钾肥:后市僵局待破,关注两大风向标
港口库存降至160万吨以下,复合肥开工率不足五成,钾肥市场在“成本强撑、需求弱拖”的博弈中静待秋粮破局。国内钾肥市场正经历传统淡季与秋季备货的交织期。9月中旬以来,氯化钾和硫酸钾市场均呈现“供需双淡” 格局。一方面港口库存持续低位、货源紧俏,另一方面下游复合肥企业开工不足、采购谨慎,市场在僵持中等待秋季用肥需求的集中启动。
氯化钾:货源紧俏与需求疲软博弈
供应端持续偏紧成为氯化钾市场的突出特征。国产钾方面,青海盐湖装置检修持续,现货发运偏紧,60%白钾到站价维持3100~3200元/吨,贸易商可售货源有限,惜售情绪浓厚。进口钾港口库存已降至158万吨,创近年新低。62%白钾自提价3150~3400元/吨,大型贸易商仅对核心客户小批量放货,低端价3150元/吨。边贸62%俄白钾口岸价3150~3200元/吨,现货流通量有限。实际可售货源不足,烟台、青岛等港口贸易商停报现象增多,惜售情绪蔓延。需求端则延续低迷态势。下游复合肥企业开工率不足50%,成品库存积压导致原料采购谨慎,普遍采取“小单补库、随用随买”策略。秋肥启动迟缓压制采购积极性,高价抑制实际成交。
硫酸钾:价格弱势企稳
加工型硫酸钾企业正面临严峻挑战。曼海姆企业因氯化钾原料高位及硫酸价格坚挺,普遍陷入亏损,开工率降至40%左右。52%全水溶粉出厂价3900~3950元/吨,新单成交可谈空间大,局部实际成交价逼近成本线。山东地区52%粉报价3800~3900元/吨,但新单成交有限,企业以执行前期订单为主。资源型硫酸钾检修结束与供应恢复。新疆罗钾等资源型企业结束夏季检修,装置逐步复产,50%粉到站价3550~3600元/吨,主供前期订单客户。市场流通货源有限,价格暂稳,但复产可能加剧库存压力。
市场核心矛盾在于供应刚性收紧与需求弹性疲弱的博弈。供应方面,国产钾检修持续,进口钾到港量低迷,保税区库存释放节奏成关键变量。据称9月中国氯化钾进口量可能恢复至100万吨以上,港口库存量在9月底或达到180万~200万吨。需求方面,复合肥企业钾肥单耗同比降15%,高氮肥生产占比提升进一步压制需求。秋肥启动时点若延迟至9月下旬,市场博弈加剧。
短期走势预判,氯化钾受成本支撑及库存低位影响,价格底部坚实,预计维持3100~3400元/吨区间震荡。硫酸钾加工型成本倒挂叠加资源型复产,52%粉出厂价3900元/吨成短期底部,若秋肥需求回暖且氯化钾企稳,有望弱势回升至3950~4000元/吨。市场博弈加剧,建议业内人士密切关注港口库存变化、复合肥开工率及政策调控动向。2025年上半年中国从老挝进口钾肥已达95.29万吨,占比15.17%。在粮食安全日益重要的背景下,钾肥作为必需营养元素,其中长期需求前景依然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