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斯夫:净利润大跌81.4%!加大在华投资押注未来!

作者:农药市场信息 2025/7/19 11:31:51
当地时间7月11日,国际化工巨头巴斯夫(BASF)公布2025年第二季度初步财务数据,销售额同比下降2.1%至157.7亿欧元,这是由于所有部门的负面货币影响和价格下降,特别是化学品部门;与去年同期相比,销量略有增长,这主要得益于农业解决方案和表面技术部门的销量大幅增长。不计特殊项目的EBITDA为17.7亿欧元,上年同期为19.6亿欧元,其中表面技术和营养与护理部门在扣除特殊项目前的EBITDA
当地时间7月11日,国际化工巨头巴斯夫(BASF)公布2025年第二季度初步财务数据,销售额同比下降2.1%至157.7亿欧元,这是由于所有部门的负面货币影响和价格下降,特别是化学品部门;与去年同期相比,销量略有增长,这主要得益于农业解决方案和表面技术部门的销量大幅增长。


图片


不计特殊项目的EBITDA为17.7亿欧元,上年同期为19.6亿欧元,其中表面技术和营养与护理部门在扣除特殊项目前的EBITDA同比略有提高;净利润为0.8亿欧元,上年同期为4.3亿欧元,同比减少81.4%,主要归因于所得税支出大幅增加及股权投资收益减少。自由现金流预计达到5.3亿欧元,上年同期为4.7亿欧元。


由于全球经济环境不确定性增加,巴斯夫决定下调2025年全年业绩指引。此次调整主要涉及销售额和利润预期。巴斯夫表示,受能源价格波动、供应链不稳定以及市场需求放缓等因素影响,公司对未来数月的市场前景持谨慎态度。尽管公司在多个业务领域仍保持竞争力,但外部环境的变化对财务表现造成压力。


就在这份惨淡财报发布前的48小时,巴斯夫集团执行董事会主席凯礼正穿梭于北京和上海之间,先后拜托了国务院副总理何立峰和上海市委书记陈吉宁。凯礼传递的信息异常清晰:巴斯夫坚定看好中国市场,将加大投资力度。这种战略重心的转移,既是应对短期业绩压力的权宜之计,更是基于对全球化工产业格局长期演变的深刻洞察。


图片


巴斯夫在华战略呈现生产基地网络化+创新资源集中化+供应链本土化三维特征,具体布局如下:


巴斯夫湛江一体化基地(建设中)


图片


该基地于2018年7月宣布筹建并于2019年11月正式启动,是巴斯夫迄今为止最大的单笔投资项目,总投资额约100亿欧元,由巴斯夫独立建设运营。全部建成投产之后,该基地将成为巴斯夫在全球的第三大生产基地,仅次于德国路德维希港基地和比利时安特卫普基地。


2月5日,巴斯夫集团亚洲大型项目总裁林汉平(Haryono Lim)在广东省高质量发展大会分论坛上表示,巴斯夫湛江一体化基地的核心装置正稳步推进建设,计划在2025年年底投产


巴斯夫湛江一体化基地的核心装置包含一套年产100万吨乙烯的蒸汽裂解装置,以及多个下游装置,产品涉及汽车、建筑、高铁、电子电器、食品包装、家庭和个人护理、航空航天和制药等行业。


另外,建设内容还包括66/83/20万吨/年环氧乙烷/乙二醇/精制环氧乙烷装置、21.5万吨/年非离子表面活性剂装置、50万吨/年聚乙烯装置、2×19万吨/年冰丙烯酸装置、37.5万吨/年丙烯酸丁酯装置、10万吨/年丙烯酸异辛酯装置、50万吨/年丁辛醇装置、5万标立方米/小时合成气装置、8万吨/年(折百)新戊二醇装置、11万吨/年甲醛装置、4万吨/年柠檬醛装置等,及配套公用工程、辅助设施。项目以石脑油、正丁烷等为原料,生产乙烯、丙烯、苯、甲苯、二甲苯、裂解燃料油、异丁烯等及下游产品。


巴斯夫上海浦东科技创新园



结合全球、亚太和本地研发、生产、市场与销售及职能部门于一体的综合性基地。


图片


该基地是1994年巴斯夫与上海化工局染料公司成立合资企业;于2000年成为巴斯夫独资公司;2004年成为巴斯夫大中华区总部注册地,2012年起开始运营;2012年巴斯夫上海创新园建成,2015年完成二期扩建;2023年巴斯夫上海创新园三期落成启用;截至2023年底共运营九套生产装置和一套废水处理装置。


产品包含:Ultramid®(聚酰胺, PA)、Ultradur®(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 PBT)、聚氨酯组合料、Elastollan® 热塑性聚氨酯(TPU)、Cellasto® 微孔聚氨酯弹性体、丙烯酸分散体和聚合物着色剂、清洁剂、金属络合染料、皮革助剂、聚乙烯吡咯烷酮(PVP)、3D打印材料、机动车排放催化剂等。


巴斯夫上海漕泾基地



拥有一家全资公司和三家合资公司的主要生产基地。


图片


该基地于2002年建成;2005年,第一套生产设施聚四氢呋喃联合装置(PolyTHF®)建成投产;2006年,TDI/MDI开始商业化生产;截至2023年底共运营16套生产装置。


其中包含巴斯夫化工有限公司(全资);巴斯夫上海涂料有限公司(巴斯夫与上海华谊精细化工有限公司共同兴建的合资公司);上海巴斯夫聚氨酯有限公司(巴斯夫与上海华谊和高桥石化兴建的合资公司);上海联恒异氰酸酯有限公司(巴斯夫与多家伙伴共同兴建的合资公司)等多家公司。


产品包含:聚四氢呋喃(PolyTHF®)、甲苯二异氰酸酯(TDI)、二苯基甲烷二异氰酸酯(MDI)、聚异氰酸酯(Basonat®)、贵金属盐和解决方案、汽车涂料、树脂和电泳漆、聚酰胺聚合物、工艺催化剂、抗氧剂等。


巴斯夫南京一体化基地



由巴斯夫集团与中国石化按照 50:50 股比投资兴建的一体化综合生产基地。


图片


该基地于2000年扬子石化-巴斯夫有限责任公司成立;2005年开始商业运行;2012年完成二期建设;2023年完成2.8期项目建设;截至2023年底共运营38套生产装置。


产品包含:低密度聚乙烯,乙烯 - 乙酸乙烯酯,乙二醇,聚苯乙烯,丙烯酸和丙烯酸酯,非离子表面活性剂,超吸收聚合物,正丁醇,异丁醇,2-丙基 - 庚醇,丁二烯,聚异丁烯等。


2024年8月30日,扬子扬巴轻烃综合利用项目盛大开工。扬子扬巴轻烃综合利用项目将由2023年10月24日新设立的南京扬子扬巴烯烃有限公司建设运营。该项目投资91.42亿元,新建100万吨/年乙烯蒸汽裂解装置(含废碱氧化单元)、50万吨/年汽油加氢装置、62万吨/年芳烃抽提装置及配套设施,所产乙烯、丙烯全部用于下游新建扬子石化聚烯烃新材料项目和扬巴公司三期项目。


巴斯夫南京基地



巴斯夫独资生产基地,产品包含水处理单体、胺类产品及涂料添加剂等多个种类。


图片


该基地于2009年成为巴斯夫独资生产基地;2011年更名为巴斯夫特性化学品(南京)有限公司;截至2023年底共运营九套生产装置。


产品包含:丙烯酰胺、季铵盐类化合物、阴离子絮凝剂、阳离子絮凝剂、叔丁胺、N,N-二甲基-1,3-丙二胺、聚醚胺、正辛胺、1,2-丙二胺、用于油漆、油墨、涂料、粘合剂的新型添加剂等。


巴斯夫重庆基地



巴斯夫全资二苯基甲烷二异氰酸酯(MDI)生产基地。


图片


该基地于2015年启动二苯基甲烷二异氰酸酯(MDI)生产;2018年新的天然气合成气项目竣工。


产品主要是二苯基甲烷二异氰酸酯(MDI)。值得一提的是,2024年12月19日,巴斯夫重庆聚氨酯MDI优化提升项目进入试运行阶段,该基地产能达53万吨/年。


巴斯夫的在华战略本质是一场“押注未来”的地缘重构:


短期:通过湛江百万吨乙烯项目(2025投产)抢占亚太市场份额,对冲欧洲业务萎缩;


长期:以绿色创新绑定中国“双碳”政策,将中国从“成本洼地”转化为“技术策源地”;


挑战:需应对美国对中国化工品的关税制裁(如聚乙烯加征10%)及本土产能过剩风险,但全产业链整合与政策协同或可缓冲冲击


尽管巴斯夫的战略调整已初见成效,但前方仍布满荆棘。欧洲市场的持续疲软、美国关税政策的不确定性,以及中国本土企业的快速崛起,都构成严峻挑战,但未来十年,全球化工巨头产能之争的核心战场必在中国,而巴斯夫已率先落子。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