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人大代表张福锁:科技小院一体化模式,赋能乡村振兴新路径

作者:《农资与市场》传媒 内容团队 2025/3/6 16:31:07
科技小院:田间地头的科研创新平台科技小院,这一创新的农业科技推广模式,自2009年中国农业大学在河北省曲周县成立第一家以来,已在全国遍地开花。张福锁介绍,目前全国已有一百多个研究生培养单位积极参与,牵头建设了1800多个科技小院。这些科技小院如同一座座桥梁,将高等学府的科研力量与田间地头的生产实践紧密相连。“科技小院是教育、科技与人才深度融合的创新载体。”张福锁表示,“它一头连着高等学
图片
图片


 科技小院:田间地头的科研创新平台



科技小院,这一创新的农业科技推广模式,自2009年中国农业大学在河北省曲周县成立第一家以来,已在全国遍地开花。张福锁介绍,目前全国已有一百多个研究生培养单位积极参与,牵头建设了1800多个科技小院。这些科技小院如同一座座桥梁,将高等学府的科研力量与田间地头的生产实践紧密相连。


“科技小院是教育、科技与人才深度融合的创新载体。”张福锁表示,“它一头连着高等学府,一头连着田间地头,通过高校师生和科研院所技术人员长期扎根‘三农’,将‘象牙塔’与‘泥土地’直接链接在一起。”这种独特的模式不仅创新了农业科研范式,促进了农业科技与产业发展、农业生产实际的深度融合,还培养了一批知农爱农、强农兴农的新型人才。


近年来,科技小院在推动农业科技创新、促进农业绿色发展、提升农民科技素质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2023年4月,科技小院研究生培养模式更是被评为研究生教育领域唯一的国家级教学成果奖特等奖。当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给中国农大科技小院的同学们回信,充分肯定了“解民生、治学问、育英才”的科技小院模式。据了解,在中国农业大学的有力支持下,资环学院成功孕育了“中非科技小院”项目。期间克服三年疫情困难,先后招收了12个非洲国家90多名非洲留学生,他们在中国学习科技小院经验,然后到非洲推广。目前已经在非洲建成5个科技小院,带动了当地农作物产量翻倍,也受到了国际组织的关注和肯定。值得一提的是,“科技小院非洲中心”成功入选了2024年中国研究生教育十大热点。“中非科技小院”项目在非洲的实践证明,这种模式在非洲具有广阔的前景,科技小院非洲中心的成立将进一步推动科技小院走出国门,走向世界,向全球讲述中国故事,为全球小农户的现代化提供中国经验。


图片


发展机遇:破解三大难题促融合



2025年,科技小院再次被写入中央一号文件,这充分体现了国家对科技小院模式的认可和支持。张福锁表示,这既是荣誉,也是责任。科技小院要继续发挥其在农业科技创新和推广中的独特作用,为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推进农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贡献更大力量。


然而,在快速发展的同时,科技小院也面临着一些问题和挑战,张福锁详细阐述了其中的几个关键问题。


科技小院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发展投入不足,提升空间很大。由于资金和人员配备规模有限,加上软硬条件、“田间实验室”等方面投入不足,导致科技小院研究生仍缺乏系统掌握“从问题发现到技术推广”的全链条能力。此外,外部资源保障不健全,科技小院分散在全国各地,校内外的资源联动衔接不够,部分师生无法享受到与校内同样的科研资源,削弱了科技创新能力。


科技小院在产业链、创新链和人才链融合方面有待加强。整体来看,科技小院因主导单位多是大学,校企协同育人深度有限,与农业产业、科技创新和高水平人才培养融合发展亟待加强。在管理制度上,多部门资源的整合机制不够健全,多方协调能力有待提高;在管理机制上,师生的激励机制和考核机制不够健全,需求导向的科研机制尚未贯通。


科技小院成果更大范围应用的难度大。虽然科技小院目前在产业技术创新和应用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效,深受农民和企业的欢迎,但要将这些成果转化为更广泛的生产力,需要克服技术转移、市场推广等多个环节的难题,需要与政府推广部门、产业行业部门一起探索创新科技和科技应用范式,构建政产学研用多主体互动共赢的机制与模式,推动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发展。


图片


发展模式:“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



“为全面推动科技小院的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发展,我们需从多个方面入手,形成协同推进的合力。”张福锁指出了建设科技小院的发力方向。首先,要完善政策配套,加大支持力度,激发科技小院发展的源动力。建议加强与产业、政府部门、其他高校和研究机构的合作与交流,推动科技小院集群发展,实现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统筹发展,培养出更多具有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高层次科技人才,形成科研成果转化和产业应用的良性循环,加快农业产业的转型升级,提高农业生产的效率和质量。


其次,要建立健全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发展机制。建议设立科技小院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改革专项,建立专项机制,鼓励高校夯实科技小院教师发展支持体系;强化老师指导职责,践行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发展;落实学生常驻,保证小院规范运行;同时凝聚多方指导,建立科学的动态调整和持续维护更新机制,切实提高资源实用性、使用性和适应性。


最后,要聚焦主导产业,打造科技小院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发展赋能乡村振兴新模式。建议启动科技小院乡村振兴重大专项,利用科技小院长期驻扎农村和生产一线的优势,推动专家团队与区域特色主导产业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农户“零距离”深度对接,助力当地培植壮大特色优势产业,多措并举拓展农民增收致富渠道。最终创建科技小院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发展赋能乡村振兴新模式,打造可复制的“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乡村振兴示范样板。


随着国家对农业科技创新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和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实施,未来,科技小院将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科技小院是农业科技创新和推广的重要载体,也是乡村振兴的有力支撑。”张福锁充满信心地表示,“同时,科技小院还将积极走向一带一路,推动国际化合作,向世界输出乡村振兴的中国经验。我们相信,在各方共同努力下,科技小院将迎来更加美好的明天!”


编制 | 心   怡

审校 | 刘   颖

监制 | 陆   璐

文中部分图片来源网络,仅供学习、交流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