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数据来看,得益于行业高景气度以及相关产品的量价齐升,2022年化肥、农药上市公司都交出了骄人的业绩答卷,业绩可谓是全线飘红,各家都是赚到盆满钵满。但2023年一季度却是飞流直下,营收、净利全线下滑,上演了一把火与冰的惊天大逆转。2022年年报全线飘红在统计的27家上市肥企2022年年报中,云图控股、新洋丰、史丹利、中化化肥、司尔特、四川美丰、芭田股份、盐湖股份、湖北宜化、天禾股份、亚钾国际、川恒
从数据来看,得益于行业高景气度以及相关产品的量价齐升,2022年化肥、农药上市公司都交出了骄人的业绩答卷,业绩可谓是全线飘红,各家都是赚到盆满钵满。但2023年一季度却是飞流直下,营收、净利全线下滑,上演了一把火与冰的惊天大逆转。

在统计的27家上市肥企2022年年报中,云图控股、新洋丰、史丹利、中化化肥、司尔特、四川美丰、芭田股份、盐湖股份、湖北宜化、天禾股份、亚钾国际、川恒股份、川金诺、三孚股份、藏格矿业、沧州大化、富邦股份、东方铁塔18家企业都实现了营收和净利的同比双增长。从净利收入来看,云图控股、新洋丰、史丹利、中化化肥、泸天化、司尔特、四川美丰、吸金力都非常强劲。云图控股净赚14.92亿元、新洋丰净赚13.09亿元、史丹利净赚4.41亿元、中化化肥净赚11.17亿元,泸天化净赚3.67亿元,司尔特净赚5.31亿元,四川美丰净赚6.22亿元。



农药上,在统计的35家2022年年报数据中,除了深陷亏损泥潭的辉丰和蓝丰生化外,25家都实现了营收和净利的同比双增长。新安股份、兴发集团、和邦生物、广信股份、江山股份、扬农化工、润丰股份、利尔等草甘膦、草铵膦龙头成为2022年度最大赢家。新安股份净赚29.56亿元,兴发集团净赚58.52亿元,和邦生物净赚38.07亿元,广信净赚23.16亿元,江山股份净赚18.44亿元,利尔净赚18.12亿元,扬农化工净赚17.94亿元,润丰股份净赚14.13亿元。很显然,肥料、农药上业绩的全线飘红都源于2022年种植业景气回升,磷化工景气提升的推动。具体来看,肥料上主要受益于尿素、磷复肥产品的量价齐升,农药上主要受益于草甘膦、草铵膦产品量价齐升。2022年的高景气度却并未延续到2023年,至少没有延续到一季度。因为从各家的业绩数据来看,一季度,肥料、农药上市公司实现营收和净利双增的寥寥。





在统计的26家上市肥企2023年一季度财报中,18家净利都出现了下滑,实现营收和净利同比双增长的只有史丹利、泸天化、芭田股份、藏格矿业、亚钾国际、川恒股份6家。其中,芭田净利增长达到230.76%,一骑绝尘。但从净利收入来看,新洋丰、云图控股、史丹利依旧领跑。
农药上,在统计的34家上市农药企业2023年一季度财报中,22家企业都出现了营收和净利的同比下滑。只有诺普信、中农立华、海利尔、国光股份、长青股份、绿亨科技、贝斯美7家实现了营收和净利的同比双增。新安股份、兴发集团、和邦生物、广信股份、江山股份、扬农化工、利尔、润丰股份草甘膦龙头一季度净利润均大幅下降。肥料上业绩下滑主要受前三个月需求偏弱影响,复合肥销量同比下滑,导致营收同比下降。据wind数据,2023年一季度,复合肥均价3027元/吨,同比上涨2.01%,环比下降0.68%;磷酸一铵均价3276元/吨,同比上涨5.23%,环比上涨2.78%。但是受主要原材料硫磺、氯化钾等价格下降因素影响,不少磷复肥企业的毛利率环比增长。原材料端,据wind数据,氯化钾均价3500元/吨,同比下降5.10%,环比下降5.67%;硫磺均价1110元/吨,同比下降51.28%,环比下降12.61%;合成氨均价3978元/吨,同比上涨0.29%,环比下降4.53%;磷矿石均价1060元/吨,同比上涨61.99%,环比上涨1.76%。农药上业绩下滑主要受今年以来,原药价格的大幅下跌所致。今年以来,原药的价格可谓是一泻千里,尤其是草甘膦,从由去年高峰期8.4万元/吨,降至当前的2.9万元/吨(截至2023年4月30日);草铵膦原药价格也由去年高峰期的38万元/吨,下跌至当前的8.5万元/吨(截至2023年4月30日)。而进入5月份,农药市场整体需求依旧保持低迷,交投疲软,成交率低下。除草剂上游库存充足,需求低迷,下游采购订单竞价激烈,价格继续探底;杀虫剂、杀菌剂整体维持震荡下滑的基本格局。预计短期内部分产品价格仍将呈震荡下滑的态势,不容乐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