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枸杞产区微小害虫抗药性监测报告
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用植物研究所徐常青研究员带领团队成员魏红爽副研究员、刘赛副研究员、博士后赵士文、研究生张静怡和刘可心于2024年7月至8月完成了宁夏、青海、甘肃等3个省(区、市)的18个监测点的重要成灾害虫枸杞木虱、枸杞蚜虫、枸杞蓟马的抗药性监测和研发的害虫抗药性快检试剂盒的应用示范。2024年度系统测定田间常用12个农药品种(监测对象、涉及农药品种及抗药性分级标准分别见表1~表2),有关害虫种类及其涉及的农药品种抗药性评估结果如下。
1 枸杞微小害虫的抗药性状况
枸杞木虱、枸杞蚜虫、枸杞蓟马是枸杞产区生长季节(尤其采摘期)高发频发的主要害虫,由于其虫体微小、世代重叠、繁殖力高,目前主要依赖化学药剂进行防治。为掌握枸杞木虱、枸杞蚜虫、枸杞蓟马对田间常用药剂抗性水平,合理指导田间用药,减少无效农药使用,降低农药残留超标,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用植物研究所徐常青研究员团队在宁夏、青海、甘肃等3省(区)组织开展了枸杞微小害虫对不同类型杀虫剂抗性监测,总结报告如下。
1.1 枸杞木虱
1.1.1 监测区域
宁夏回族自治区中宁县、同心县等4个监测点,青海格尔木诺木洪、都兰县等2个监测点,甘肃酒泉市瓜州县2个监测点,用10种常用杀虫剂进行抗药性监测。
1.1.2 监测结果(利用常规测定方法,并结合研发的抗药性快速检测试剂盒)
新烟碱类杀虫剂:三个产区枸杞木虱种群对5种新烟碱类药剂杀虫剂(吡虫啉、噻虫嗪、噻虫胺、啶虫脒和呋虫胺)处于低水平至中等水平抗性(相对抗性倍数RR为6.17~36.61倍),其中甘肃产区1个种群对啶虫脒处于敏感状态(RR为3.81倍)。
亚砜亚胺类杀虫剂氟啶虫胺腈:三个产区枸杞木虱种群对氟啶虫胺腈均处于中等水平抗性(RR为29.86~40.10倍)。
拟除虫菊酯杀虫剂:三个产区枸杞木虱种群对高效氯氰菊酯均处于中等水平抗性(RR为14.15~45.30倍);对高效氯氟氰菊酯处于低水平至中等水平抗性(RR为8.71~13.11倍)。
抗生素类杀虫剂:三个产区枸杞木虱种群对阿维菌素处于敏感水平(宁夏产区,RR小于5倍)至低等水平抗性(甘肃和青海产区,RR为6~8倍)。
生物农药苦参碱:甘肃产区枸杞木虱对苦参碱处于敏感水平(RR小于5倍),而宁夏和青海产区中种群对该药剂抗性处于中等水平抗性(RR为26.76~40.38倍)。
1.1.3 对策建议
根据目前监测结果,建议各枸杞产区严格限制吡虫啉、噻虫嗪、高效氯氰菊酯、高效氯氟氰菊酯、啶虫脒、呋虫胺、氟啶虫胺腈等药剂防治枸杞木虱的使用次数,每个季度最好使用1次。轮换使用不同作用机制的啶虫脒、氟啶虫胺腈、阿维菌素等药剂。在制定枸杞木虱用药方案时,注意轮换使用内吸性、速效性和持效性等不同作用方式和机制的化学药剂,严格遵守农药安全使用间隔期,延缓其抗药性继续发展。
注意:因每个地块的施药种类差异导致害虫抗药性有所不同,因此可以结合害虫抗药性检测结果来制定合理的田间用药策略,推荐枸杞木虱抗药性快速检测试剂盒(详见附件)。
1.2 枸杞蚜虫(棉蚜)
1.2.1 监测区域
宁夏回族自治区中宁县、同心县等4个监测点,青海格尔木诺木洪、都兰县等2个监测点,甘肃酒泉市瓜州县2个监测点,用11种常用杀虫剂进行抗药性监测,用11种常用杀虫剂进行抗药性监测。
1.2.2 监测结果(利用常规测定方法,并结合研发的抗药性快速检测试剂盒)
新烟碱类杀虫剂抗性:三个产区枸杞蚜虫种群对啶虫脒和呋虫胺处于中等水平抗性(相对抗性倍数RR为14.14~30.18倍);对噻虫胺处于低水平抗性(RR为7.57~9.14倍);宁夏和甘肃产区种群对噻虫嗪处于低水平抗性(RR为6.23~9.25倍),而青海产区种群对该药剂处于中等水平抗性(RR为13.34倍);宁夏产区种群对吡虫啉处于低水平抗性(RR为5.5~6.13倍),该药剂在甘肃产区处于敏感水平(RR小于5),而在青海产区处于中等水平抗性(RR为18.40)。
亚砜亚胺类杀虫剂氟啶虫胺腈抗性:夏产区蚜虫种群对氟啶虫胺腈处于敏感水平至低水平抗性(RR为1.54~7.91倍);甘肃产区蚜虫种群对该药剂处于低水平抗性(5<RR<10),而青海产区种群对氟啶虫胺腈处于敏感水平(3<RR<5)。
拟除虫菊酯杀虫剂抗性:宁夏产区枸杞蚜虫种群对高效氯氰菊酯处于中等水平抗性(RR为24.65~80.32倍),但是甘肃和青海产区种群对该药剂处于高水平抗性,相对抗性倍数高达166.67~294.72倍;宁夏和青海产区蚜虫种群对高效氯氟氰菊酯处于中等水平抗性(RR为12.15~18.55倍),而甘肃产区种群对该药剂处于低水平抗性(RR为6.35倍)。
抗生素类杀虫剂抗性:甘肃和青海产区枸杞蚜虫种群对阿维菌素均处于低水平抗性(RR为5.71~6.17倍),而宁夏产区种群对该药剂处于敏感水平(RR为0.72~2.86倍)。
生物农药苦参碱抗性:宁夏产区枸杞蚜虫种群对苦参碱处于低水平至中等水平抗性(RR为5.88~16.46倍);青海产区种群对苦参碱处于低水平抗性(RR为7.11倍);甘肃产区中种群对苦参碱处于敏感水平(RR小于5)。
吡啶甲亚胺类杀虫剂吡蚜酮抗性:甘肃产区枸杞蚜虫种群对吡蚜酮处于中等水平抗性(RR为16.52倍);宁夏和青海产区蚜虫种群对吡蚜酮处于敏感至低水平抗性(RR为2.44~6.55倍)。
1.2.3 对策建议
根据目前监测结果,建议各枸杞产区停止使用高效氯氰菊酯防治枸杞蚜虫;严格限制吡虫啉、噻虫胺、苦参碱和吡蚜酮防治枸杞蚜虫的使用次数,每个季度最好使用1次。轮换使用不同作用机制的阿维菌素、氟啶虫胺腈等药剂。在制定枸杞蚜虫用药方案时,优先选用金龟子绿僵菌等生物农药,注意轮换使用内吸性、速效性和持效性等不同作用方式和机制的化学药剂,严格遵守农药安全使用间隔期,延缓其抗药性继续发展。
注意:因每个地块的施药种类差异导致害虫抗药性有所不同,因此可以结合害虫抗药性检测结果来制定合理的田间用药策略,推荐枸杞蚜虫抗药性快速检测试剂盒(详见附件)。
1.3 枸杞蓟马
1.3.1 监测区域
宁夏回族自治区中宁县、同心县4个监测点,青海格尔木诺木洪、都兰县等2个监测点,甘肃酒泉市瓜州县2个监测点,用3种常用杀虫剂进行抗药性监测。
1.3.2 监测结果
乙基多杀菌素抗性:宁夏产区1个枸杞蓟马种群对乙基多杀菌素处于敏感水平(3<相对抗性倍数RR<5),其它产区7个田间种群均处于中等水平抗性(18<RR<82)。
高效氯氰菊酯抗性:宁夏、甘肃和青海三个产区的枸杞蓟马种群对高效氯氰菊酯均处于敏感水平(RR<5)。
氟啶虫胺腈抗性:宁夏、甘肃和青海三个产区的枸杞蓟马种群对乙基多杀菌素的相对抗性倍数均低于3倍,处于敏感水平。
1.3.3 对策建议
根据目前监测结果,建议各枸杞产区严格限制乙基多杀菌素防治枸杞蓟马的使用次数,每个季度最好使用1次;轮换使用不同作用机制的高效氯氰菊酯、氟啶虫胺腈等药剂。在制定枸杞蓟马用药方案时,优先选用绿僵菌等微生物药剂,并添加蓟马引诱剂以提高防效,注意轮换使用内吸性、速效性和持效性等不同作用方式和机制的化学药剂,严格遵守农药安全使用间隔期,延缓其抗药性继续发展。
注意:田间选药时要针对每个地块的抗药性情况制定合理的用药方案。
1.4 2023年与2024年抗药性监测结果差异分析
枸杞木虱和蚜虫种群对一些药剂抗性在2023和2024两年度之间存在显著差异,比如枸杞木虱对阿维菌素抗性(2023年高水平抗性,参考2023年枸杞害虫抗药性监测报告https://www.pests.cn/index/resistance;2024年敏感至低水平抗性),这可能是由于2024年6月-8月频繁降雨、监测点更换等因素造成的,后续还需要枸杞害虫抗药性的持续监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