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复合肥产能及产能利用率分析

作者:《农资与市场》传媒 石旭旭 2025/7/25 9:21:51
背景:工业和信息化部负责人在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透露,将实施新一轮重点行业稳增长工作方案。工业和信息化部总工程师谢少锋表示:筑牢工业经济基本盘。实施新一轮钢铁、有色金属、石化、建材等十大重点行业稳增长工作方案,推动重点行业着力调结构、供给、淘汰落后产能,具体工作方案将在近期陆续发布。那么国内复合肥行业目前处于什么阶段,国内装置实际产能利用率及供需环境如何?一中国复合肥产能成长之路中国

背景:工业和信息化部负责人在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透露,将实施新一轮重点行业稳增长工作方案。

工业和信息化部总工程师谢少锋表示:筑牢工业经济基本盘。实施新一轮钢铁、有色金属、石化、建材等十大重点行业稳增长工作方案,推动重点行业着力调结构、供给、淘汰落后产能,具体工作方案将在近期陆续发布。

那么国内复合肥行业目前处于什么阶段,国内装置实际产能利用率及供需环境如何?

中国复合肥产能成长之路

中国复合肥产能发展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弱到强、从粗放到集约的转型过程,其核心脉络可总结为以下三个阶段:

图1 复合肥产能趋势图(单位:万吨)

[隆众聚焦]:成本因素驱使下 复合肥价格稳步上扬


数据来源:隆众资讯

一、起步与进口替代阶段(1980-2000年)

在1990年前,中国复合肥产能属于概念引入周期,产能规模较小,例如江苏红三角、山东红日等,在1990-2000年期间,山东、湖北依托交通便利与磷矿资源,形成核心产区。其中山东临沭成为首个复合肥产业基地,湖北凭借资源优势占据全国8.83%销售收入。复混肥实物产量超过1000万吨,但进口依存度仍超50%。

二、产能扩张与过剩危机(2000-2016年)

在此期间企业数量激增:复合肥企业达上千家,2010年后持证企业超3000家,复合肥产能持续增加,其中2016年达到顶峰,据不完全统计在15080万吨,但产业集中度偏低,其中大型企业仅13家,小型企业超600家,同质化竞争加剧。

三、绿色转型与高端化发展(2016年至今)

其中2016-2019年中国复合肥淘汰部分落后产能,主因环保政策趋严,取消优惠补贴,并公布化肥零增长方案。而2019-至今中国复合肥产能进入新一轮扩张期,主要是龙头企业全国布局:云图控股、新洋丰、鄂中、心连心、史丹利等依托资源优势扩建基地,东北、新疆成新产能聚集地,行业集中度有所提升。另外新型肥料占比提升,工艺高端化:新增产能中高塔工艺占80%,另外还有水溶肥、挤压工艺等。

整体看中国复合肥产业历经 进口替代→野蛮扩张→过剩出清→高端升级”的完整周期,核心矛盾已从“有无问题”转向“效率与环保问题”。未来产能发展需立足资源可控性(如磷钾进口依赖)、技术原创性(如缓释氮肥突破)、以及农业服务集成,方能在全球化竞争中实现可持续增长。

复合肥产能利用率维持低位

与农业发达国家相比,中国复合肥行业产能利用率维持低位,年均水平持续低于50%,在近年来呈现了逐步走低的趋势,一方面复合肥产能增加的状态下,供应面较为宽松,二是复合肥在产业链中处于下游,直接面临终端,更多以需求和市场成为行业主导,近年终端农业需求稳中有增,但增速并不及产能。

图2 复合肥产能利用率走势图(单位:%)

[隆众聚焦]:成本因素驱使下 复合肥价格稳步上扬

数据来源:隆众资讯

复合肥市场规模庞大,且需求区域较为分散,行业生产门槛较低,因此产能过剩较多,常规的产能利用率一直处于相对较低的位置,大约在30-40%,相比之下头部复合肥企业产能利用率相对较高,能够 40%-70%,但仍然低于一般的化工产品。对于复合肥而言产能并不是增长的关键,能够形成市场拓展和盈利保证才能够获得持续有效的业绩兑现。

复合肥出口量逐步增加

中国复合肥进出口量变化可划分为三个阶段:早期进口主导、中期转型调整与近期出口扩张。这一演变受政策调控、产能结构、国际市场需求及农业转型等多重因素驱动。

图3 复合肥进出口走势图(单位:万吨)

[隆众聚焦]:成本因素驱使下 复合肥价格稳步上扬

数据来源:隆众资讯

一、进口主导期:进口缓降,出口初现增长(2015年前)。以氮磷钾三元肥与氮磷二元肥总量为例,2007年 进口136万吨,而出口仅仅在88.6万吨,贸易逆差明显。其中进口来源以俄罗斯、挪威、比利时国家为主,高端复合肥用量依赖进口。伴随国内复合肥产能增加,且优惠政策陆续取消,削弱进口依赖,中国企业开拓海外市场,出口陆续增量,2015年共计出口92万吨,当然出口依旧受限于关税等政策。

二、转型过渡期(2016–2023年):在此期间,国内产能过剩严重,倒逼出口扩张,同时政策调整,增值税率下降,出口零关税等,但受国际价格波动影响较大, 例如2021-2022年国际价格高涨,导致进口量骤降,2022年仅进口73.6万吨, 而2021年出口增至195.7万吨。

三、出口扩张期(2024年至今,近年来粮食安全大背景下全球农业复苏(尤其东南亚、拉美)拉动二元肥需求,同时中国复合肥产能也经历了传统产能过剩到新型高效肥占比提升的转型,国际竞争力得以提升,企业海外市场的扩张持续,拉动了中国复合肥出口量价齐增。

目前中国复合肥贸易已完成从“输入型”向“输出型”的转变,未来出口主导地位将随技术升级与国际布局持续强化。

国内复合肥行业处于产能整合阶段

由于复合肥行业平均产能利用率长期低于40%,并不利于行业发展,在行业产能继续增加的阶段,会有几变化,第一是新增产能聚焦高端新型肥料,例如龙头企业的新型肥项目:水溶肥、液体肥等,产能进一步向龙头集中;第二、传统低效产能持续出清,推动行业结构优化;第三、出口成新增长点,东南亚市场成重点开拓区域。

综合看行业正经历从“粗放规模”向“高效绿色”的转型阵痛,龙头企业凭借技术及产能优势或率先进入新一轮增长周期。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