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躺平就“内卷”?甘肃优秀经销商都在做什么?
6月13—14日,农资与市场传媒将在甘肃·武威举办以“掘金新菜‘蓝’”为主题的“2025西北(甘肃)盐碱地改良与冷凉蔬菜高产发展大会”。
3月底开始农资与市场团队陆续走进甘肃市场一线调研,笔者最大的感受就是:甘肃市场虽然地域跨度大、相对封闭,但只要经营策略得当,绝对潜藏着巨大商机,是一片极具潜力的市场。
随着高标准农田建设的推进,农业技术服务日趋完善,正是做甘肃市场的时候。
但甘肃的农资市场也已经卷了起来!
在这种情况仍然有很多经销商杀出重围,逆势增长。
这些厉害的经销商们是怎么做到的呢?
产品竞争力是立足市场的根基。
“要找到真正能够解决问题,并且能持续收益的产品。”临洮红太阳农资总经理罗云一语中的。
他举例,芸乐收在定西岷县卖了1500万元(约50万套)左右,以前很多人觉得定西地方落后,都是小厂子来,大厂子根本不去,现在不少大厂家开始向定西涌入。
为什么芸乐收能够销售这么好?
“首先他们抓住了产品有效果,能解决作物关键节点的痛点问题;其次,配套专业服务,为农户提供全程技术指导;再者,为经销商预留了合理且可观的利润空间。”罗云表示,凭借这三点,与芸乐收搭配销售的氨基酸水溶肥等产品在岷县市场同样成绩斐然。
很多人认为芸乐收的成功是靠人海战术,是不持久的。但罗云不这么认为,他表示,抓住了“解决痛点、保障利润”这一底层商业逻辑,便能在市场站稳脚跟。
“竞争激烈,现在市场不好做,所以我们要寻找跟原来不一样的销售方式。如果还按照原来的销售方式,可能推广起来很困难。”罗云直言,农资服务商应该先是技术服务,然后才是卖农资。
甘肃瑞坤源总经理李瑞杰也毫不讳言传统“坐商”模式的困境:老农资人的思维,品牌占上,客户自然找过来。这种传统坐商是非常难过的,目前很多经销商都已经开始转型服务,深入田间地头了。
罗云服务中药材几十年,有着丰富的实战经验,凭借专业的技术服务,他现在有着稳定的种植户跟随者。他计划未来一片一片的、一个作物一个作物的做深度技术服务,慢慢地先是百合技术服务,然后党参、当归等逐步跟上。
甘肃市场客户接受新事物慢但忠诚度高,更信赖线下服务。姚海涛介绍,瑞美福通过人员、技术服务、金融等多方面支持渠道,才慢慢建立信任。
此外,亚盛农服以“好产品+好方案+好服务”模式为农户提供全周期服务;百香果围绕作物服务提供植保+营养的针对性解决方案……均成为市场增量的有力助推器。
市场开拓初期,推广难度颇高,市场培育、团队搭建都需耗费大量时间与资金。
罗云强调:“渠道商与农资企业之间的紧密配合,是打开市场的关键钥匙。”
他举例说明,他有一个合作了8年的厂家,新换了大区经理,他让元月十五号发的玉米田除草剂,到3月了说“能发货”,那个时候他们的除草剂销售季节已经基本结束了,让换成土豆田的除草剂,依然未能如愿,最终导致全年销售计划泡汤。
反观绿业元在定西岷县的成功推广案例,其核心就在于厂家与经销商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协同发力,精准把握市场节奏,实现了产品的快速渗透与销量的稳步增长。
可见,尊重每个市场的独特性,构建厂商之间的深度信任与高效配合机制,是斩获市场增量的不二法门。
新媒体也是走访过程中企业、经销商热议的高频话题。
未来,直播、短视频等是趋势,是必然的,是阻挡不了的。李瑞杰表示,人家每天坚持直播是有付出的,有付出有收获很正常的。但传统坐商只看到了他们价格的优惠。
新兴的传播手段如抖音、快手直播也对农资销售产生冲击,其运营成本低,大部分产品质量参差不齐。
新农农资张靖国担忧,这些人虽然收割的更多的是外行跨界做农业的人,但是有可能劣币驱逐良币。不过,他也积极尝试新媒体转型,通过短视频展示农资优势、传播农业技术,探索新的市场增长点。
走访发现,百香果武威分公司、大行农业等诸多企业也纷纷试水新媒体,力求在变革浪潮中抢占先机。
此外,我们走访的百香果武威分公司、大行农业等也都在尝试新媒体。
市场调研中不难发现,众多企业、经销商、零售商已开启多元化发展战略。或是突破地域限制,拓展市场版图;或是丰富产品品类,满足多元需求。
譬如,亚盛农服从贸易公司转型成服务公司,为公司自己基地化肥农药的统一供应平台,同时也布局传统渠道建设;然后又转型成科技公司,建设有机肥厂,以淀粉渣、蘑菇渣为原料生产生物有机肥,水溶肥;譬如,大行农业布局了水肥一体机,有机肥、生物菌肥等肥料,红豆草、燕麦等自有品种;譬如甘肃瑞坤源在向外拓展市场,走出白银;譬如新农农资开始就布局整个甘肃市场……
会议会议报名咨询:
窦 博:15936253789
胡晶晶:15093113647
冯 岩:15890113071
梁 源:187425162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