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黑脸农夫'到'金穗满仓'!吉林镇赉稻曲病防治有了好办法
收地时,一进一出,整张脸都是黑的,就露出来牙齿是白的”——这句带着泥土味的调侃,是大屯镇农户对稻曲病最鲜活的“控诉”。在吉林省镇赉县的万亩稻田里,每年秋收本应是金穗满仓的喜悦时刻,却因稻曲病的肆虐,让许多农民不得不戴着口罩、眯着眼睛,在黑粉弥漫的稻田里弯腰劳作。这场持续数年的“黑色危机”,如今,随着巴斯夫锐收丰泰的推广应用,农户们终于找回了丰收的信心。
01
三十年农资人见证:盐碱地崛起背后的病害之痛
"从1997 年在大屯镇开第一家农资小店算起,我和土地打交道快 30 年了。" 吉林省丰之源农资销售有限公司的王乾名,既是镇赉县农资零售的"老资格",也是当地盐碱地开发的见证者。如今他已在镇赉县和大安市布局16 家农资店,服务着这片正在崛起的 "北国粮仓"。
吉林省丰之源农资销售有限公司 王乾名
镇赉县作为吉林省重点开发的盐碱地水稻产区,目前已有150 万亩水田,按照规划,5 年后这一数字将突破 250 万亩,有望成为全国县级最大的水田区。"把昔日不打粮的低洼盐碱地变成万亩良田,这是造福子孙的大事。" 然而,随着水稻种植面积扩大,单一品种"中科发5" 的大面积种植,加上长期使用的常规杀菌剂逐渐老化,稻曲病正成为制约产业发展的“拦路虎"。
“以前农户们主要防稻瘟病、纹枯病,现在稻曲病却防不住了。”王乾名的语气凝重起来,“常规药剂产生了抗性,更麻烦的是,稻曲病的病菌孢子能在土壤里存活7 年,谁也说不清哪年就会大规模爆发。”大屯镇一位农户的描述更显无奈:“收地时一进一出,整张脸都是黑的,就露出牙齿是白的。”还有农户无奈自嘲:“辛苦半年,收的是‘黑疙瘩’,卖粮时连粮贩都皱眉。”
农户们试过加大药量、更换药剂,但效果甚微。“过去打药像’救火’,病来了才治,越治越重。”吉林镇赉水稻种植户陆春梅的稻田紧邻池塘,阴湿环境是稻曲病的“温床”,“去年没用药的稻子,瘪得能当饲料,邻居家黑穗遍地,看着都心疼。”
吉林镇赉水稻种植户 陆春梅
02
市场新变化:从“黑乎乎”到“金灿灿”的蜕变
在走访镇赉县农资市场和田间地头时,我们发现农户们对稻曲病的防治有了新的探索和尝试。2024 年,一种新的防治思路逐渐在当地传播开来,那就是使用巴斯夫新推出的杀菌剂产品锐收丰泰。
王乾名回忆起推广新防治方法的过程:“去年推广时,不少农户半信半疑,结果用过的都说好。”镇赉县有位年年受稻曲病困扰的农户,曾放话“要是再治不好,啥药都不买了”,在尝试了新的防治措施后,他专程到店里道谢,连称“效果太明显了”。
另一位种植户分享道,去年他仅在一垧地试用新的防治方案,结果邻居家黑穗遍地,自家稻田却金黄一片,“今年咬牙把 20 垧地全用上,贵也得投入,是不得不投入!”
尽管新的防治方案成本比常规方法高一些,但农户们算得清“效益账”。“虽然贵,但好使啊!”一位种植户说,“一邻居种了 20 垧地,去年没敢多投入,结果稻子发黑减产,后悔死了。今年不管多贵都得做,新的方案不仅能防稻曲病,连稻瘟病也捎带着治了,一亩地多打几百斤粮,啥都回来了。”
在交流中,王乾名强调,防治稻曲病,防治时间和方案的科学性十分关键。“打药时间太关键了,必须在水稻破口前 7 天进行第一次防治,齐穗期进行第二次,这是经过实践验证的‘黄金窗口期’。”他特意强调,“以前农户总在破口期才打药,其实已经晚了。”
为了实现综合防治,王乾名还摸索出"锐收丰泰 + 春雷霉素 + 三环唑" 的组合方案。"这个配方能同时防细菌和真菌病害,稻曲病、纹枯病、稻瘟病、叶鞘败腐病一次搞定。" 他解释道,”我们的理念很简单:先防住病,才能谈增产。这方案不仅能减少病害,还能保护水稻功能叶,提高光合作用,出米率上去了,粮价自然好。”
如今,科学防治稻曲病及新品锐收丰泰已成为镇赉农户的共识,毕竟,对农民来说,没有什么比“脸不黑、穗金黄”更踏实的丰收了。
03
王乾名的新希望:从15家到157家店的愿景
王乾名谈起了他的理想:"157 谐音 ' 要我起',我想这辈子能开到 157 家县级直营店。" 如今 16 家店的规模,正是他深耕农资服务的见证。
而选择与巴斯夫合作,王乾名有着自己的考量。“农资经营,安全和口碑比啥都重要。”他坦言,“合作品牌的产品效果要稳定,售后要有保障,农户用着放心。要是贪便宜找不靠谱的厂家,一次出问题就可能全盘皆输。”
随着镇赉县盐碱地开发的深入,这片土地上的水稻产业正迎来更大机遇。"等 250 万亩水田建成,这里就是全国最大的县级粮仓。" 王乾名眼中充满期待,”到那时,我们不仅要提供好药,更要把科学种植技术送到每一户农民手里。"
夕阳下,镇赉县的稻田泛着温暖的金光。从昔日的盐碱荒滩到如今的高产良田,从稻曲病肆虐的困境到科学防治带来的转机,这片土地上的每一次蜕变,都凝结着农资人的坚守与创新,更承载着农民对丰收的期盼。