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草领域具有“百搭”混配增效作用有效成分的原理讨论
虽然合成激素类是最老的除草剂产品类型,但其作用机理非常复杂,因此不易产生抗性。因此通过结构上优化和衍生筛选出新化合物,依然保留了激素类除草剂的特征的基础上,在传统合成激素类除草剂的受体上增加变化,是除草领域具有“百搭”混配增效作用有效成分的主要原理。具体分析请看下文——
氯氟吡啶酯(florpyrauxifen-benzyl)是陶氏益农公司(现科迪华)继氟氯吡啶酯之后开发的芳基吡啶甲酸酯类除草剂,也为激素类除草剂。与其他激素类除草剂作用方式类同,通过与植物体内激素受体结合,干扰植物正常的生理生化功能,从而致敏感植物死亡。氯氟吡啶酯具有内吸性,通过植物的叶片和茎吸收,根部吸收相对较少,经木质部和韧皮部传导并在杂草的分生组织积累,从而发挥除草活性,杀死杂草全株,包括根系,防除彻底,不反弹。氯氟吡啶酯用药量低,杀草谱广,作用机制新颖,对环境友好,是水稻田抗性杂草防治新工具。该化合物专利将于2027年1月到期,据科迪华预测,氯氟吡啶酯的年峰值销售额将达4.00亿美元,值得大家重视和关注。
1 激素类除草剂的作用机理与发展
激素类除草剂是除草剂中的重要类型,目前已有20多个产品上市。该类除草剂为天然激素模拟物,通过破坏植物生长调节进程而起效。此类产品与靶标位点结合后,会诱导细胞内相关生命活动暴增,导致敏感植物生长失控,最终导致其死亡。合成激素类除草剂主要通过叶面吸收,少量通过根部吸收。进入植株的有效成分通过木质部和韧皮部传导,并在生长点累积而发挥作用。
国际除草剂抗性行动委员会(HRAC)将合成激素类除草剂(AUXIN MIMICS)归为第4组(HRAC/WSSA Group 4)或“O”组(HRAC Group O)。根据化学结构,这些除草剂又进一步被分成8类,分别为:苯甲酸类(如麦草畏)、苯氧羧酸类(如2,4-滴丁酯、2甲4氯)、苯基羧酸类(如伐草克、燕麦酯)、吡啶羧酸类(如氯氨吡啶酸、二氯吡啶酸、氟氯吡啶酯、氯氟吡啶酯)、吡啶氧羧酸类(如三氯吡氧乙酸)、嘧啶羧酸类(如环丙嘧啶酸)、喹啉羧酸类(如氯甲喹啉酸、二氯喹啉酸)、其他类(如草除灵)等。
该类除草剂普遍具有吸收和传导性能好、症状发展相似、起效快、适应多种耕种体系等特点;虽然合成激素类是最老的除草剂产品类型,但其作用机理非常复杂,因此不易产生抗性。直到20世纪末,研究人员才找到它们的受体,最近几年才确定了6个主要受体(TIR1、AFB5等),从而得以从分子水平来解析它们的作用机理。
近年来,2种具有新型芳基吡啶甲酸酯结构的激素类除草剂——氟氯吡啶酯和氯氟吡啶酯被开发上市,为激素类除草剂市场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与其他激素类除草剂相比,氟氯吡啶酯和氯氟吡啶酯用药量更低,除草谱更广,对环境友好,是抗性杂草治理的新工具。
氯氟吡啶酯作用于激素类除草剂靶标位点中最重要的2个位点——TIR1、AFB5,且与受体结合方式独特,尤其是与AFB5紧密结合,使得其用量与其他激素类除草剂相比大幅下降。氯氟吡啶酯与传统合成激素类除草剂的受体不同,因此与这类除草剂无交互抗性,与其他作用机理的除草剂也不存在交互抗性。产品特点如下:
氯氟吡啶酯在不同市场的靶标作物各不相同,美国、澳大利亚、土耳其、巴西、中国主要应用到水稻作物上,但美国也有应用于牧场及其它非作物领域,而加拿大则应用于榛子和非农业/工业植被管理中的杂草管理。
表1 氯氟吡啶酯系列品牌信息汇总
氯氟吡啶酯现已在中国、美国、欧盟、澳大利亚、巴西、土耳其、印尼、马来西亚、越南、韩国、智利、斯里兰卡、多米尼加共和国、厄瓜多尔、秘鲁、乌拉圭、巴拿马、尼加拉瓜、印度等许多国家和地区登记和上市。
中国是氯氟吡啶酯的首发地,2009年开始陶氏益农在中国进行试验,2012年正式开展大面积登记试验,4年后在我国取得了其全球首个登记。目前在中国有4个登记,登记持有人均为科迪华农业科技有限责任公司。其91.4%原药于2017年8月31号首次获批登记,同日3%氯氟吡啶酯乳油获批登记;2018年8月21日,科迪华农业科技有限责任公司分别在中国登记了3%五氟·吡啶酯可分散油悬浮剂(1.1%氯氟吡啶酯+1.9%五氟磺草胺)和13%氰氟·吡啶酯乳油(2.1%氯氟吡啶酯+10.9%氰氟草酯)。
表2 氯氟吡啶酯登记信息汇总
数据来源:IHS Markit。
图1 2019-2022年氯氟吡啶酯全球销售额发展情况
从2022年全球氯氟吡啶酯的销售额来看,氯氟吡啶酯最重要的市场是中国、意大利、巴西、哥伦比亚市场,这四个国家的2022年合计销售额1.2亿美元,占全球市场的86.27%。
数据来源:IHS Markit 图2 氯氟吡啶酯全球各国销售额占比
2017年,水稻用除草剂全球销售额约为18.86亿美元,2022年水稻用除草剂全球销售额约为30.56亿美元。2017—2022年复合年增长率为8.38%,在较长一段时间内世界对稻米的需求很可能持续增长,尤其是亚洲对稻米的需求。
随着水稻种植方式的改变,以及大量、广泛、长期地使用除草剂,水稻田中杂草的抗药性发展日益严重,相关领域的抗性治理工具的研发需要较长时间。因此新颖作用机制的除草剂—氯氟吡啶酯必定会受到市场的欢迎。该产品杀草谱、适用范围广,用量少,作用速度快,持效期长,对非靶标植物安全,对环境友好。不仅能防除水稻田杂草,还可用于果园、牧场,以及池塘、湖泊、工业地块、野生动物栖息地等非农领域。因此,作为科迪华极具竞争力的战略性除草剂产品,氯氟吡啶酯未来在杂草防除领域发挥的作用是值得关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