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8万亩超级赛道!甘肃中药材暗藏着哪些市场机会?
2024年甘肃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数据显示,2024年甘肃中药材种植面积508.05万亩,同比增加32.7万亩;产量160.6万吨,同比增产7.8%。
2023年甘肃中药材种植面积(单位:万亩)和产量(单位:万吨)
(数据来源:甘肃农村年鉴2023)
具体到各类中药材,当归、党参、黄芪等品种均表现出色。
当归以其独特的药用价值和市场需求,2022年种植面积达到56.93万亩,产量17.90万吨,是甘肃中药材产业的明星产品。
党参和黄芪同样表现出色,种植面积和产量均位居前列,2022年党参种植面积73.51万亩、产量18.88万吨,黄芪种植面积79.13万亩、产量26.22万吨。
此外,柴胡、板蓝根、甘草和枸杞等中药材也在甘肃得到了广泛种植和发展。
聚焦区域分布,定西市无疑是甘肃中药材产业的核心枢纽。
2023年,定西市中药材种植面积达212.5万亩,全产业链产值高达454亿元,占据全省中药材产业的56.2%,在全市GDP中占比9.7%,堪称产业发展的“顶梁柱”。
尽管缺乏具体数据,但结合中药材种植面积,农药、肥料、特肥使用趋势,甘肃省中药材上农资市场的规模也是非常可观的,而且有望继续增长。
然而,我国中药材产业经历过一轮“非理性繁荣”之后,产能盲目扩张、供需错配及市场投机等矛盾逐渐暴露。
2024年,我国中药材价格走势犹如坐过山车。
上半年普遍上涨,白术、款冬花、黄连、牡丹皮、猫爪草、冬瓜子、辛夷等众多品种价格涨幅惊人。
第三季度新药材价格大幅下滑,如款冬花、紫菀、紫苏叶、射干、广藿香、板蓝根、贯众、连翘、金银花、芦根等全部都在掉价。
中药材天地网预测,2025年总体产能会接近600万吨,达到历史新高点,未来中药材产能过剩可能会加剧。
在产能的陡增下,多数品种价格在2025年持续下行,与前两年的高价形成鲜明的区别。2025年中药材市场将进入“熊市”周期。
自2025年开年以来,就甘肃中药材价格数据监测情况来看,甘肃中药材大盘指数一直呈下行趋势,产地市场活力不足,终端需求萎缩。
黄芩、防风、款冬花、当归等品种价格下滑明显。
因此,种植中药材农户要回归理性,不能只看眼前价高。
就以今年为例,有相关专家建议,当归种植面积得减三成,改种党参、黄芪这些能保本的品种。
国家也在推订单种植,药厂和农户提前签合同,甘肃已有5万亩当归地有了保底价。
都说,中药材,种得少了,种得好了,是药;种得多了,种得差了,就是草。
但是,除却市场因素,想要种出优质中药材同样挑战重重。
以农药市场为例,中国农药信息网数据显示(截至3月27日),枸杞的登记数目最多,达到232个,其次是金银花142个,人参、三七、黄芪、百合、白术、天麻、黄芩、板蓝根、铁皮石斛、贝母、“五味子+北五味子”、西洋参等12种中药材的等级数目在10至100之间,芍药、杭白菊、丹参、麦冬、地黄、元胡、玄参、龙胆草、黄精、当归、药用菊花、苍术、柴胡、大黄、川芎等农药登记数量都是个位数,而半夏、茯苓、甘草、藿香等无农药登记。
一些主要中药材农药登记情况(单位:个)
(数据来源:中国农药信息网)
中药材农药登记存在严重结构性失衡,在热门中药材上登记的农药产品,占所有产品的67%。
这意味着很多中药材,在病虫害防治中处于无药可用的局面。
对各类中药材的农药登记情况进行单独分析,杀菌剂的登记数量显著高于其他类别;多种作物上均呈现登记产品高度同质化,譬如苯甲·嘧菌酯和苯醚甲环唑占金银花杀菌剂的37%,吡唑嘧菌酯占28%;嘧菌酯占板蓝根杀菌剂的 93%,占黄芩杀菌剂产品的87%……
这种单一化合物依赖既加速抗药性产生,又导致防治手段失效。
甘肃定西市临洮红太阳农资总经理罗云服务中药材种植户多年,他揭示了更深层问题:实际生产中,“误诊误治”现象屡见不鲜。
他表示,很多病害都没有搞清楚原因。以他们当地党参黄化病为例,市场上普遍将其当作病害推广杀菌剂。然而他送检了很多样本却证实,这其实是由微量元素缺失、营养不良引发的生理性病害。
这也从侧面反映了土壤养分失衡情况十分普遍。而且服务多年中药材种植户的经销商也表示,农户不科学地使用肥料,不只让土壤养分不平衡,中微量元素、活菌等不足,还造成土壤盐碱化加重等问题。
“农资服务商应该先是技术服务,然后才是卖农资。”罗云一语道破行业真谛。
但现实却是,许多企业和经销商打着技术服务的幌子推销产品,缺乏真正站在作物需求角度的考量。
专业的技术服务是中药材种植户的急需的,也是企业、经销商摆脱种植困境的关键。
在甘肃定西,罗云凭借专业的中药材种植技术服务,有着稳定的跟随者。
在云南,有经销商能够专业地配置出中药材种植所需要的除草剂方案,占当地中药材除草剂70%的市场份额。
另外,罗云直言,中药材的种植技术门槛高,但也表示种植没有那么复杂,最重要的是种植户不要乱用农资产品。譬如,植调剂的滥用不仅会导致药材质量下降、指标性成分含量降低,影响了药材的品质,也会造成中药材种质退化。
在这片508万亩的超级赛道上,谁能以专业技术服务为矛,以科学种植理念为盾,谁就能在甘肃中药材农资市场的蓝海中脱颖而出,抢占财富先机!
(文章是基于市场调研,以及公开的数据撰写。有新的见解、观点,欢迎交流)
会议报名咨询:
窦 博:15936253789
胡晶晶:15093113647
冯 岩:15890113071
梁 源:187425162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