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两头翘”到“双刃剑”:解码洋葱产业的危与机

作者:《农资与市场》传媒 胡晶晶 2025/8/27 10:03:41
在全球洋葱贸易的版图上,中国以 480 万吨年产量、100 万吨出口量的亮眼数据稳居顺差国之列。甘肃、山东等主产区更是凭借亩产 6—10 吨的“高产神话”,将中国推向了国际市场的聚光灯下。然而,这份荣耀背后,是一场高技术、高投入、高风险的产业豪赌。我国洋葱国际竞争优势显著根 据 网 络 公 开 数 据,

在全球洋葱贸易的版图上, 中国以 480 万吨年产量、100 万 吨出口量的亮眼数据稳居顺差 国之列。

甘肃、山东等主产区更是凭 借亩产 6—10 吨的“高产神话”, 将中国推向了国际市场的聚光 灯下。

然而,这份荣耀背后,是一 场高技术、高投入、高风险的产 业豪赌。

我国洋葱国际竞争优势显著

根 据 网 络 公 开 数 据, 2024 年我国洋葱种植面积达 78.75 万亩,产量 480.80 万吨。

虽然洋葱种植面积不大, 也不是国人餐桌上的主食蔬 菜,但其种植产地分布十分广 泛,在甘肃、内蒙古、黑龙江、 吉林、辽宁、山东、四川、云 南、新疆、江苏、河南、台湾 等地均有洋葱种植。

也 正 是 因 为分 布广泛, 我国的洋葱一年四季都有收 获,而且生产的洋葱耐贮藏、 耐运输,可以实现周年持续 供应。

中国蔬菜协会发布的洋 葱产业地图显示,我国洋葱种 植面积在2万亩以上的主产区 有 18 个:甘肃景泰县等 6 地, 山东单县等 3 地,河南内黄县 等 3 地,云南元谋县等 2 地, 以及内蒙古察右后旗、江苏丰 县、四川西昌市、黑龙江梅里 斯达斡尔族区。

其中,甘肃凭借其得天独厚的地理条件,一 举成为中国洋葱产业的重要基地。酒泉、张掖、嘉 峪关等地作为主要洋葱种植区,年均种植面积高 达 30 万亩,总产量约为 160 万吨。

甘肃的洋葱种类繁多,包括红皮、黄皮和白 皮等多种品种。其中,红皮洋葱在国内市场上占 据着较大的份额,而黄皮洋葱则因其独特风味而 受到出口市场的青睐,尤其是日本、韩国及东南 亚等国家。

我国不仅是洋葱生产大国,同时也是出口大 国,对外贸易处于顺差的状态。

我国每年洋葱的出口量在 100 万吨左右,越 南是中国洋葱出口额最多的国家,占中国洋葱出 口总额的五分之一,其次是日本、马来西亚、韩 国。

我国洋葱产业国际竞争优势显著。同其他国 家相比,中国洋葱品质好、产量高,在甘肃、山东 等洋葱高产区,管理得当的情况下,最高亩产可达 8—10 吨,远超国际平均水平。像印度的洋葱,平 均亩产只有 1.5—2 吨,算是比较低的水平了。

市场供需“紧平衡”的高收益与变局

在连续三年种植收益走高的刺激下,2024 年中国洋葱产业迎来扩种潮,种植面积同比激增 12.4%,至 78.75 万亩,推动总产量攀升至 480.80 万吨。叠加 2024 年初库存 46.99 万吨及 1.60 万 吨进口量,全年总供应量达 529.39 万吨,供应规 模刷新历史纪录。

然而,旺盛的需求同步发力,国内消费与出 口总量预计达 502.50 万吨,同比增加 35.24 万 吨。

供需看似宽松的账面数据下,实际市场却上 演了“紧平衡”大戏价格曲线呈现罕见的“两 头翘”形态(除了 6—8 月处于常年平均价格水平 外,上半年和下半年其他时间价格均明显高于往年 同期),上半年出口红利与下半年气候冲击形成双 重推手,将种植收益锁定高位区间。

双重脉冲推高 2024 年价格

2024 年上半年,全球洋葱贸易遭遇“黑天鹅” 事件印度政府实施洋葱出口禁令。作为全球 第一大洋葱生产国(年产量约 2600 万吨)和出口 国(年出口量占比超 30%),印度的封关直接导致 国际市场上出现约150万吨的供应缺口。中国凭借 480 万吨年产量和成熟的出口体系,迅速承接东南 亚、中东等传统印度洋葱进口市场的需求转移。

黄皮洋葱离岸价飙升,刺激国内经销商抢购 潮,青岛港等枢纽甚至出现“零库存”现象。尽管6 月新季洋葱集中上市,但国际订单交付周期与采 收季错配,导致价格回落滞后。

2024 年下半年极端天气接棒扰动。7—9月, 华北和东北主产区出现连续降雨天气,国内蔬菜 价格整体走高,带动了洋葱这类中低端蔬菜需求 增长,从而也拉动洋葱价格再次上行。

当出口红利期与气候异常期叠加,沿海出口 加工区与北方消费区展开货源争夺,农户惜售行 为进一步加剧流通紧张,最终形成贯穿全年的 “两头翘”价格曲线。

2025 年周期律的警示

行业高光背后暗藏隐忧。有专业人士预测, 2025 年洋葱市场供需关系或整体表现宽松。主 要是鉴于 2024 年全国洋葱种植收益可观,2025 年种植面积存在扩种预期,排除极端天气影响, 产量同比亦增加。

然而,2025 年若无极端天气、出口政策等 影响, 2024 年 1—4 月出口量及 8—10 月国内批 发市场销量恐难再现,全年洋葱市场需求量同比 存在减少预期。

因此市场普遍预测,2025 年供需关系可能 转向宽松,价格或低于 2024 年运行。

以已经上市的云南为例,本年度洋葱种植面 积 13 万亩左右,同比增加 2 万亩;叠加多数区域 单产增加,预估总供应量同比增加 15 万吨左右, 增幅 25.00%。产新中后期该区域供应量呈现同、 环比均增加的态势,价格同比下滑概率较大。

据卓创资讯数据监测,2 月初云南新季洋葱 以 1.20 元 / 斤开秤价格上市交易,上市一周时 间价格下跌至 1.00 元 / 斤,周跌幅 16.67%,月 内价格运行延续缓慢下跌态势,截至 2 月 28 日 价格跌至 0.60 元 / 斤,跌幅 50%,月内价格“跳 水”。

甘肃洋葱 :高产光环下的危与机

同其他国家相比,我国洋葱种植水平是比 较高的。

尤其是在甘肃、山东等洋葱主产区,管理 得当的情况下,一般水平每亩产量就可以达到 6—8 吨,最高亩产可达 8—10 吨,远超国际平 均水平。

高产神话背后的成本困局

高水平种植在一定程度上意味着高投入。

“甘肃洋葱种植用药用肥水平比较高。”甘 肃瑞美福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姚海涛介 绍,洋葱种植从苗期开始就需要不断用肥用 药,高水平总投资(水、肥、药、地租、人工等) 7000—8000 元 / 亩,一般水平也需要 6000 元 左右,其中农药每亩 1000 元左右(8—10 遍)、 肥料每亩也需要 1000 元以上,产量一般 6—8 吨。

“甘肃洋葱技术成熟,种植户舍得投入。” 甘肃瑞坤源现代农业科技服务有限公司总经 理李瑞杰也表示,以往种植户用底肥,现在直 接滴灌,水溶肥发展迅速。另外,大基地对于 作物关键节点的把握,病虫害的预防把握都十 分准确,而且舍得用农资。譬如优马 1 毫米,每 吨三四万,他也会选择用。

然而这种技术驱动的高成本投入种植户 越来越难以承受。种植户坦言:“若遇价格波动 年份,规模越大亏损越严重。”这种成本困局正 在动摇甘肃洋葱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根基,如何 突破“高投入陷阱”成为摆在从业者面前的严 峻课题。

竞争激烈,渠道转型服务商

“尽管成本压力大,但农户积极性依然 高!”姚海涛表示,洋葱的高回报也吸引大量 农资企业和服务商深耕技术升级。也因此,在 洋葱这一作物上,农资企业、经销商竞争十分 激烈。

李瑞杰也表示,钱不好挣了。经销商竞争 越来越激烈,老农资人的思维,品牌至上,客 户自然找过来,这种传统坐商是非常难过的。 不少传统经销商开始转型做技术服务。

笔者走访甘肃市场期间,问到经济作物, 渠道商们几乎都会提到洋葱。

气候变局下的危与机

近两年,甘肃洋葱种植也面临着新的问题。

气候变化催生新战场。譬如,随着西北生态 改善带来的降水增多,甘肃洋葱遭遇前所未有的 霜霉病挑战。经销商反映,以往甘肃天气干旱, 没有遇到过这样的情况,大家没有防治经验,导 致发生严重,防治困难。

另外,洋葱老产区根腐病发生也是比较严重 的。姚海涛表示,根腐病的发生比较复杂,可能 是真菌、细菌、线虫等引起的,也有可能是虫害 造成的。而且,这类土传病虫害防治难度是非常 大,用药剂量、种类、成本等差别也非常大。

也正是这些变化,凸显了植保的短板。

首先,登记失衡。目前,登记在洋葱上的农 药登记证只有 52 个,其中丙环唑(15 个登记证)、 吡唑醚菌酯(10 个登记证)与联苯肼酯(9 个登 记证)等主导市场,登记主要病害是洋葱锈病、紫 斑病、疫病、霜霉病等。近两年登记扩展最多的 是针对洋葱霜霉病,譬如吡唑醚菌酯、烯酰·霜 脲氰等都是近两年新增登记。

其次,防治乱象。譬如,根腐病,种植户一 般防治起来,杀菌的、杀虫的,生物的、化学的都在用,陷入“杀菌剂 + 杀虫剂 + 生物制剂” 混合用药模式,缺乏系统解决方案。

种植户需要的是系统解决方案,甚至全 生育期的解决方案。

由于根部问题的严重,很多促根类产品 也在洋葱主产区市场推广应用。“最根本的还 是要改土。”姚海涛表示,腐植酸、氨基酸等 特肥产品调酸降碱,改善土壤环境,关键节 点要做好,作物扎根了可能对作物生长影响 就会小一些。

资源枷锁与产业瓶颈

洋葱种植还面临着水资源限制的挑战。 洋葱生长需要充足的水分,但甘肃水资源相 对匮乏。

甘肃部分区域因水资源限制曾明令禁止 洋葱种植,不过 2024 年部分区域(如金昌) 政策有所放宽,经销商向笔者介绍,“但要求 1 亩洋葱配套 1 亩小麦”,以平衡水资源分配 与粮食安全。

如何突破“水瓶颈”仍然是洋葱种植的 关键所在,但也因此,滴灌、水肥一体化,等 节水技术以及对应产品水溶肥在甘肃有较大 的市场空间。

更为严峻的是种源危机。目前,市场上 国外杂交种占据主要地位,其价格高昂,这 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甘肃省洋葱种植的自给 率,并影响了品种的多样性。

高投入支撑的高产模式, 正将洋葱推向临界点,更深层 的变革也正在产业链上涌动。

当更多企业聚焦洋葱,当 更多有助于改良土壤、节水节 肥的产品与技术投入到洋葱 产业,当传统经销商转型为服 务商……洋葱的竞争优势已从 单一“高产”向“全链条韧性” 进化。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