了太多钱”的农资商,往往过度聚焦于利润。在经营过程中,选品策略单一,以高利润空间为主要选品标准,忽视产品质量与适用性。销售时,只注重产品推销,对产品使用方法、适用场景讲解模糊,缺乏售后跟踪服务。
比如,最近我在走访市场的时候发现,有的农资商为追求高额利润,引进一款价格低的肥料产品,也没有充分考察其实际效果与适用范围,就向种植户大力推销。当种植户使用后发现效果不佳,寻求帮助时,该农资商却以各种理由推脱责任。久而久之,种植户对这类农资商产生了防备与抵触心理,这种只追求利润的经营方式,就像在透支种植户的信任,路只会越走越窄。
而那些能让种植户铭记“解决问题”的农资商。他们把服务种植户放在第一位,把自己当成种植户的“贤内助”。在选品阶段,深入研究市场上各类农资产品,从种植户实际需求出发,精心挑选质量可靠、性价比高的产品。在销售过程中,不仅详细介绍产品特性、使用方法,还根据种植户的农田状况、种植作物特点,提供个性化的农资使用方案。售后更是积极跟进,及时解决种植户在使用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例如,我们一位专注于果蔬种植区的经销商,为帮助种植户应对频繁出现的果树病虫害,主动邀请农业专家举办技术讲座,同时根据不同果园的实际情况,为种植户量身定制作物全程营养与植保套餐,从肥料选择到使用时间、用量都给出详细指导。在他的帮助下,种植户种出来的水果、蔬菜产量提高了,品质也更好,自然都特别信任他、尊重他。
这就像阿里巴巴用”利他思维”打开市场,这些农资商用真心服务赢得种植户的认可,财富也会随之而来。
农资商要是想从“被怀疑赚黑钱”变成 “被认可办实事”,最重要的是得转变经营思路。别光想着赚钱,要真正成为种植户的合作伙伴。
在产品方面,严格把关质量,建立靠谱的选品标准,只进种植户、作物真正需要的好货。服务方面,多给员工培训农业知识,让销售团队更懂技术,能给种植户提供专业指导。平时还要做好售后服务,定期回访种植户,听听他们的反馈,不断改进产品和服务。
农资市场的蓬勃发展,本质上是农资商与种植户共生共赢的过程。农资商要深谙“利他方能利己”之道,只有切实为种植户排忧解难,助力其实现丰收增产,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站稳脚跟,收获经济效益与良好口碑。正如教授所言,将 “利他” 置于首位,财富便会成为不懈努力的自然回馈。
新洋丰提出的产品质量与服务质量双核心竞争力,正是对这一“利他”理念的生动诠释与实践深化。一方面,以高品质产品为根基,精准满足作物生长需求,为农户增产增收筑牢保障;另一方面,凭借专业的农服团队,提供种植技术指导,全方位提升作物品质与产量。当种植户通过增产丰收实现盈利,企业的品牌影响力与产品销量自然水涨船高,形成产业协同发展的良性循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