棉花黄萎病绿色防控项目验收现场会新疆:世界棉花产区的璀璨光芒新疆是我国最大、世界重要的棉花产区,2022年,新疆棉花实现总产539.1万吨,产量在全国占比超过90%,占世界棉花产量的20%左右;在维护我国棉花供给安全和纺织服装产业链供应链国际竞争力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也关系到广大棉农和产业工人的就业和生计,关系到新疆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绿色防控项目验收:新疆棉花产业迈向更美好未来8月22日,

新疆是我国最大、世界重要的棉花产区,2022年,新疆棉花实现总产539.1万吨,产量在全国占比超过90%,占世界棉花产量的20%左右;在维护我国棉花供给安全和纺织服装产业链供应链国际竞争力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也关系到广大棉农和产业工人的就业和生计,关系到新疆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

8月22日,由中国农业技术推广协会主办,新疆棉花产业体系与陕西西大华特科技实业有限公司承办,新疆石河子金美田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新疆昊鑫宏宸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奎屯圣泰农业服务有限公司协办的“棉花黄萎病绿色防控项目验收暨棉花示范现场会”在新疆自治区石河子市举办。新疆农业大学校长、新疆棉花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蒋平安教授,中国农业技术推广协会张互助秘书长,新疆农科院植保所所长郭文超研究员,新疆农业大学农学院书记、新疆棉花产业体系植保岗位科学家顾爱星教授,新疆农业大学农学院院长陈全家,南京农业大学植物保护学院胡白石教授,石河子大学农学院书记赵思峰教授等专家领导,出席了本次会议。会议同设现场观摩环节,实际防控效果获得验收专家的一致认可!


棉花枯黄萎病在新疆棉区大面积发生,严重影响着新疆棉花的产量与品质,阻碍了新疆棉花产业的发展;陕西西大华特科技实业有限公司依托自身优势,在相关部门与专家的指导下,不断优化综合防控方案,经过三年田间试验取得突破性进展。

上午十点三十分,玛纳斯县某综合试验地现场,验收专家及参会人员近距离接触观察西大华特“金霉唑®”(1.5%噻霉酮)方案对于棉花黄萎病的防治效果。


棉花黄萎病防控试验示范面临各种复杂条件,难度大、技术含量高。期间行业专家及西大华特技术人员经常从凌晨三四点就开始往返于实验地,根据滴灌带特性,精准控制对于实验组和对照组的不同方案,成功确保最终效果的真实性和明晰性。

会议于十二点进入到室内环节。中国农业技术推广协会张互助秘书长做大会致辞,中国农业技术推广协会多年来,见证了西大华特在粮安天下、棉花保卫战等项目上取得的成绩,并提供了广泛支持。

同时,西大华特王鹏董事长从西安总部进行了远程连线,阐述西大华特企业使命以及敢于攻坚克难,敢于开创未来的务实精神。

随后,西大华特市场部经理潘高峰向参会人员介绍了西大华特,经过39年发展建立并不断升级科研体系。在全国各地布局经销网络,近年来尤其是在新疆地区持续快速扩大,成为新疆农业细菌性病害防治市场的一颗亮眼明星。

新疆棉花产业体系植保岗位科学家顾爱星教授做《棉花黄萎病研究进展及综合防控技术》报告。顾教授讲解了棉花黄萎病的防治技术、日常管理及飞防等先进技术。

西大华特市场部许庆辉经理做《西大华特棉花黄萎病防控经验及案例分享》。

在专题探讨会中,专家领导们经过现场起草、讨论、修订,最终形成《噻霉酮水药一体化防治棉花枯黄萎病田间药效勘验意见》。意见一致认为金霉唑®(1.5%噻霉酮)低剂量施用对棉花黄萎病防效显著,通过滴灌施药可行;建议加大金霉唑®在棉花黄萎病防治上的试验示范力度,进一步优化技术方案。

最后,西大华特优秀经销商合作伙伴,也分别进行经验分享,表示认可并支持西大华特在新疆棉花细菌性病害防治领域方面的工作。
乌鲁木齐昊鑫宏晨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李晓涛(左)、新疆奎屯圣泰农业服务有限公司总经理 朱菊芳(中)、石河子金美田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 赵书生(右)

西大华特长期关注并持续服务新疆自治区农业发展。
自2017年开始,西大华特联合南京农业大学、新疆自治区农业科学院、新疆农业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伊犁职业技术学院、巴州农业科学所,在自治区开展了香梨火疫病的防治研究、试验、示范。至今已在香梨种植产业累计推广病害防控技术220万亩次以上,为香梨病害防治、提质增效作出了积极贡献。为促进新疆香梨产业振兴,西大华特在2019年向新疆香梨绿色产业带扶贫项目捐赠病害防控物资867.3万元。
未来,西大华特全体农科人将继续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结果导向,用工作来体现忠诚、用发展来体现担当、用解决问题来体现落实,期待能够在政府主管部门、行业专家和新疆自治区合作伙伴的帮助支持下,在抢抓“粮食安全”、“乡村振兴”、“棉业安全”的重大历史机遇中展现新担当、新作为。
西大华特期待能够和各位科学家、合作伙伴长期、紧密团结在一起,精诚协作、勇于创新,积极开创新疆自治区农业发展新局面,为实现中国农业发展作出积极贡献,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