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田除草剂——丙嗪嘧磺隆
丙嗪嘧磺隆是一种选择性广谱除草剂,为新一代具有稠合杂环结构的磺酰脲类除草剂,可以被植物的根茎叶吸收,具有残效作用,对耐磺酰脲类除草剂的杂草具有较好的防除效果。专利于2023年已过期,值得国内企业启动产品登记。
一、作用机理
丙嗪嘧磺隆属于选择性、内吸型、苗后早期茎叶处理剂,系乙酰乳酸合成酶(ALS) 抑制剂抑制关键氨基酸(缬氨酸、亮氨酸、异亮氨酸)的生物合成,阻碍细胞分裂,抑制植物生长,从而导致杂草死亡。丙嗪嘧磺隆不仅可以通过水稻叶片吸收,而且可以通过根部,茎基部吸收并传导至杂草全株,施药时田间无需排水,施药后 3-4 天杂草发黄、组织坏死,7-10 天杂草出现死亡。丙嗪嘧磺隆杀草谱广、安全性高、具有磺酰脲类除草剂抗性的解决和特殊的根部吸收功能等特点,使水稻田使用一种除草剂解决杂草问题变得可能。
二、杀草谱
丙嗪嘧磺隆主要用于水稻,防除多种一年生禾本科杂草、阔叶杂草和莎草。如:稗草、异型莎草、鸭舌草、矮慈姑、水莎草、萤蔺、野荸荠、水葱、三棱草、慈姑、窄叶泽泻、狭叶母草、陌上菜、美洲母草、节节菜、三蕊沟繁缕、狼杷草、大狼杷草、鳢肠、合萌、水芹、眼子菜等。
与传统的水稻用磺酰脲类除草剂相比,丙嗪嘧磺隆对莎草、阔叶杂草,以及部分难防杂草活性更好,对其他磺酰脲类除草剂产生抗性的稗草具有很好的效果。同时,其具有很高的选择性,对水稻十分安全。
三、使用技术
(1)直播田:在水稻2—3叶期和稗草3叶期之间的施药方法,每亩使用约为35~45毫升的9.5%丙嗪嘧磺隆,水稻2.5叶期(在播种后11天~20天)为最佳的施药期施药。将水灌到整个水田,但应保持水层或者泥浆再直接播种。需要注意的是,催芽后播种,让水稻尽量赶在杂草出苗之前播种。例如,晚稻在播种后6天~12天施药。又如已经没有采取封闭方法进行除草处理的直播晚稻则在播种后6天~14天施药。
(2)移栽田施用:在移栽水稻(5—20d内)进行施药,每亩使用约为50毫升的9.5%丙嗪嘧磺隆。但新型水稻除草剂丙嗪嘧磺隆对千金子没有防治作用。
1、杀草谱广:对磺酰脲类产生抗性的杂草特效。可同时防除稗草、莎草和阔叶草。
2、省工省力:丙嗪嘧磺隆主要靠杂草根茎结合部吸收传导(其它除草剂是茎叶吸收),施药时只要有一定水层管理,无需像其他稻田除草剂要“放水-施药 --回水“复杂的施药操作,直接将药剂喷雾或甩施进田间,甚至拌肥撒施,就能很好地防除稻田各类杂草,是真正意义上的一次性除草剂。
3、安全性高:对温度不敏感,正确使用对水稻安全性好;
4、具有封杀效果,早用药效果更优。
5、适用范围广:可用于粳稻、籼稻的移栽田、机插秧田、水直播田。
五、使用注意事项
水稻田杂草在3叶期以后使用丙嗪嘧磺隆防除稗草效果较低,如果需要防除大龄杂草,稗草较多时与丙草胺、丁草胺、吡嘧磺隆、二氯喹啉酸等混用,防效较好,也可直接选用含丙嗪嘧磺隆的复配剂,施药前浅水灌溉(以杂草刚露出水面为宜),施药后浅水灌溉保持1-2天,以后还应保持1—1.5寸深的水层5—7天,尽量做到只灌不排,确保除草效果。但沙壤田、漏水田不宜施用,因此,在施药时根据其生长情况联合各种除草剂来或选用复配剂扩大除草面积,起到良好的除草效果,从而为水稻产量提供保障。
作为第二代磺酰脲类除草剂,丙嗪嘧磺隆最突出的优点就是省工省力,施药期长,且施药方式多样化。随着五氟磺草胺、吡嘧磺隆、苄嘧磺隆等磺酰脲类 ALS抑制剂类除草剂连续多年的使用,导致很多杂草出现了抗性,但有报道说丙嗪嘧磺隆对磺酰脲类产生抗性的杂草有特效,对此笔者持观望态度,随着大量水稻田新型除草剂(双环磺草酮、呋喃磺草酮、氟酮磺草胺、环酯草醚、嘧氟磺草胺、氯氟吡啶酯、双环磺草酮)的专利到期,其与丙嗪嘧磺隆的复配产品可开发前景广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