蔬菜常见病害一网打尽!这些顺口溜编得太有才了!

作者:农业技术中心 2024/7/26 11:05:26
有菜农反映,蔬菜的有些常发病害让人“傻傻分不清”,今天小蔬整理了一些蔬菜常见病害的顺口溜及防治常用药剂,我们一起来看一看!辣椒病毒病辣椒病毒症状多,花、黄、坏死加畸形。花叶病叶有特症,浓淡相间斑纹形。叶面凹凸很不平,生长缓慢很分明。黄化坏死畸形症,病叶增厚变了形。叶片褪绿色变黄,小丛蕨叶呈线状。节间缩短株矮化,落叶落果易落花。防治方法:杀灭传毒昆虫白粉虱、烟粉虱、蚜虫等杜绝传染源,喷含锌叶面肥提高
有菜农反映,蔬菜的有些常发病害让人“傻傻分不清”,今天小蔬整理了一些蔬菜常见病害的顺口溜及防治常用药剂,我们一起来看一看!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辣椒病毒病
图片
图片

辣椒病毒症状多,花、黄、坏死加畸形。
花叶病叶有特症,浓淡相间斑纹形。
叶面凹凸很不平,生长缓慢很分明。
黄化坏死畸形症,病叶增厚变了形。
叶片褪绿色变黄,小丛蕨叶呈线状。
节间缩短株矮化,落叶落果易落花。

防治方法:杀灭传毒昆虫白粉虱、烟粉虱、蚜虫等杜绝传染源,喷含锌叶面肥提高抗逆性,用钝化病毒药喷施来钝化病毒。可选用:氨基寡糖素、寡糖链蛋白、宁南霉素、盐酸吗啉胍等。


图片
图片
辣椒炭疽病
图片
图片

病斑初为水渍点,渐变褐色形近圆。
病斑中间灰色斑,其上轮生黑色点。
果实病斑有凹陷,形状不定近似圆。
同心轮纹有黑点,潮湿易黏红色显。
病部干时缩似膜,膜状常常易裂破。

图片

防治方法: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800倍液+25%咪鲜胺乳油1000倍液,7-10天防治一次,连续2-3次;或“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800倍+满奇®(30%苯甲・吡唑酯悬浮剂)2000倍,或“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800倍+安鲜多®(250克/升吡唑醚菌酯乳油)2000倍液。


图片
图片
辣椒白粉病
图片
图片

叶背脉间产白霉,霉处叶面始褪色。
病叶出现黄色斑,叶背白霉续发展。
叶片变黄易脱落,严重之时留顶梢。

图片

防治方法:于易发病季节前使用保护性杀菌剂百菌清进行预防,一旦发病可使用三唑类杀菌剂如“腈菌唑”、“苯醚甲环唑”等防治,或者使用吡唑醚菌酯21.2%+氟唑菌酰胺21.2%防治。


图片
图片
辣椒灰叶斑病
图片
图片

苗期成株均发病,危害茎秆和叶片。
初为散生小褐点,形状不定或近圆。
病斑中间灰白色,常常脱落还穿孔。
病斑越多叶越落,严重之时剩枝条。

防治方法:从初见病斑时开始喷药,10天左右一次,连喷2~4次。一般用10%苯醚甲环唑水分散粒剂60~80克,或37%苯醚甲环唑水分散粒剂18~22克,或250克∕升苯醚甲环唑乳油或25%乳油25~30毫升,兑水60~75千克喷雾。


图片
图片
番茄早疫病
图片
图片

病初黑圆小斑点,渐大边缘黄晕环。
同心轮纹最明显,危害果茎多叶片。
下部叶片多病斑,高温高湿快发展。

图片

防治方法:丙森锌,中生·代森联,唑醚·代森联,嘧菌·百菌清,唑醚·氟酰胺,氟菌·肟菌酯,烯酰·吡唑酯,苯甲·嘧菌酯,锰锌·百菌清等。

图片
图片
番茄晚疫病
图片
图片

病生叶缘和叶尖,出现无形水渍斑。
叶斑扩大色变褐,病界叶背生白霉。
叶柄茎部褐腐烂,病上植株成萎蔫。
茎上病斑稍凹陷,白霉状物较明显
果实染病斑块硬,色变黑褐成云纹。
潮湿白霉盖病斑,质地硬实不腐软。

防治方法:凯特(18.7%烯酰·吡唑酯水分散粒剂)、银法利(687.5克/升氟菌·霜霉威悬浮剂)、霜霉威、烯酰吗啉、克露(72%霜脲·锰锌可湿性粉剂)、增威赢绿(10%氟噻唑吡乙酮可分散油悬浮剂)等。

图片
图片
番茄灰霉病
图片
图片

病害多自残花染,青果多从果蒂烂。
叶片发病始叶尖,向内扩展v形斑。
密生灰霉病斑面,茎秆染病轮纹斑。
病斑环缢易折断,茎蔓枯死不用谈。

图片

防治方法:发生前或发生初期,可用38%唑醚·啶酰菌悬浮剂30-50毫升/亩,兑水喷雾,每7天喷一次,连喷2~3次。
图片
图片
番茄叶霉病
图片
图片

高温高湿是条件,该病初发自叶片。
叶背出现浅黄斑,病斑无形或椭圆。
叶片正面变黄色,叶背病斑生绒霉。
病斑扩大叶脉限,叶脉之间成大斑。
下部叶片先感染,病叶严重叶片卷。

图片

防治方法: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800倍液+宝丽安®(10%多抗霉素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7-10天防治一次,连续2-3次。


图片
图片
番茄生理性卷叶
图片
图片

番茄卷叶棚室多,大量坐果养分耗。
过干过湿氮肥多,品种差异须知道。

图片

防治方法:

❶ 番茄定植后至坐果前进行抗旱锻炼。


❷ 加强水肥管理。在番茄生长季节,应小水勤浇,避免土壤过干过湿,保持田间空气湿润。宜早晚浇水,避免在高温的中午浇水。及时中耕,保持根系活力;平衡施肥,有条件的采用配方施肥法供肥。 


❸ 夏季番茄宜进行遮阳网覆盖栽培,要做到昼盖晚揭,阴天不盖,雨后暴晴天尽快遮盖。有条件的棚室可使用薄膜降温材料。 


❹ 适时整枝、摘心。摘心和侧枝整形,不宜过早和过重,应根据植株长势来定,保持合理的叶面积。侧芽长度应超过5厘米以后方可打掉。整枝和摘心时动作宜轻,尽量留较小的创面,同时避免造成植株的其他机械损伤。


图片
图片
黄瓜枯萎病
图片
图片

茎基节间黄条斑,晚间恢复白天蔫。
病部纵裂流胶黏,维管变褐是特点。

防治方法:田间出现枯萎病株,应及时拔除烧毁,并对病穴及周围植株用15%菌·霉灵可湿性粉剂300-400倍液,或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1000-1500倍液,或25%咪鲜胺乳油1000-1500倍液,或50%甲基硫菌灵悬浮剂1500倍液,或40%五硝·多菌灵可湿性粉剂800倍液,或68% 恶霉·福美双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灌根防治,每株200毫升,施药时要将植株根部及周围土壤都均匀喷洒。

图片
图片
黄瓜白粉病
图片
图片

正反叶面白粉点,扩大成圆白粉斑。
温暖高湿连成片,很象叶面撒了面。
后期严重生黑点,叶片易脆功能完。

图片

防治方法:白粉病干旱时发病率比较高,保持土壤湿度。发病初期用10%世高1500倍液,或40%福美双2000倍液,或75%达科宁600倍液交替叶面喷雾防治。5~7天一次连喷2~次。


图片
图片
黄瓜霜霉病
图片
图片

叶片呈现水浸斑,扩大后受叶脉限。
病斑多角淡褐色,后期病斑汇成片。
潮湿叶背黑霉连,严重全叶干枯完。

图片


防治方法:发病初期喷58%甲霜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72%甲霜灵·锰锌可湿性粉剂800倍液,或64%恶霜·锰锌可湿性粉剂600倍液,或72%霜脲·锰锌可湿性粉剂800倍液,或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7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烟剂10%百菌清烟剂,或52%百菌清烟雾片剂,用于保护地熏烟,一般于傍晚关窗后进行。前者每亩用300克,后者每100立方米用30克。由于烟剂能使有效成分均匀弥漫于植株各部位,因此防治效果是可湿性粉剂的2~3倍,且比较省工。

图片
图片
黄瓜角斑病
图片
图片

角斑霜霉易混淆,真菌细菌预知道。
病斑形状呈多角,霜霉大而角斑小。
霜霉病斑黄褐色,角斑病斑灰白浅。
前者叶背生黑霉,后者叶背脓液白。
霜霉病斑暗无光,多角病斑能透亮。

防治方法:增施磷、钾肥,加强棚室内通风排湿。发病初期用72%农用链霉素4000倍液叶面喷雾防治。如果细菌性角斑病与霜霉病混合发生,可用47%春雷.王铜800倍液,或77%可杀得悬浮剂500倍液叶面喷雾,可以兼治。间隔5~7天,连喷2~3次。

图片
图片
黄瓜花打顶
图片
图片

顶点节间已缩短,雌雄花朵合一点。
瓜秧顶端无心叶,提高产量很困难。

图片


防治方法:初发病时,及时摘除顶部所有花蕾、幼瓜及植株上成熟瓜条,减少营养损耗,并结合喷施叶面肥或0.3%尿素溶液1~2次促进植株营养生长,可使植株恢复正常生长。

图片
图片
黄瓜灰霉病
图片
图片

病菌多从残花染,密生灰霉幼瓜烂。
病花脱落染叶片,叶片形成大病斑。
或圆或扁无规范,病斑边缘很明显。
被害部位霉可见,茎秆感染也腐烂。

图片

防治方法:常加强棚室内通风、排湿、透光;及时摘除病花、病果、病叶。发病初期用0.3%丁子香酚1000倍液,或50%烟酰胺800倍液;或40%嘧霉胺1000~1500倍液交替叶面喷雾防治。5~7天一次,连续防治3~4次。阴雨雪天傍晚密闭棚室后用15%腐霉利烟剂熏蒸防治。每次每亩250克。

图片
图片
苗期立枯病
图片
图片

发病多于苗中期,茎基病斑暗褐色。
病斑椭圆渐凹陷,扩大绕茎一圈转。
夜间恢复白天蔫,茎基潮湿易腐烂。
最后收缩全枯干,直至死亡直立站。

图片

防治方法:草·哈茨木霉菌,井冈霉素,代森锌,咪鲜胺·噁霉灵·甲霜灵,唑醚·代森联,噁霉·稻瘟灵,噁霉·福美双,多菌灵·福美双,异菌脲,甲霜·噁霉灵等。

图片
图片
苗期猝倒病
图片
图片

病苗茎基像水烫,颜色改变呈褐黄。
病部缢缩形似线高湿子叶易腐烂。
初发倒伏个别点,严重倒伏一大片。

图片

防治方法:发病初期及时选用72.2%普力克400倍液;或75%百菌清600~800倍液;或70%甲基托布津500~600倍液;或64%杀毒凡400~500倍液;或72%克露800倍液雾喷防治;在喷施的药液中加入绿芬威2号,或翠康生力液(这两种同属叶面肥)500~1000倍液,可提高Z植株抗病能力,并具有保苗效果。杀毒凡、百菌清、克露以防治猝倒病为主。甲基托布津、普力克以防治立枯病为主。

图片
图片
苗期沤根
图片
图片

根部锈褐颜色变,不生新根快腐烂。
叶片发黄色变淡,不生新叶呈萎蔫。
低温连阴无光照,湿度过大是前兆。


防治方法:取生根剂50毫升稀释10~20倍,在50公斤营养土或4~5平方米苗床上混匀后即可播种,能促进种子萌发,出苗一致,无弱苗。苗期使用:在苗期,即2叶1心以后,每平方米苗床用生根剂30倍液5~10公斤浇灌或喷施,可明显促进主根伸长、加粗,侧根发生多,增强根系活力和吸收强度,避免烂根,形成壮苗。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